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第二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研討會 兩岸激盪智慧火花
寺都監妙士法師,以他10幾年來在中國發展的經驗,提出4點說明如何實踐人間佛教:一是以家庭為中心,二是以社會為主軸,三是以世界為發展,四以圓滿為目的。佛光山宗委暨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妙凡法師對學者的研究貢獻表達感謝,他提到星雲大師的中心思想就是:佛教,為了佛教,非佛不做。 賴永海教授主講「佛法智慧與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從佛法制度來談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賴永海闡述,在星雲大師的演講中,常說佛法即道法,並不是拜佛就能得到佛的幫助,而是學佛、掌握佛法智慧,才有非一般的思維方法來幫助解決困難。他曾問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最大的特點是什麼?」大師說:「是用佛法開啟智慧,擁有超越的人生、智慧的人生。」 此次研討.....
首屆「文明互鑑青年學者論壇」成功舉辦
。 會議的閉幕階段,張文江教授、方旭東教授就會議內容做了精彩的學術總結。與會嘉賓共同期待「文明互鑑青年學者論壇」這個平臺能夠繼續發揮推動高品質回歸人本的人文研究,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作出更加積極的貢獻。 2023年11月25日至26日,首屆「文明互鑑青年學者論壇」在揚州市鑑真圖書館舉辦。本次論壇由中國哲學史學會指導,揚州大學社會發展學院、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聯合主辦,揚州大學哲學系、鑑真圖書館·揚州文化書院承辦,並得到了武漢大學文明對話高等研究院、華東師範大學文明互鑑研究中心等合辦單位的大力支持。.....
具五善、去五惡——星雲大師的佛教女性思想
本文從理論層面分析了星雲大師的佛教女性思想,星雲大師在五方面展現其對佛教女性的看法:先天體質上為男剛女柔、社會結構上為男尊女卑、修行之道上為男淨女垢、成佛境界上為男女平等,而在佛教推展上則肯定女性的貢獻。 星雲大師立論的觀點強調女性獨具的柔美特質,呼籲女性應發揮溫柔、謙遜、忍耐、慈悲、智慧的美德,在行為上具五善、去五惡,為家庭、社會、佛教提供一份力量,為眾生創造更詳和圓滿的人間,而在1998年的國際三壇大戒,也充分顯現出星雲大師推展比丘尼戒的願心。 星雲大師的佛教女性思想,不論在傳統叢林制度的改革上、男女社會結構的調整上,乃至於對當代宗教態度的修正上,均展現了重大的時代意義,對台灣佛教叢林男女二部僧團的均衡與平權發展,樹立了良好的制度與典範。
境外弘化——佛光山教團在馬來西亞
本文旨在探討佛光山在馬來西亞弘化的歷史。星雲大師在1955 年出版的《釋迦牟尼佛傳》一書,廣受馬來西亞民眾歡迎,開啟了佛光山在馬來西亞弘法的契機。之後,佛光山教團在馬來西亞成立了國際佛光會馬來西亞協會(下轄28 個佛光分會),同時在各地成立了25 個道場,這在台灣往境外弘化的各佛教團體中,顯得非常突出,具有指標意義。佛光山在馬來西亞的發展,與星雲大師倡導的「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理念完全相應。本文從:星雲大師到馬來西亞弘法、「國際佛光會馬來西亞協會」與佛光山在馬來西亞的道場、東禪寺等方面,論述佛光山教團在馬來西亞的弘化活動。佛光山在馬來西亞的道場中,特別要指出的是東禪寺,這裡設有「東禪佛教學院」,是馬來西亞佛教的人文重鎮。據資料顯示,馬來西亞佛光山的活動種類多,可大略分為文化、教育、共修及慈善四大類,每類再細分不同性質的活動,歷年參加活動人次都在百萬以上。凡此,均可呈顯佛光山於馬來西亞的弘化活動,在佛光山教團全球弘法布局中的角色與貢獻。又,台灣佛光山在馬來西亞雖屬「境外弘化」,但由於馬來西亞的多元、混合文化,造就了當地民眾的廣闊胸懷及文化融合力,使得佛光山在馬來西亞的弘化,可以表現出其「本土化」的特色。
