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風險社會視角下佛教信仰共同體的行動機制—以佛光山人間佛教為例
研究以星雲大師和佛光山人間佛教的思想與實踐為例,討論了風險社會與佛教信仰共同體的風險回應機制。人間佛教信仰共同體的不同風險回應機制,從不同側面反饋出星雲大師的風險應對思想與實踐,其本質是人間佛教信仰共同體與佛典正信融合後之現代性的人間佛教觀念。佛教信仰共同體的風險回應機制,不僅關涉到人間佛教與現代社會的緊密連繋,更關涉到人間佛教的信仰方式、人間佛教的神聖性問題,以及人間佛教與心態秩序的內在關聯。佛性與信仰的淨化昇華即為人間佛教神聖性,其依託於佛法經典,表達於共業共修與社會實踐,落腳於踐行三好運動。人間佛教的風險回應機制,則是其中應對現代性後果與達成神聖性目標的重要保障機制。
制度建設與人間佛教信仰方式——以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制度理論為中心
人間佛教的制度建設涉及到佛教組織的建構模式、信仰表達模式、團契模式、身分及信仰群體的認同方式,同時也決定了佛教文化的信仰表達、人際互動、團體認同、人群信任……等層面的社會化建構路徑。人間佛教「星雲模式」即是基於佛教傳統,同時也創新了傳統佛教制度,設置佛光會這一現代法人制度為人間佛教模式提供強大動力,使得叢林制度與功能在教團與社團的互動中得到了最好的延伸,既能保證僧團制度的有效性與神聖性,又最大可能的確保其有效性與神聖性,因此被諸多學者定位為「星雲模式人間佛教必將成為一代風範」,也成為中華文化、社會建設的重要社會力量。
凡聖之橋:人間佛教與社會關係再造——以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及其宣導的信仰方式為中心
個體化與多元化是當代社會的顯著特徵,作為社會的構成部分之一的宗教亦然。這使得傳統社會整合的最主要形式—宗教在當代社會整合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西方的經驗表明,當宗教走進公共領域時,宗教是否可以發揮積極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是否具有足夠的公共性,即是否可以營造出橋梁式社會資本。近代以來,我國經歷著劇烈的社會變遷,個體在文化、政治和經濟等領域的多重原子化,構成了當代中國社會整合最大的困難。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及其信仰方式以培養菩薩公民為切入點,給佛教帶來公共性特徵:將關係帶進個人,克服時下普遍存在的自我中心主義;架構的群體與群體之橋表現為將關係帶進信仰群體,克服狹隘的我群中心主義;架構的信眾/信仰群體與社會之橋,將人間佛教帶進公共領域。這一信仰實踐方式有利於實現對多元原子化之關係格局的改造,實現社會的有序整合。
星雲文教館的功能設置與都市人間佛教的弘化趨勢
變遷的信仰方式對應的是傳教方式的善巧方便,而永恆的信仰法則指向的是回歸佛陀的本懷。在回歸佛陀本懷的契理基礎上,利用種種方式契機地踐行人間佛教的發展道路。本文立足於政府宗教管理的制度空間、城鎮化進程中的都市流動人口信仰需求、網路社會的發展所帶來的社會空間的轉變,以星雲文教館為個案,研究了都市人間佛教的弘化趨勢。筆者指出,星雲文教館的啟用,在踐行人間佛教的道路上,通過「社區佛教」的形式,改變了上海都市社區的人文景觀,在全球化大都市社區之中為傳統文化、個體心靈與現代生活之間的溝通,構築起了一個讓都市人群喜聞樂見的大眾化平台。這一平台的建設,或將成為未來都市人間佛教弘化發展的主流趨勢。
情感.儀式.信仰——佛光山「人間佛教」的實踐機制研究
一個人的信仰或基於這種信仰而來的情感及價值理念等,會促使個人在各種關係互動中有意或無意地流通或表達這分宗教情感。而特定儀式情境下,這種有意或無意的情感流露及共用激情也會漸次增強,從而將個人情感轉變為眾多人共有的情感,最終形成一種總體的情感能量,決定一個人的信仰表達方式。宗教活動及其展演中內涵有豐富的情感、儀式、信仰,構成了宗教信仰自身的神聖性與社會性,也是人群、資源、關係等得以聚合的關鍵。論文運用社會學、宗教社會學相關理論與方法,從情感、儀式、信仰三個維度,考察佛光山「人間佛教」信仰方式及其行動邏輯,旨在構建「人間佛教」實踐的社會行動理論。
佛教現代化及其「社會理性」—基於星雲大師和佛光山人間佛教的考察
社會的現代化進程與宗教發展連繫緊密,借助馬克斯.韋伯的宗教理性化相關論述,有助於探討現代化與當代佛教的多重互動關係,即佛教現代化與佛教「社會理性」的關係問題。佛教的「社會理性」是指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佛教共同信仰為基礎,以「功德共同體」為信仰行動中心,經由信仰方式與信仰實踐,所形成的普遍性信仰和制度化實踐特徵。星雲大師和佛光山的人間佛教,以其獨到的理念與實踐,極大促進佛教的現代化,發揚佛教的「社會理性」,從而構成一種具有社會理性的、個人與社會共修共業的、共同認同佛光山人間佛教理念的佛陀信仰共同體。因此,佛教「社會理性」的生成,既是佛教現代化的內在需要,亦是佛光山人間佛教「共修淨化人心」與社會宗旨的社會學本質。藉此亦可反思馬克斯.韋伯的宗教理性化範式。
僧團.教團.社團—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實踐機制研究
作為二十世紀以來「人間佛教」思想的重要宣導者與實踐者,星雲大師將佛教的現代化及其「人間佛教」的思想理念,基於現代佛教社團的組織理念與運作模式,契理契機地建構為一種社會實踐方式,能夠有機地與其他社會系統進行理性互動,使「人間佛教」真實而深入地成為一種社會信仰方式。以此為基礎,本文以近代佛教改革思想為研究背景,梳理「人間佛教」從「僧團」—「教團」—「社團」為中心的現代佛教組織之歷史變遷及內在邏輯,運用宗教社會學的相關概念與方法,對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中的實踐機制和「星雲模式」之基本構成,做出深入的分析與討論,揭示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中,博大精深的佛教社會學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