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人間佛教在中國大陸的功能轉型
2018年,中國大陸的佛教徒(包含共產黨允許的其他宗教),應可慶祝一場值得緬懷的週年紀念:就在40 年前,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恢復大陸宗教修持活動議案,此為文化大革命(1966-1976)期間,宗教受到全面性壓制之後的一個新開始。
當我在林中(外二章)
慧遠鳩摩羅什之爭與晉宋之際中國佛學思潮的轉向
廬山慧遠與鳩摩羅什之間的理論論爭,是中國佛教思想史上一個極為重大的事件。研究中國佛教特別是魏晉南北朝佛教的學者,無不對這一事件給予極大的關注。以《大乘大義章》為中心,詳盡地分析和研究這兩位佛學大師之間的往返問答和思想差異,成為該領域學術研究的重心和主流。相應地,在這一研究領域,學術界也取得了相當豐碩的研究成果。儘管對某一問某一答等細節的具體分析上,學者們間或還存在著一些不同的看法,但總體上來說,前輩學者們對這一專題的研究可以說是相當得詳盡完備了。倘若再就事論事地對《大乘大義章》的記述進行分疏,恐怕並沒有多少下足的餘地。
晚清民初巨變——現代中國佛學復興的歷史背景
今天我要討論的是,1900 年前後的歷史巨變與中國佛學復興的背景。1 傳統時代各個文明體曾經相對封閉,可是隨著世界地理的大發現與西力東漸,近代世界形成了一個彼此關聯的網絡。近代以來各個國家的很多變化,都是因為互相衝擊、影響和交流才出現的,所以,研究近代諸國歷史,一方面要多多考慮外部原因,即這些新變化是否可能與異域有關,一方面也要深入考慮內部背景,即這些外來因素為什麼會促進文化史這樣變而不是那樣變。
中道生活與人間佛教——讀星雲大師《佛法真義》
星雲大師畢生弘傳人間佛教,如今雖然年逾九旬但仍著述不輟。大師每一部佛學著作所述說的思想內涵,既有其一以貫之的基本思想—這一基本思想無疑就是「人間佛教」思想;同時,又各有其獨特的視角和特點。《佛法真義》(3冊)是星雲大師繼《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之後,最新出版的一部佛學著作。那麼《佛法真義》一書的獨特性何在呢?
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南北傳佛教的融合
佛教對青年弘化的台灣經驗—以佛光山為中心考察中文
台灣佛教在過去的六十年來經過從衰頹走向興盛的歷程,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台灣佛教界重視培養青年僧才,且依靠青年、面向青年,以佛學講座、禪修體驗與參訪遊學多種適合青年的形式弘傳佛法。其理念、方式與經驗,對當前中國大陸弘揚傳統優秀文化以及佛教,改變佛教老齡化的現狀,具有一定的啟示和借鑑意義。
對中國佛教前途的思考
物換星移,法輪常轉,佛教白印度流傳中土,轉瞬之間,已近兩千年。兩千年來,中國佛教在與儒、道文化既相互較量,又相互吸收融和中,歷盡坎坷,走過輝煌-挫折-復興的道路,本世紀後半期,又面臨新的挑戰。在這二十世紀即將逝去,新世紀的曙光即將升起之際,究竟中國佛教前景如何?它隨著現代化進程的推進將走向何方?如何再創輝煌?這是每一個佛子和關心中國前途的人不能不認真思考的問題。
中國佛教人文精神的歷史與未來
中國佛教淵源於印度佛教,而形成發展於中國傳統文化之中。中國佛教師保持了印度佛教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又在傳統文化的氛圍中形成了許多特殊的特質,其中最突出的是其對現實的人和人生問題的關注,這成為中國佛教文化的重要特點。發揚中國佛教關懷現世現生的人文精神,使佛教在現代社會生活中發揮積極作用,不僅有助於現代的社會和人生,而且對佛教在現代及未來的發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國佛教回顧和前瞻
本世紀中發生過兩次世界大戰,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火之猛烈、犧牲之慘重,實為人類互古未有之劫難。風雲變幻,海立山山間,刀光劍影,遍野哀鴻,生靈塗炭,血肉橫飛,但歷史的車輪並沒有倒轉,真理畢竟勝過醜惡,反人民的、封建的、法西斯的力量終於失敗,民主的和民族主義的運動蓬勃興起,這就是兩次世界大戰中兩種力量較量的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