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從《絕觀論》談牛頭禪人間精神的三重向度
學界普遍認為《絕觀論》為牛頭宗牛頭法融的著述。日本學者關口真大在〈達摩和尚《絕觀論》為牛頭法融撰述的論著〉一文,以及《達摩大師的研究》一書中,通過永明延壽《宗鏡錄》、《萬善同歸集》所引用的牛頭法融《絕觀論》數則問答,與敦煌寫本《絕觀論》一致,進而認定《絕觀論》是法融所作;印順法師在其《中國禪宗史》一書中也延承關口真大的說法。在沒有充分的否定性證據出現之前,筆者亦持此觀點,即《絕觀論》為牛頭宗著述。
智儼的海印三味思想
論星雲大師以禪統攝三教的思想淵源與現實意義
星雲大師倡導的人間佛教以現實人生為立足點,以現代社會為面向,其人生化、生活化、入世化特色,正是對禪宗「即心即佛」、「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思想的繼承。自唐宋以來,禪宗不斷與儒、道融合,其積極入世、以人為本的精神不僅成為中國佛教的特色,也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與儒、道交流、融合的過程中,禪宗充分體現了相容並包、求同存異的性格,人間佛教在處理儒、釋、道關係上的思想與實踐,正是在新時期下繼承與發揚禪宗精神的體現。星雲大師以禪統攝三教,作用於現實人生,主要體現在倫理生活、行為約束與淨土思想三方面,並且根據當代社會形式與國際環境,星雲大師創造性地將「禪統三教」擴展為「五乘共法」,以平等包容的禪思想處理宗教關係,推動了人間佛教國際化、現代化進程。
三跪九叩 中國古禮
三跪九叩 中國古禮 Kneel Three Times, Kowtow Nine Times; Ancient Chinese observance of propriety.
第三屆東亞佛教青年學者論壇 高端教學典範
不絕口。 圖/佛光大學佛教學院提供 第三屆東亞佛教青年學者論壇(3rd East Asia Graduate Students Symposium)於8月28日至29日舉行,由日本東京大學、佛光大學、中國人民大學、韓國中央僧伽大學等主辦,8月28日在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雲水軒的開幕式,共有17所大學,約40名海內外學者以及青年學者薈聚一堂。 來自東亞各區域如日本、韓國、大陸、香港、台灣等16名研究生,在教授推薦下前來,交流佛學研究成果,話題廣涉佛教與社會倫理議題、印度教信仰的交涉,材料含括巴利經典、戒律、民間撰述等文獻,碰觸如來藏、天台宗、唯識等思想與女性主義,展示圖像學、音譯學、歷史學、敘事學與.....
第三屆「近世東亞佛教的文獻和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暨青年學者論壇
世東亞佛教的文獻和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邀請多位專長於此研究主題的國內外學者發表演說及參與座談。佛教研究中心並且藉由此次研討會,佛研中心將舉辦「明清佛教稀見文獻」特展,展示佛研中心自2016年4月起從中國及日本等地所搜集約125冊珍稀文獻。藉由此次展覽,希望提供明清佛教研究未來能再深入及可開拓的新資料和新方向。 此外,佛研中心為培養青年學者對此研究議題之研究能力,特開設青年學者論壇,為青年學者提供交流切磋之機會。凡最後通過推薦發表者,佛研中心提供此次會議期間之食宿。 報 名 資 格:國內外各大專院校之碩士或博士研究生 報 名 條 件:(1)會議論文撰寫主題:與近世東亞佛教研究相關;(2)須於1.....
人間佛教學第三堂課 人間佛教回傳印度研究
當年佛陀見到百姓老病死的痛苦,感同身受,因而出家。星雲大師在印度看到被貧困、種姓所束縛的民眾,感受到當年佛陀的痛苦。大師本著「佛光普照三千界」的願力,以推動文化教育的方式,將佛法回傳印度。 邱教授說明中國從唐代開始,就有佛教回傳印度的紀錄,但這些回傳還不夠圓熟。邱教授又將當代斯里蘭卡的摩訶菩提會以及印度安貝卡「新乘佛教」運動,和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回傳印度做比較。摩訶菩提會雖在地理、文化、語言上有優勢,但弘法經驗較為欠缺。安貝卡帶領民眾大規模集體皈依,40年間,佛教徒增加了 612萬人,但這是為了提高印度低種姓的地位而採取的政治社會運動。星雲大師回歸佛陀對人間的深切關懷,實踐佛教文化的現代轉型和全.....
中國歷史上的幽默大師
佛教海上南傳中國之探討
佛教傳入中華大地的時間、路線一直是學界探討的話題,古史也有許多不盡相同的記載。可是從海上傳入中國的論點沒有得到重視,過去我們的研究也過於重視標誌性事件的探討。翻開史書,漢代中原與交州地區在政治、經濟上的聯繫,也隨交通的發達日漸頻繁;對外聯絡的加強,海上道路的打通,開闢了中國南方與印度乃至羅馬的海航線;外來僧人以及華籍信眾在南方的影響,使佛教從海上入中國成為可能。
現當代中國佛教何以走上人間佛教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