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第十堂課「天台智顗與佛光星雲的暢佛本懷」
師與星雲大師的佛教詮釋,有其理論承傳之內在脈絡,以其所關懷與宣導者皆為眾生在人間的修證,所弘傳者皆為人間的佛教,也是暢佛本懷的教法。 智顗大師所建構之天台教觀而言,其終極目標在於藉由「一心三觀」之圓滿頓悟觀行,不但要令一切眾生悟入《妙法蓮華經》所宣說之佛之知見,同時更要在人間具體證成《華嚴經》所彰顯的「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的圓融無礙境界,如此即是相應地暢通一切眾生皆可成佛的佛陀本懷。 星雲大師從生活行儀、社會慈善公益、藝術成就、語言文字、政治關係,乃至與文人的相互往來等面向,具體闡釋佛教東傳中國後所發展出的人間佛教特質。更藉由文化出版、教育辦學、弘法活動、慈善事業與國際弘法等面向,彰顯當代人間.....
〔好書分享〕英譯《佛法真義》第五冊問世 穿越時空回歸本懷
。星雲大師指出,懂得佛陀的心,才能真正懂得佛法。 〈六祖大師不識字嗎?〉、〈為神秀禪師定位〉、〈頓漸平等〉三篇,不僅襯托《六祖壇經》的文學價值,亦肯定神秀禪師的成就,彰顯頓漸兩種法門的重要。大師強調,頓悟漸修皆是修行法門,故應「頓漸一如」,不可互較高下。 〈當代菩薩〉、〈趙樸初菩薩〉、〈楊仁山菩薩〉則帶領讀者回到近代,認識引領當代佛教由衰轉盛的在家居士。其中不乏以詩會友、為佛教仗義疏財者,皆對上世紀的佛法弘傳作出重大貢獻。 修持方面,〈四威儀〉、〈合掌〉、〈過午不食〉等篇章,深入淺出的討論佛門行儀內容及其深意,釐清後人的誤解,並強調在現代生活中的運用。〈神明〉、〈土地公〉、〈菜姑與師姑〉則從佛.....
《楞嚴經》與唐宋禪門中的頓與漸
本文就《楞嚴經》對唐宋禪門頓漸思想的影響進行了深入闡析。文章特別對北宗神秀系、南宗荷澤系禪法中的頓漸觀與《楞嚴》的複雜關係,作了詳密的思想史分析,並重新探討了神會頓漸思想與北宗的關聯。文章還對唐末到宋代禪宗思想中的楞嚴學,及其相關頓悟漸修的關係議題進行了全新的闡釋,指出了宋代楞嚴禪在頓漸觀念上與唐代禪的不同取向,並以此去觀察唐宋禪是如何在不同的思想史脈絡下,通過融通《楞嚴》等如來藏思想經典而中國化的。
「頓悟」——文人畫之體驗美學傳統
在中國古代文人畫美學傳統中,「頓悟」是一個重要範疇,它既關涉文人畫的審美本質,又涉及到審美活動和審美認識的一系列問題。因此,我們必須從文人畫的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來進行總結這一美學傳統。
「頓悟」─文人畫之體驗美學傳統
在中國古代文人畫美學傳統中,「頓悟」是一個重要範疇,它既關涉文人畫的審美本質,又涉及到審美活動和審美認識的一系列問題。因此,我們必須從文人畫的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來進行總結這一美學傳統。
「頓悟」—文人畫之體驗美學傳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