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青年星雲對日本佛教的反思與借鑑
佛教在西元五世紀傳入日本,迅速為本地文化所接受;明治維新之後,日本佛教更是吸納歐洲學術方法,大興文教事業。歷史上,日本曾對台灣進行了長達50 年的殖民占領,其弊端深刻地影響著台灣佛教。本文通過對《星雲大師全集》的爬梳,試探初登台灣的青年星雲如何看待日本佛教,其思想對日本佛教進行了怎樣的反思與借鑑之問題。面對殖民占領導致的台灣佛教無戒化局面,青年星雲為恢復中國佛教傳統戒律而奔走鼓呼;另一方面,他對日本佛教的無戒化傾向的歷史淵源,展現出「了解之同情」。青年星雲為弘揚人間佛教思想,積極吸收日本佛教文教事業的優長,在短時間內撰寫出版《釋迦牟尼佛傳》一書,其寫作動機中不無回應日本佛教衝擊的心態;在大師的不懈努力下,《佛傳》通過更多樣的方式傳播開來,其影響力更是早已超越日本佛教中的同類著作。
淺談佛光山的管理與超越
二○一五年春節前,我有幸參加了程恭讓教授組織的企業人士參訪佛光山活動,這是我第一次到佛光山,也是第一次拜見星雲大師,滿懷著欣喜,更帶著許多的疑問。通過幾天的參觀交流和學習,特別是與大師的座談,不僅讓我的疑問一個一個解開,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佛光山人間佛教的生生不息:比如人間佛教在兒童和青少年教育中起到非常正向和積極的作用,佛光山的組織和管理如同一個現代化企業,管理有方、充滿智慧,令人驚歎。
《勝鬘經》的佛性觀 認識如來藏
」之一,是「如來藏」思想的一部原創性大乘經典。 程教授從梵文來說明「如來藏」可以作二種解讀,一是如來胎藏,也就是如來的嬰幼兒狀態,一是如來的子宮,也就是孕育如來的東西。因此如來藏具有「生命性、過程性、超越性」的特殊意義。 程教授也從梵文來說明「煩惱藏」的「藏」是「庫藏」之義,而「如來藏」的「藏」是「子宮、胚胎」之義,兩者完全不同,不能望文生義。 程教授又從星雲大師的著作及演講集中,闡述星雲大師倡導的人間佛教對佛性論的理解。大師認為《勝鬘經》是如來藏系經典的代表作之一。大師曾根據《佛性論》的理論,證成心、佛、眾生,三者是一。大師提出「我是佛」的話題,內在的理論依據,應當在於佛性論的智慧和精神。 .....
臺灣佛教論壇佛光大學召開 探討臺灣佛教跨域移動
題。 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李玉珍 談到,第一屆臺灣佛教論壇是2022年在慈濟大學舉辦的線上會議,與會學者就「佛教跨國發展」的主題進行討論並引發許多回響。本次以臺灣佛教的移入和移出為主題,討論台灣佛教超越種族、文化與國界的特性,也希望未來可以繼續更多討論。 臺灣位處東亞區域的交通樞紐,自有歷史記載以來,一直不停接受各種外來文化與宗教的影響,形成台灣多采多姿又獨特的社會面貌。 本次論壇研討的範圍廣袤,從跨國移動的角度,觀看從清代佛教傳入臺灣的歷史,到近年來緬甸禪修團體在台的發展,乃至近代台灣佛教向世界傳播的弘法策略與挑戰,展現了臺灣佛教活動領域之大、影響層面之廣,不僅不受限在東亞一隅,也不局限於.....
修持建設社會,戒律構成公德 —星雲大師的社會修持理論
星雲大師回歸佛陀本懷,重新梳理並且整合了佛陀的超越智慧,運用現代化語言詮釋佛教經典,反思現實社會,提出「發心與發展」以及「自覺與行佛」,作為人間佛教實踐與修行的法門,其核心就是人間佛教的社會修持理論,強調指出「制度就是戒律」,強調戒律之前人人平等,就如社會上「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的道理,應當成為人間佛教社會建設的基本路徑。
論星雲大師的孝親思想——兼論對儒家孝親倫理思想的融攝與超越
「孝」構成了傳統儒家的基本價值觀念,同時星雲大師從人間佛教的角度也提出了孝親思想筆者認為,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很好融合了儒佛兩教對於孝親思想的界定,同時又提出了新的適應當代社會的孝親觀念,星雲大師的思想融攝了儒佛兩家孝親思想學說,在正式闡揚大師精義之前,有必要對儒佛二者的孝親思想做一系統的梳理。因此本論文首先介紹了需家孝親思想的内容,之後,對佛教經典中固有的關於孝親思想的内容作了簡要梳理。佛教孝親思想體系的構建是在與儒家的辯論過程中形成的,本文對於這一思想論和流變的過程也進行概觀式的梳理,目的在於揭示出佛教理論內部實現對儒家孝親思想的融攝的邏輯過程。在此基礎上,本文論述了星雲大師對於儒佛二家孝親思想所作的解讀,以及大師對孝親思想所作的開創性闡釋,並對大師的孝親思想的實踐做了簡要的介紹,以此現星雲大師孝親思想的全貌。
南北朝涅槃師的判教及其價值意義
南北朝涅槃師的判教,最有代表性的是慧觀的「二教五時」判教,竺道生的「四法輪」判教,以及劉虬的「五時七階」判教。天台宗智顗後來對南北朝判教進行全面反思和總結概括的「南三北七」十家判教中,南方三家以及北方的一家,都是屬於涅槃師系統的判教。 涅槃師的判教,為中國佛教開創了判教這一極其重要的方法論,它後來成為中國佛教教理思想建構的基本方法論。涅槃師的判教雖然被後人超越了,但是其重大的價值意義,以及重要的歷史功績,不容忽視。
生命的尊嚴與超越—星雲大師的生命關懷思想及實踐價值
星雲大師的生命關懷思想是對傳統佛教有關生命思想的繼承與發展,立足於當代。大師以富有現代性、人間性、生活性的語言將佛教的生命關懷思想闡發了出來。大師對於生命關懷的闡述非常具有體系性,從生命的起源到如何提升生命品質、超越生命,都作出了說明,表現了對於生命的終極關切,突出了人間佛教在此方面的殊勝之處。對大師的生命關懷思想可以作內外兩個方面的解讀,外在路徑是生命平等的思想;內在的路徑是生命的解脫,從這兩個方面來看大師的生命關懷思想,可以看出其對待生命的慈悲態度,以及對於生命的重視。此外,大師的生命關懷思想還具有實踐與應用價值,對於當下有關生命關懷的相關工作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