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第三屆東亞佛教青年學者論壇 高端教學典範
等16名研究生,在教授推薦下前來,交流佛學研究成果,話題廣涉佛教與社會倫理議題、印度教信仰的交涉,材料含括巴利經典、戒律、民間撰述等文獻,碰觸如來藏、天台宗、唯識等思想與女性主義,展示圖像學、音譯學、歷史學、敘事學與電腦軟體等應用成果。 由海內外15教授予以一一講評,論壇深具教學性特質與效益,以期更實質地提攜佛學研究青年。論壇語言以英文為主;翻譯團隊讓中、日、韓等語言使用者交流無礙。 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院長萬金川教授表示,「感謝蓑輪顯量教授的願力與發心,為青年搭建這個平台。」感謝佛光山支持教育,為東亞佛教青年學者論壇提供諸多的協助與關心。 東京大學印度哲學佛教學研究所蓑輪顯量教授讚道,論壇在佛光.....
第三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研討會 兩岸學者齊聚祖庭分享碩果
論實踐於人間。 「人間佛教是融合的、歡喜的、幸福的;讓我們在悠悠歲月的人生裏,就像是在美麗的花園自由自在地散步。」妙凡法師則轉達大師對大家的關心,並感謝眾位學者,透過大家的筆,為人間佛教的思想留下重要歷史,在人間留下美好的善緣。 宜興市統戰部副部長、宗教局局長王立明表示,宜興佛教文化源遠流長,相信星雲大師、佛光山人間佛教理念將會帶來清新、脫俗、拓實的風氣,值得大陸佛教界學習、借鑒。 主題演講有賴永海、洪修平、董平、程恭讓以及佛光山依空法師發表,內容精彩、各具特色。另有5場研討會,分成三組同步進行,最後有一場綜合座談。海峽兩岸學者齊聚一堂,討論熱烈、激盪出智慧的火花。 圖說:學者體驗佛門過堂用餐.....
佛教三寶節首場論壇 探討佛陀的神、人定位
佛傳作者明顯地要把佛陀描述成人們無法親近的境地,才代表對佛陀的敬虔表現,但這也是最容易走進錯誤、迷失的道路上。他以斯特‧勒南所寫的暢銷書《耶穌傳》為例,短短出版半年即印刷11次,原因正在於作者嘗試還原歷史上活生生的人物,而大師寫的《佛傳》也有異曲同工之處,便是「破解神話運動」,把一個神話人物還原成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 另外,萬教授也說明《釋迦牟尼佛傳》對人間佛教的傳播有極大影響力,「此書是故事神學的典範!」大師用說故事的方式娓娓道來,書中沒有深奧的道理,卻蘊含耐人尋味的細緻哲理,也讓佛陀的形象生動地進入每個人的內心,這正是上乘宗教文學的力量,可以將宗教的精神不知不覺地深入讀者的心海裡。 浴佛淨.....
人間佛教學第三堂課 人間佛教回傳印度研究
,用以溝通及翻譯大師作品,傳播人間佛教思想,招收信徒。還要習慣當地炎熱氣候及遲到習性,做事耐心,並能跟印度各宗教教派尋求共融發展之道。 邱教授分析印度是佛陀故鄉,蘊含信徒對佛教聖地的意義、情感、經驗、歷史、重建、復興的使命。人間佛教回傳印度,提高了佛教的世界格局,促進中印兩國關係,解決現代人類文明困境,為建設人類新文明提供啟示。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回傳印度,不只是國際化進程脈絡的一環,更彰顯普世精神中的佛陀本懷。邱教授總結說:「人間佛教回傳印度,任重道遠,必須繼續進行下去。」 座談會後還播放佛光山印度沙彌學園的影片,敬獻星雲大師。影片中顯現佛光山人間佛教回傳印度,振興印度佛教,落實本土化的菩提種子.....
〈台灣佛教新史〉之二十——日本殖民時期佛教教育: 臨濟宗妙心寺派(上)
日本佛教各宗在台灣殖民初期(1896-1915)所興辦的教育事業,並非針對台籍僧侶、齋友,很大一部分是對殖民「國(日)語」政策的助成,直到1915 年「西來庵事件」之後,總督府啟動全台宗教調查,與本島佛教具有歷史淵源的禪宗系統臨濟宗與曹洞宗,幾乎在同時投入興辦教導台籍僧侶、齋友的正式機構,其中的緣由,乃1916 年臨濟宗妙心寺派在台布教總監長谷慈圓(1880-1918)向日本本山提出〈鎮南學寮設立申請書〉所具陳的六條理由之一。
中國歷史上的幽默大師
佛教海上南傳中國之探討
佛教傳入中華大地的時間、路線一直是學界探討的話題,古史也有許多不盡相同的記載。可是從海上傳入中國的論點沒有得到重視,過去我們的研究也過於重視標誌性事件的探討。翻開史書,漢代中原與交州地區在政治、經濟上的聯繫,也隨交通的發達日漸頻繁;對外聯絡的加強,海上道路的打通,開闢了中國南方與印度乃至羅馬的海航線;外來僧人以及華籍信眾在南方的影響,使佛教從海上入中國成為可能。
歷史的殘酷與命運的無奈——談井上靖《淀君日記》
從《佛說吉祥經》再論人間佛教的學理 依據―兼涵《吉祥經》語文學分析及 《吉祥經.義注》漢譯(上)
本文的核心旨趣是思考《吉祥經》與現代人間佛教理論關聯性的問題。文章提出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考量這種關聯性:(一)南北傳佛教都有《吉祥經》古老的經典傳承,(二)《吉祥經》義理建構視角及問題意識的特殊性,(三)《吉祥經》三十七種「吉祥法」的義理體系及價值旨趣,(四)中華文化與印度文化共用深厚的吉祥意識與吉祥智慧,(五)近現代中國佛教重新引入與修學《吉祥經》的努力。本文基於以上理由,系統而深度地探索了《吉祥經》的佛法價值及其對現代人間佛教的學理意義。為了討論的嚴謹性,本文也提供了基於巴利文《吉祥經》頌文的語文學分析,並把傳為覺音尊者所寫《小誦‧ 吉祥經‧ 義注》頌文部分首次予以全文漢譯。
佛教海線絲路研究 中文場講座線上共讀
總策展人館長如常法師特別邀請佛學權威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分校終身榮譽教授蘭卡斯特教授、香港城市大學邵志飛教授,還有來自瑞士的莎拉肯德丁教授,跨界合作共同策畫,以嶄新的科技重現了海上絲路,及佛教水陸傳播的歷史文化進程。 此次透過兩年的努力特別將《佛教海線絲綢之路》的研究編輯成冊,今天講座邀請了總策展人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與現任國立中山大學外文系特聘教授黃心雅,這一次他更為《佛教海線絲綢之路》這本書作審定。 講座中首先透過人間衛視所製作的影片呈現了整個海線絲路展覽的特色。接著,如常法師說明蘭卡斯特教授出書的因緣,因為有這文本才有展覽呈現,「如何轉化」文本為展覽的敘事,也講出其中背景,佛光山開山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