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勝鬘經》的佛性觀 認識如來藏
內在生命的寶藏,鼓勵人們的信心和志氣,鼓勵精進進取的人生,以便引導現代人生得以走向解脫和覺悟的康莊大道。 慧東法師從實踐的角度,一一闡述《勝鬘經・十受章》的經文。並引用星雲大師《勝鬘夫人十大受》:「在世間上做人,守法、守信義是很重要的。有這種受戒不犯——不忘承諾、不捨所願、不失道德、不違法制的觀念,做人才能成功。」說明在生活中體悟佛性,實踐如來藏,把人做成功,離成佛就不遠了。 慧東法師以一位美國警察為例,他能控制情緒,寬容民眾的無禮,卻忍不住問:「為什麼忍耐會被當成軟弱呢?」其實忍耐需要力量與智慧的。而如來藏並不在邏輯思惟裡,是在內心的智慧與光明的自性裡。學佛不只是學理論,還要在生活中行佛,學.....
「宗教實踐與星雲大師文學創作學術研討會」 宜興大覺寺登場
持五戒就是自由平等。再者因為看到佛教衰微,所以積極倡導人間佛教,從山林走向社會、從寺院走到家庭、從出家走到在家、從玄談走到服務。 人間佛教是大師一生的志業和信仰,大師自認為是服務人間的行者。他覺得人到世間應該為歡喜幸福快樂而來,不為吵鬧鬥爭而來;因此要依循佛陀慈悲喜捨、自我犧牲、為人服務的人間佛教精神來利益眾生。最後通過講述「哭婆轉為笑婆」的譬喻故事,告訴大家改變觀念對人生的利益。 開放提問時,南開大學張培鋒、武漢大學吳光正、武漢大學高文強、四川大學陳星宇、周口師範學院王彥明、南京大學程恭讓等教授紛紛把握機會,當面向大師請教在不同時期創作的理念和背景,以及作品對人間佛教的影響和發展意義。 「宗.....
從《貧僧有話要說》看星雲大師的兩性平等觀
早期佛教中的兩性,作為差別對立者而存在,男性為主導,女性為從屬地位,女子出家修道艱難。星雲大師對性別觀,進行佛教化闡釋,形成自己的「兩性平等」學說。基於星雲大師新作《貧僧有話要說》,兼顧以往著作,星雲大師的「兩性平等」學說,主張男女因相同佛性、平等的修行境界、同等的生命尊嚴而平等,強調「男女的平權」, 包括身為佛教出家人的權利,即兩性平等化,發展事業化,教團組織化,教育普及化,也包括世俗生活中之女性的政治權、參與權、自主權和尊嚴權。男女之相在佛教中實質上是不存在的,現男女相是為了說法的方便,而面對虛幻的男相、女相,星雲大師主張內心不動搖,超越世間而調適生命之道,出家的比丘尼或比丘,超越分別所呈現出的便是「大丈夫相」。
《星雲大師全集》贈書儀式暨座談 北大舉行
研究中心名譽主任樓宇烈教授進行主題發言,釐清了宗教的概念問題,及近代人對宗教理解的變遷,在此基礎上反思人間佛教在當代的價值和意義、《全集》出版的歷史意義。他指出,佛教一開始就是「教化」的宗教,從來不把世間的追求和出世間法對立起來,比如經文中明確寫到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似求兔角」。佛法在今天,應該面對世間,面對當今時代。 隨後與會專家學者分別從星雲大師詮釋、開創與改革傳統佛教,結合理論和實踐發揚人間佛教的卓越貢獻,及大師在全球佛教界的定位、對當代和未來佛學研究的影響等議題,展開廣泛而深入研討。學者細數大師具體踐行的成就,致力將人間菩薩道推展至全球的非凡功績,與《星雲大師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