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鬘經》的佛性觀 認識如來藏
2022/10/02
人間佛教研究院提供
《勝鬘經》的佛性觀由永固法師主持,程恭讓教授與慧東法師進行對談上海大學文學院教授程恭讓教授佛光山美國西來寺住持慧東法師主持人渥太華佛光山住持永固法師

《勝鬘經》的佛性觀  認識如來藏

文/人間佛教研究院提供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製作的「2022年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於10月1日播出第八堂課:「《勝鬘經》的佛性觀」。由渥太華佛光山住持永固法師主持,邀請佛光山美國西來寺住持慧東法師,以及上海大學文學院教授程恭讓教授擔任與談人,共同探討《勝鬘經》的如來藏思想,並從人間佛教的視角來理解《勝鬘經》,將經文的理論落實在生活中實踐。

 

程恭讓教授指出,「佛性論」思想是整個佛教教法義理學思想的重要基石。《勝鬘經》全名《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是大乘佛教「如來藏」義理學的「宗經」之一,是「如來藏」思想的一部原創性大乘經典。

 

程教授從梵文來說明「如來藏」可以作二種解讀,一是如來胎藏,也就是如來的嬰幼兒狀態,一是如來的子宮,也就是孕育如來的東西。因此如來藏具有「生命性、過程性、超越性」的特殊意義。

 

程教授也從梵文來說明「煩惱藏」的「藏」是「庫藏」之義,而「如來藏」的「藏」是「子宮、胚胎」之義,兩者完全不同,不能望文生義。

 

程教授又從星雲大師的著作及演講集中,闡述星雲大師倡導的人間佛教對佛性論的理解。大師認為《勝鬘經》是如來藏系經典的代表作之一。大師曾根據《佛性論》的理論,證成心、佛、眾生,三者是一。大師提出「我是佛」的話題,內在的理論依據,應當在於佛性論的智慧和精神。

 

程教授又提出現代人的「怯懦之心」,現代人尊重聖賢,卻不勉勵自己成為聖賢,而是敬而遠之,這是生命怯懦性的一種表現。人間佛教就必須要重視開發人的內在生命的寶藏,鼓勵人們的信心和志氣,鼓勵精進進取的人生,以便引導現代人生得以走向解脫和覺悟的康莊大道。   

 

慧東法師從實踐的角度,一一闡述《勝鬘經・十受章》的經文。並引用星雲大師《勝鬘夫人十大受》:「在世間上做人,守法、守信義是很重要的。有這種受戒不犯——不忘承諾、不捨所願、不失道德、不違法制的觀念,做人才能成功。」說明在生活中體悟佛性,實踐如來藏,把人做成功,離成佛就不遠了。

 

慧東法師以一位美國警察為例,他能控制情緒,寬容民眾的無禮,卻忍不住問:「為什麼忍耐會被當成軟弱呢?」其實忍耐需要力量與智慧的。而如來藏並不在邏輯思惟裡,是在內心的智慧與光明的自性裡。學佛不只是學理論,還要在生活中行佛,學會放下計較、分別,讓內心清淨自在,在生活中展現佛性。修行是人天交戰,佛陀成佛也有魔王波旬的考驗,要戰勝自己的怯弱及貪欲,將修行和人間生活聯繫在一起。

 

慧東法師期勉大眾在「苦、集、滅、道」的修持中,轉煩惱為菩提,在生活中,無私奉獻,攝受正法,培養自性的如來藏,成就自己的無上菩提。11月1日第九堂課「《維摩詰經》的不二觀」,由佛光山港澳教區總住持永富法師、中山大學哲學系龔雋教授主講,佛光山澳洲南天寺社教主任知理法師主持,歡迎收看。

 

「《勝鬘經》的佛性觀」,影片連結:https://youtu.be/SV5vH_f3RiI

相關圖片
相關連結
高雄市大樹區興田里興田路 153 號
886-7-6561921 #2501-2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