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新視角探討人間佛教 首屆人間佛教社會學論壇上海舉行
想的再度發展和親身弘揚,此次論壇是首次在大陸地區以社會學等視角探討人間佛教的論壇,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和學術價值。 大會召集人華東師範大學李向平教授指出,社會學本質即是一種以佛陀本懷為底色,經由佛教信仰共同體實踐的社會運動,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不僅蘊含著豐富的社會觀念,其社會實踐也回應了有關制度、組織等重要的社會學問題。 人間佛教特別重視制度建設,而制度往往決定了佛教實踐的公共特性與社會功能的表達效能。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指出,佛教的弘法史,就是佛教參與社會、改造社會的過程。實際上,人間佛教弘法的歷程,即是一種社會學意義上的積極實踐。 妙凡法師強調,人間佛教的核心價值是「佛說.....
風險社會視角下佛教信仰共同體的行動機制—以佛光山人間佛教為例
研究以星雲大師和佛光山人間佛教的思想與實踐為例,討論了風險社會與佛教信仰共同體的風險回應機制。人間佛教信仰共同體的不同風險回應機制,從不同側面反饋出星雲大師的風險應對思想與實踐,其本質是人間佛教信仰共同體與佛典正信融合後之現代性的人間佛教觀念。佛教信仰共同體的風險回應機制,不僅關涉到人間佛教與現代社會的緊密連繋,更關涉到人間佛教的信仰方式、人間佛教的神聖性問題,以及人間佛教與心態秩序的內在關聯。佛性與信仰的淨化昇華即為人間佛教神聖性,其依託於佛法經典,表達於共業共修與社會實踐,落腳於踐行三好運動。人間佛教的風險回應機制,則是其中應對現代性後果與達成神聖性目標的重要保障機制。
人間佛教的建構途徑及其實踐邏輯―以星雲文教館為例
當代中國正在步入一個新的轉型時期,中國的佛教和寺廟也紛紛走上了轉型發展的道路。而台灣星雲大師及佛光山道場作為一個典型代表,同樣經歷了從傳統注重寺廟內部的個人精神修持、用叢林制度管理佛寺的模式,轉向具備發展多樣化、組織管理現代化等特徵的一種社會結構和社會組織,參與到社會建構的過程。以寺廟教團為基礎的人間佛教和具有代表性的星雲文教館,通過「共修」,實現個體與他者的連結;通過共融,形成了佛教與社會的連繫。由此,將認同佛教信仰的各種人建構成一個「信仰共同體」,構成為一種現代社會組織、社會信仰團體,在這一過程中,也生成了具備公共意義的社會關聯。
佛教現代化及其「社會理性」—基於星雲大師和佛光山人間佛教的考察
社會的現代化進程與宗教發展連繫緊密,借助馬克斯.韋伯的宗教理性化相關論述,有助於探討現代化與當代佛教的多重互動關係,即佛教現代化與佛教「社會理性」的關係問題。佛教的「社會理性」是指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佛教共同信仰為基礎,以「功德共同體」為信仰行動中心,經由信仰方式與信仰實踐,所形成的普遍性信仰和制度化實踐特徵。星雲大師和佛光山的人間佛教,以其獨到的理念與實踐,極大促進佛教的現代化,發揚佛教的「社會理性」,從而構成一種具有社會理性的、個人與社會共修共業的、共同認同佛光山人間佛教理念的佛陀信仰共同體。因此,佛教「社會理性」的生成,既是佛教現代化的內在需要,亦是佛光山人間佛教「共修淨化人心」與社會宗旨的社會學本質。藉此亦可反思馬克斯.韋伯的宗教理性化範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