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8月1日共同探索人間佛教的制度觀
日晚上19:30至20:30播出,由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暨都監院院長慧傳法師與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溫金玉進行對談,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主持。 溫金玉受聘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榮譽教授,主要研究範圍為中國佛教倫理及制度,其代表著作為《四分律釋譯》。他將依星雲大師的《僧事百講.道場行事》為中心,從佛陀制戒的理念,探討人間佛教的制度特色。 慧傳法師則將分享佛光山全球近300個道場的管理、運作經驗,以具體事例說明大師「集體創作、制度領導、非佛不作、唯法所依」理念,訂定適合全球化、現代化的制度規章,從而成為融合傳統與現代的六和教團。 為了讓在疫情下大眾仍然可以聽經聞法,以佛法的正能量來面對生活,人間佛教研.....
Humanistic Buddhism: The Relevance of Buddhist Ethics
Abstract:"Humanism" and “Humanistic" are terms that take on considerable importance in the Buddhism of 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 On the one hand, the terms are pointers to the essential teachings of the Buddha. The employment of such terms, however, imply that certain teachings and practices within Chinese Buddhism in particular caused it to deviate from the original intent of the Buddha.
佛教與現代倫理——不殺生戒及少欲知足
我這次提出的研究發表要旨當中,列舉出現代人類正面臨的倫理問題如:核子武器及發電場所形成的原子力的危險性,世界許多地區的戰爭、飢餓、貧困,種族或宗教的差異性,先進國家過度的欲望和消費,環境的破壞和污染,自然資源的枯竭,二氧化碳造的地球溫暖化,二氯二氟代甲烷(一種無色氣體冷凍劑)致使臭氧層遭受破壞,遺傳因子的遺傳形式,更有圍繞在體外受精、腦死、器官移植、安樂死、墮胎等的醫學問題。
從出世到入世——以太虛大師和星雲大師為中心的人間佛教現代性轉型
放在民族—國家建設,以及新文化運動等新思潮衝擊整個社會的背景下,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佛教的歷史處境,及其面臨的現代性轉型的歷史任務。正是敏銳地意識到了佛教所處的現代性轉型的歷史使命和歷史任務,太虛才適時提出了「人生佛學」、「人生佛教」以及「人間佛教」的思想體系及社會實踐路徑,並將佛教從出世的傾向拉往入世、救世的方向,成為人間佛教理論的開拓者。得益於各種因緣際會,星雲大師繼承並發揚光大了人間佛教的理論和思想體系,開創性地實現了全球弘法的夢想,並更新了佛教的形態,成功地實現了佛教的現代性轉型。佛教的現代性轉型,至少可以分為佛教的教義層面和佛教的組織層面。太虛大師及星雲大師等人所宣導的人間佛教,在這兩個層面均有所創獲,並提供了成功的經驗和模式。
論中國佛教倫理思想及其現代意義
人類進入二十一世紀,隨著世界經濟的全球化,現代社會、人類心靈的困境也全球化,人類迫切需要一個賴以安身立命的倫理基礎以樹現代人群、現代人生的共同的責任和義務。 伴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及全球文化交融的歷程,有識之士提出了建立全球倫理(世界倫理、普世倫理)的構想。世界各大宗教和倫理傳統中都有為現代倫理可資利用的精神資源,就中華文化傳統而言,中國佛教倫理的思想資源不可忽視。本文力圖以普世倫理構想為背景,探討中國佛教倫理的思想及特質,並繼而申明佛教倫理思想的普世意義、現代意義。
人間佛教的孝道觀——以《阿含經》為主
早期佛教學者如陳觀勝(Kenneth Ch’en)和道端良秀等認為,孝道是中國佛教的特色。後來史太朗(John Strong)利用「通俗的佛教故事」證明,孝道在印度佛教也很重要,但他聲稱這是「佛教在通俗層面向婆羅門教孝道倫理的妥協」。另一方面,邵朋(Gregory Schopen)主要以印度佛教的碑文和銘文為資料進行研究,也證明孝道在印度佛教很重要,但指出,孝道的教導與實踐在早期佛教的經典文獻中找不到證明。本文中,我們從早期佛教的經典文獻──主要是巴利文的五部尼迦耶和中譯的四阿含經中,找出許多與孝道有關的段落和經文,由此證明孝道是早期佛教倫理教導的重要部分。
「人間佛教的經濟與管理文化」論壇
論壇主題: 「人間佛教的經濟與管理文化」論壇 人間佛教的經濟與管理文化 緣起: 活動連結: 論壇子題: 寺院經濟的管理文化 佛教倫理與企業管理 佛法對企業管理的啟發 佛法對大學管理的啟發 佛道精神與企業社會責任 「人間佛教的經濟與管理文化」論壇 香港中文大學 印度於佛教產生時正值第一次城鎮化時期,徙聚為城,商賈漸興。當時佛陀針對傳統婆羅門壟斷祭天神賜的倫理,而主張「平等自主」和「自作自受」的生活倫理,使得新興社會階層成為廣大的受眾。這些新興階層主要從事各種商業活動,據《雜阿含經》說:「營生之業者,田種行商賈,牧牛羊興息.....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新型家庭倫理思想與實踐研究
家庭是人倫之始,以倫理為本位的中國社會尤重家庭之建設。受現代性衝擊影響,中國家庭結構和家庭觀念發生劇烈轉變,呈現出多樣並存的狀態,而家庭問題也愈加突顯。 星雲大師推動人間佛教的發展,關注社會問題,認為家庭生活的和諧有序是人間佛教實踐之始。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新型家庭倫理思想共有兩方面,其一是回應當代家庭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其二是構建家庭倫理範式。 首先,星雲大師對家庭中存在的問題與矛盾進行回應。其次,星雲大師從家庭和樂圓滿、人心社會淨化兩個層面提出家庭倫理範式,以家庭之愛的昇華與淨化擴展到慈悲對待一切眾生,實現社會和諧。大師的家庭倫理思想呈現出匯融性、超越性和易行性的特徵。 在社會實踐方面,星雲大師積極推動「佛化家庭」的建立,並親自舉辦「家庭普照」、「佛化婚禮」等活動,開展社會福利事業,為當代佛教參與家庭社會生活提供範式。
人間佛教的倫理性與社會意義
人間佛教關注的是佛教教義的人間化,與在眾生現實的社會關係中尋求人間性。因此,人間佛教的倫理向度更加偏重於世俗社會中的倫理建構,注重信仰者個體自我的道德修鍊,並以此在對人間佛教體悟的過程之中,真正實現自我的超越。於是,在現實社會中,人間佛教以新的方式實現了自身改革,賦予佛教信仰過程的實踐性,拉近人與佛陀之間的距離,使得公眾真正的理解佛教。
人間佛教與佛教倫理觀
提要:Humanism及Humanistic這兩個用語,在星雲大師所傳授的教法中,古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從某一方面來說,此二用語直指釋迦牟尼佛教法之精髓;但在另一方面,這兩個辭語也蘊涵中國佛教之教義與修持,曾因某種原因悖離了佛陀的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