馬來西亞佛光山青年信眾教育路徑探究
馬來西亞佛光山是海外佛光山道場的重要代表之一,其積極踐行「以教育培養人才」的宗旨,認識到「佛教需要青年」的重要意義,尤為關注接引青年學佛及培養青年佛教人才。通過整理與分析馬來西亞佛光山所開展的具有代表性的青年信眾教育活動,總結歸納出馬來西亞佛光山青年信眾教育的路徑,是以開展各類營團活動而接引中學及大專學生青年為基礎,在此過程中逐步讓青年了解佛教及認識佛光山理念,進而吸納青年加入佛光青年信徒組織;此後便以青年幹部的晉升考核機制條件為指引,培育全面發展的佛光青年信徒人才;而佛教青年人才須輸出服務佛教與社會,才能發揮其人才效用,因此,馬來西亞佛光山積極提供機會輸出佛教青年人才,而推動接引青年學佛,甚至服務社會。即是馬來西亞佛光山青年信眾教育有接引青年信眾的來源、有教育培養青年信眾的方法,進一步有輸出青年而貢獻佛教及服務社會的路徑,形成了「接引—培育—輸出」的良性循環培養模式。
「人間佛教在東亞與東南亞的傳佈」國際研討會
會主題: 「人間佛教在東亞與東南亞的傳佈」國際研討會 人間佛教在東亞與東南亞的傳佈 緣起: 活動連結: 研討會子題: 星雲大師在東亞與東南亞推動人間佛教之影響 佛光山比丘尼在東亞與東南亞推動人間佛教之貢獻 東亞與東南亞之人間佛教的婦女(或性別)議題 東亞與東南亞之人間佛教的社會關懷與救濟 東亞與東南亞之人間佛教的管理文化 東亞與東南亞之人間佛教的現代經濟觀 東亞與東南亞之人間佛教的社會環境、環保議題 東亞與東南亞之人間佛教的護生與動物權益 東亞與東南亞之人間佛教與非政府組織(NGO) 「人間佛教在東亞與東南亞的傳佈」國際研討會 香港中文大學 現代民族—國家(Nation-State)在西元16.....
人間佛教在東亞與東南亞的開展國際學術研討會
香港中文大學 人間佛教在東亞與東南亞的開展國際學術研討會 研討議題: 星雲大師在東亞與東南亞推動人間佛教之影響 佛光山比丘尼在東亞與東南亞推動人間佛教之貢獻 東亞與東南亞之人間佛教的婦女(或性別)議題 東亞與東南亞之人間佛教的社會關懷與救濟 東亞與東南亞之人間佛教的管理思想 東亞與東南亞之人間佛教對社會環境、環保議題的主張 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協辦單位: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南華大學人間佛教推廣中心.....
「人間佛教在東亞與東南亞的實踐」國際學術研討會
亞與東南亞對婦女(或性別)的關懷 人間佛教在東亞與東南亞對社會關懷與救濟的實踐 人間佛教在東亞與東南亞的寺院管理實踐 星雲大師在東亞與東南亞推動人間佛教之影響 佛光山比丘尼在東亞與東南亞推動人間佛教之貢獻 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香港佛光道場、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協辦單位: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南華大學人間佛教研究推廣中心.....
人間佛教兒童教育的內涵
俗語說:「從小一看,到老一半。」童年時期所接收的印象影響未來至巨,相較於成人,兒童猶如一張白紙,有極大的可塑性,是以古往今來,聰明的家長無不在孩子幼年時期給予細心的栽培。諺云:「兒童是世界未來的主人翁。」文明社會本此共識,也往往在兒童教育上挹注大量的人力與資金。至於以利樂世間、教化眾生為己任的佛教,則有所謂「四小不可輕」之說,對於兒童教育,更有其獨特的見地與深遠的貢獻。以下從兒童教育的理念、方法與特色等三方面,來說明佛教兒童教育的內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