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趙樸初佛教文化論思想研究
趙樸初(1907-2000)作為中國佛教界著名領袖,不僅在於他對佛教卓越的貢獻,還在於他提出了諸多影響中國佛教走向的著名論斷,如:「一個思想三種傳統」、「佛教是文化」、「佛教六性」、中國佛教的「三性說」與「三化說」、「中日韓佛教黃金紐帶」等等。這些論點引起當代佛教相關人士的激烈思考與持續回應。
生命的尊嚴與超越—星雲大師的生命關懷思想及實踐價值
星雲大師的生命關懷思想是對傳統佛教有關生命思想的繼承與發展,立足於當代。大師以富有現代性、人間性、生活性的語言將佛教的生命關懷思想闡發了出來。大師對於生命關懷的闡述非常具有體系性,從生命的起源到如何提升生命品質、超越生命,都作出了說明,表現了對於生命的終極關切,突出了人間佛教在此方面的殊勝之處。對大師的生命關懷思想可以作內外兩個方面的解讀,外在路徑是生命平等的思想;內在的路徑是生命的解脫,從這兩個方面來看大師的生命關懷思想,可以看出其對待生命的慈悲態度,以及對於生命的重視。此外,大師的生命關懷思想還具有實踐與應用價值,對於當下有關生命關懷的相關工作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
《星雲大師全集》贈書儀式暨座談 北大舉行
報導 《星雲大師全集》贈書儀式暨座談 北大舉行 繼四川大學、武漢大學分別舉辦《星雲大師全集》論壇後,北京大學佛教研究中心、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共同於12月6日,在北京大學舉辦「傳統佛教思想的當代詮釋——簡體版《星雲大師全集》贈書儀式暨座談會」,再續大師與北大的美好因緣。佛光山亦贈送北京大學佛教研究中心一套簡體版《星雲大師全集》,期望促進兩岸文化交流、弘揚中華文化。 會議由北大佛教中心主任、王頌教授召集並主持。北大、中國社科院、中國人民大學、中央民族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國藝術研究院等北京知名佛學研究代表——魏常海、魏道儒、李建欣、成建華、周廣榮、張風雷、張文良、何建明、.....
星雲大師觀音管理法研究
星雲大師提出的觀音管理法既是對佛教的複興,又是在以西方理論為核心的管理學中發出東方的聲音,溝通佛教與社會,平衡傳統與現代,將精神因素和現實存在連接,實現從個人信仰到現代社會信仰的轉型。觀音管理法並非只是簡單的從觀音信仰中提煉出與現代管理相契合的部分,而是在恪守佛教傳統的基礎上歸納出一套包括理論、具體步驟、成功實踐案例的完整體系化的管理法,使觀音信仰在現代社會的實踐領域中發揮作用。星雲大師所提出的觀音管理法既能將傳統佛教介入現代社會又能保守佛教的本分,淨化社會、引領社會,化社會而又保持超人間性,不為社會所化。
星雲大師女性思想研究
星雲大師女性思想是以男女平等為理論核心和立論之本。星雲大師堅持弘揚男女平等觀念,既是出於對弱勢女性群體的慈悲,也是出於對「反歧視」的考量,更是對時代潮流的積極回應。為論證男女平等的合理性與必要性,星雲大師首先論證出男女平等是佛教「平等」精神的體現。其次論證出女性在智慧、能力等各方面都不輸於男性。第三指出男女平等觀念的普及已是大勢所趨。大師認為男女平等的實現,最終需要女性群體自身的不斷努力。他鼓勵女性從自身女性特質出發,根據時代要求和佛教教義,用實際行動證明自身的價值、提升自身地位。星雲大師女性思想表現出了鮮明的時代性。這首先是其女性思想規律性特點和時代烙印的具體體現。其次表現出大師女性思想發展時代潮流相一致,不搞極端冒進,溫和地推進兩性平等。星雲大師女性思想既堅守了佛教「平等」、「慈悲」的精神價值,同時又對傳統觀念大膽革新,故能夠長期成功推動台灣佛教和台灣社會,以及國際佛教和國際社會女性觀念健康發展。這對於和台灣佛教同根同源的大陸佛教改革而言,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經驗參照。星雲大師女性思想實現了傳統佛教女性觀念的革新和超越,對最終實現全社會兩性平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總序
2013 年起,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和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共同策畫的「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每年三月底在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舉辦。 仔細想起我和佛教學術的因緣,最早開始於1977 年,成立《佛光學報》,歡迎佛教學人發抒高見,共同來莊嚴佛教思想。1982 年,韓國「大韓傳統佛教研究院」的院長金知見博士,想來佛光山舉辦第五屆的「國際佛教學術會議」,我一向歡喜助人善事,也鑑於推展國際佛教的重要,就欣然同意。
總序
2013 年起,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和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共同策畫的「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每年三月底在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舉辦。 仔細想起我和佛教學術的因緣,最早開始於1977 年,成立《佛光學報》,歡迎佛教學人發抒高見,共同來莊嚴佛教思想。1982 年,韓國「大韓傳統佛教研究院」的院長金知見博士,想來佛光山舉辦第五屆的「國際佛教學術會議」,我一向歡喜助人善事,也鑑於推展國際佛教的重要,就欣然同意。
總序
2013 年起,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和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共同策劃的「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每年三月底在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舉辦。 仔細想起我和佛教學術的因緣,最早開始於1977 年,成立《佛光學報》,歡迎佛教學人發抒高見,共同來莊嚴佛教思想。1982 年,韓國「大韓傳統佛教研究院」的院長金知見博士,想來佛光山舉辦第五屆的「國際佛教學術會議」,我一向歡喜助人善事,也鑑於推展國際佛教的重要,就欣然同意。
總序
2013 年起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和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共同策畫的「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每年三月底在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舉辦。 仔細想起我和佛教學術的因緣,最早開始於1977 年,成立《佛光學報》,歡迎佛教學人發抒高見,共同來莊嚴佛教思想。1982 年,韓國「大韓傳統佛教研究院」的院長金知見博士,想來佛光山舉辦第五屆的「國際佛教學術會議」,我一向歡喜助人善事,也鑑於推展國際佛教的重要,就欣然同意。
總序
由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和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共同策畫的「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3月底在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舉辦過後,現在要出版論文集,邀我寫序。 仔細想起我和佛教學術的因緣,最早開始於1976年,成立《佛光學報》,歡迎佛教學人發抒高見,共同來莊嚴佛教思想。1982年,韓國「大韓傳統佛教研究院」的院長金知見博士,想來佛光山舉辦第五屆的「國際佛教學術會議」,我一向歡喜助人善事,也鑑於推展國際佛教的重要,就欣然同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