站內檢索
人間佛教學第二堂課 宜蘭弘法十年記——青年星雲的人間佛教之路
「宜蘭弘法十年記———青年星雲的人間佛教之路」由闞正宗教授主講,簡瑞瑤教授與談。 人間佛教研究院 人間佛教學第二堂課 宜蘭弘法十年記——青年星雲的人間佛教之路 【人間佛教學第二堂課 宜蘭弘法十年記——青年星雲的人間佛教之路】 闞教授認為星雲大師不斷開發新的弘法方式,吸引年輕人學佛,為佛教培養人才。 闞教授說明:星雲大師在中國大陸時期,首次遇見提出「人生佛教」的太虛大師,深受啟發,知道自己需要有新思惟、新.....
宋初九僧詩集考述
宋初九僧之詩,一直是宋詩學中被冷落而難治的環節。九人既入僧籍,自然志在弘法,作詩乃其餘事;加以他們的身世背景湮沒無聞,以致個別的創作形象薄弱,未能巋然自成大家;詩篇傳世少,散佚多,僧詩思想企向又與一般文士詩有別,讀者不易索解。所以北宋以來,學者多泛舉其名而罕論其實。 要探究九僧詩的精神實境,必須先對《九僧詩集》作全面性考察;要考察《九僧詩集》,必先澄清原始面貌,蒐求輯錄流傳的過程,再將枝分派衍之現存版本實況、內容歧異予以釐正,並補輯佚詩。但由於資料闕如,考索不易,只能覈實立論,秉持「信以傳信,疑以傳疑」的原則,儘量還原其歷史面貌。
為了千年的傳承—佛光山千手觀音造像與粉本源流
佛光山千手觀音的粉本是敦煌莫高窟元代第 3 窟的千手觀音壁畫,是千手觀音的最精美的壁畫和古代傳統線描的集大成之作,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佛光山千手觀音造像的藝術品位和境界,基於作者對於原作技法內涵的理解及自身情感的注入,與人間佛教慈悲精神交相輝映。讓這千年傳承的千手觀音造像留在人間,同時加以現代創新,也體現了佛光山人間佛教的本懷和「以文化弘法」的理念。
2019北美英語弘法人才研討會 2019.04.19
鑑真圖書館的文化事業及其意義
揚州佛教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隋唐最為興盛,晚清以來漸次衰微,但仍不乏大寺住持,近代揚州僧人星雲大師感念鄉土捐建鑑真圖書館嘉惠故里。鑑真圖書館自落成以來,便設立揚州講壇與揚州文化書院,作為文化弘法平台,開設一系列主題內容多樣、面向各年齡層受眾的社教課程、營隊共修、社團活動;又利用報紙、網路、視訊等各類平面、立體化傳播方式,將傳統文化中的佛教文化弘揚到揚州及周邊地區。並且以此文化為橋梁,在兩岸溝通、對外交流中發揮了親切、特殊、不可磨滅的積極作用。
從星雲大師在馬來西亞弘法事蹟探析其人間佛教內涵與開展
星雲大師自1963 年隨中華佛教協會第一次到馬來西亞弘法後,即與這塊土地結下深厚的緣分。爾後至2013 年的五十週年法緣歲月,已到過馬來西亞23 次。本論文嘗試通過星雲大師這五十年來在馬來西亞的弘法言論與活動,探討其如何在異地推展人間佛教,從而審視其「人間佛教概念」的內涵。星雲大師在馬來西亞開展的人間佛教,早期基本上是協助弘法及培訓人才。1990 年代初期,佛光山的組織開始在馬來西亞生根。進入2000 年後,我們見到星雲大師到馬來西亞的活動,幾乎都與馬來西亞佛光山的組織相關。大師在馬來西亞的弘法應當說是非常成功的。
佛教與社會文教事業
佛教組織近年來積極投入現代化的社會服務事業,對國家社會發揮了正面的效應與價值。佛光山秉持「人間佛教」的理念,先後成立了四個基金會──佛光山文教基金會、佛光淨土文教基金會、人間文教基金會、佛光山慈悲基金會,推動各項文化、教育、慈善等弘法事業以服務社會。
文字與般若——《往事百語》的文情與道情
台灣的佛教發展盛極一時,當中不乏佛教文學之創作,其中頗具特色的代表人物之一,便是星雲大師的佛教文學創作。大師雖然畢生以弘法利生為職志,然亦十分關注文字、文學與文化對佛教傳播的影響力,因此畢生致力於文字般若的創作以及佛教文化的弘傳。在《往事百語》一書中,即充分透露星雲大師的佛教文學觀、文字創作的因緣,以及對文學與道業的動人情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