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22 修 一、宗旨 財團法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以下簡稱本院)為推動有關星雲大師人間佛教 之研究,加強佛教之跨領域對話和創新思維,同時增進宗教與學術上的交流與合作, 進而保存人間佛教弘法史料,並儲備人間佛教研究師資,茲受理國內外各大學或獨立 研究機構之研究型學者來本院進行專題研究,特訂定本辦法。 二、研究範圍 歡迎從不同主題探討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踐內涵,例如: 1、義理內涵與思想體系 2、建築理念與空間規劃 3、修持實踐與解脫道 4、文學理論與講演特色 5、早晚課誦與法會儀軌 6、人間佛教生活禪 7、生活行儀與人生儀禮 8、多元宗教信.....
【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第二堂課「宜蘭弘法十年記——青年星雲的人間佛教之路」4月1日線上開講
蘭十年弘法事業的豐富與創意」。由此推知星雲大師十年宜蘭弘法的成功經驗,是爾後佛光教團走向全球化、國際化、現代化的重要基礎。本書具有四大亮點:「首部考察佛光山開山前青年星雲大師弘法專著」、「珍貴的第一手史料見證青年星雲大師的弘法史」、「精彩呈現青年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改革與創意」、「記載1949以後台灣佛教史發展的重要文獻」。是研究二戰後台灣佛教發展變化的重要參考書籍。 本次座談將探討四大議題:「青年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念的形成因緣與僧格養成背景?」、「青年星雲大師抵台後如何在宜蘭開展其弘法,其困境與轉機為何?」、「宜蘭經驗奠定青年星雲大師的人間佛弘法之路,其理念是否始終如一?」、「從漢傳佛教史.....
戰後人間佛教議題在台灣的開展(1945-1987)―以《臺灣佛教》為中心
佛教雜誌的弘法功能在戰後初期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性,是為當時主要的文字弘法型態。且由於《臺灣佛教》是台灣佛教界最早的一份刊物,又為當時擁有台灣佛教發展主導權之中國佛教會所創辦,因此,本文以《臺灣佛教》為例,期能藉由考察當時佛教界人士於佛教雜誌中發表的文章,來作為人間佛教進入台灣初期如何被討論、實踐的佐證之一。再者,過去探討台灣佛教雜誌的研究較少,故希望藉由此類材料的利用來印證過往學者對相關議題的研究。 本文嘗試藉由對佛教雜誌中所收錄之人間佛教相應內容,分別從戰後台灣的佛教改革背景、佛教雜誌概況、人間佛教相關議題及實行概況等方面,進行史料蒐集、文本分析,梳理雜誌中所收錄之文章、報導。綜合當中與人間佛教相關內容的分析、歸納,總結人間佛教思想在進入台灣初期的討論及其後來發展的狀況。
2013年人間佛教本山徒眾學術研討會綜合座談暨閉幕典禮
學部慧擇法師專長數據,計畫要好好蘊育相關議題。萬金川教授認為,論文用於討論真理,研討會也應有紀實,為教團弘化留下歷史。 人間佛教研究院妙凡法師則說明研究院因人間佛教而成立,在此時留下大量星雲大師史料、佛光山弘法紀實供學者研究,當從未來看待現在歷史時,「人間佛教」就在這裡。 佛光山寺副住持慧傳法師、佛光山傳燈會執行長妙志法師參與閉幕典禮,慧傳法師致詞表示,本次徒眾論文質量俱佳,參與人員來自各方,等於叢林四十八單職事都是佛法的表現。萬金川教授提到可採用文學觀點探討星雲大師早期作品研究,佛教文學將是值得開發的寶藏。 永光法師轉達星雲大師以及佛光山開山寮特助慈惠法師的關心,慈惠法師並.....
2017近世東亞佛教的文獻和研究計劃內部工作坊
」總計畫內部工作坊,發表前半期研究成果,其中野口敬善教授發表「明末清代仏教の語録・著述とその法系」。 梅謙立教授發表「明清耶穌會和佛教互動的研究文獻收集和研究成果報告」首先介紹了關於許大受背景的三件新史料,接著談明清時期的佛教與天主教在方法與目標上對“受齋”修道持不同觀點的爭論。 金程宇教授發表的「稀見明清僧集文獻及其價值」介紹和發掘稀見明清佛教文獻的版本及其價值,期望能夠為學界開發新的議題與解讀。 林鎮國發表「從明末到江戶的《觀所緣緣論》詮釋:真界、智旭、基辨、快道四家註」先是介紹了《觀所緣緣論》東亞的詮釋史進而談論江戶學者的批判性視角,來說明詮釋之間的衝突。 廖肇亨教授發表「黃檗宗初期歷代.....
〔2023第十屆人間佛教座談會〕 全球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攜手研討佛教與未來時代
文獻學領域,有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黃夏年教授,曾經費時多年收集大陸民國期間的佛教期刊,編纂民國以來規模最大的佛教期刊彙編《民國佛教期刊文獻集成及補編》,是當代漢傳佛教學術界重要的文獻史料學專家。另有,大藏經版本學專家,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的萬金川教授,長期致力於漢語系大藏經的比對研究,以及佛經語言學、梵漢藏佛典校勘等。 同時,佛教思想史專家邀請到大陸西北大學玄奘研究院院長李利安教授,主要從事中印宗教思想史,特別是佛教歷史與思想的演變發展。另有,長期鑽研天台哲學、華嚴哲學及詮釋學的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郭朝順教授,近年更創新性與西方心理學結合,將佛教與心理學作跨域的研究探索,也是本次.....
2024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訪問學人申請辦法
問學人申請辦法 相關附件 一、宗旨 財團法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以下簡稱本院)為推動有關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之研究,加強佛教之跨領域對話和創新思維,同時增進宗教與學術上的交流與合作,進而保存人間佛教弘法史料,並儲備人間佛教研究師資,茲受理國內外各大學或獨立研究機構之研究型學者來本院進行專題研究,特訂定本辦法。 二、研究範圍 歡迎從不同主題探討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踐內涵,例如: 1、義理內涵與思想體系 2、建築理念與空間規劃 3、修持實踐與解脫道 4、文學理論與講演特色 5、早晚課誦與法會儀軌 6、人間佛教生活禪 7、生活行儀與人生儀禮 8、多元宗教信仰交流 9、生死學與生命觀 10、以.....
2025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訪問學人(員)申請辦法
獨立研究機構之研究型學者 一、宗旨 財團法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以下簡稱本院)為推動有關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之研究,加強佛教之跨領域對話和創新思維,同時增進宗教與學術上的交流與合作,進而保存人間佛教弘法史料,並儲備人間佛教研究師資,茲受理海內外各大學或獨立研究機構之研究型學者來本院進行專題研究,特訂定本辦法。 二、研究範圍 歡迎從不同主題探討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踐內涵,例如: 1、義理內涵與思想體系 2、建築理念與空間規劃 3、修持實踐與解脫道 4、文學理論與講演特色 5、早晚課誦與法會儀軌 6、人間佛教生活禪 7、生活行儀與人生儀禮 8、多元宗教信仰交流 9、生死學與生命觀 10、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