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正法重輝的曙光——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
「大師」一語,在近世中國佛教徒中頗有被降格濫用之嫌,甚至被當作對比丘尼的專稱。其實,大師(梵語)在佛教中本是一個相當高級的稱謂,按《本事經》解釋,是指證到須陀洹果以上直至佛果的聖僧,此等人出現世間,以佛法的智慧化世導俗,令諸眾生得無量義利安樂,萬世師表,故稱大師。《瑜伽師地論》卷八二:「能化導無量眾生,令苦寂滅,故名大師;又為摧滅邪穢外道,出現世間,故名大師。」大師又為菩薩的德號之一。中國佛教界歷代被尊稱為大師者,如道安、僧朗、慧思、智者、吉藏、玄奘、惠能、善導等,日本的最澄、空海、圓仁、圓珍,及民國的太虛、印光、弘一,皆是影響巨大、堪為萬世師表的法門龍象,多屬某一宗派的重要祖師或為弘揚佛教作出巨大貢獻的祖師級人物。當今佛教界,真正稱得起大師尊號者,當推星雲和尚為第一人。
從《貧僧有話要說》看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最近期論定學說
《貧僧有話要說》是星雲大師2015 年創作並出版的一部著作。這部著作在大師迄今近3000 萬字的著述中,具有兩個顯著的特點: 其一,這是大師因應近期台灣媒體對於慈濟功德會的指責,奮起為當代佛教護教的著作,著述的特殊因緣使得這部著作具有鮮明的主題,具有高度的現實性及針對性; 其二,這部著作也是大師臨近90 高齡口述記錄的一部著作,它非常系統地記錄了大師最近期的學思,因而是可以反映及體現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最近期論定學說的一部重要著作。
人間佛教與佛教的現代化
近幾十年來,隨著經濟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類向現代化社會邁進了一大步。與之相應,各種社會文化都面臨著兩方面的問題:一是如何對待自己的傳統?二是如何適應現實的社會?如果說,特定的傳統往往是特定意識形態現代化的「載體」(亦即具體的思想內容),那麼,特定的社會條件則常常是某種意識如何現代化的現實根據(亦即朝著什麼方向發展及如何發展)。
人間佛教——佛教對當代發展趨勢的因應
在我們研究和評論佛教時,當代一些修行法門可被視為是傳統佛教的革新運動。因為,這些現代修行法門都是因應眾生需求而發展出來的,皆可稱之為「人間佛教」。問題是,佛教團體如何面對這個發展趨勢?同樣的,在佛教的學術研究上,我們如何去理解和處理現今佛教出現的這種挑戰。
情感.儀式.信仰——佛光山「人間佛教」的實踐機制研究
一個人的信仰或基於這種信仰而來的情感及價值理念等,會促使個人在各種關係互動中有意或無意地流通或表達這分宗教情感。而特定儀式情境下,這種有意或無意的情感流露及共用激情也會漸次增強,從而將個人情感轉變為眾多人共有的情感,最終形成一種總體的情感能量,決定一個人的信仰表達方式。宗教活動及其展演中內涵有豐富的情感、儀式、信仰,構成了宗教信仰自身的神聖性與社會性,也是人群、資源、關係等得以聚合的關鍵。論文運用社會學、宗教社會學相關理論與方法,從情感、儀式、信仰三個維度,考察佛光山「人間佛教」信仰方式及其行動邏輯,旨在構建「人間佛教」實踐的社會行動理論。
開發「人間佛教管理學」的當代意義與價值
東西方管理學與傳統文化兩界的學者專家們,已對中國儒、道、法諸家與基督宗教的管理思想及其應用進行了多種視角的探索,或是研究東西方學說的管理思想內涵,或論述傳統思想在現代管理情境中的應用方式,或檢證傳統文化對於經營管理實務的影響效應,發表了許多學術論文與專書。相較於此,探研佛教管理思想與實務應用的著述顯得甚為不足。面對現代企業界所發生的領導能力偏失及道德觀念問題,傳統文化應用於當代管理場域的價值逐漸受到關注,佛教作為一種傳播廣泛及正被實踐的傳統宗教,應能對當代管理學提供思想資源與實用指導。 借鑑中國思想傳統在現代管理領域的理論發展與應用推廣,本文論證人間佛教是能夠裨益當代管理訓練的良好思想與學修體系;其次,探索人間佛教在現代管理領域的應用價值與可行模式。
佛教西來南美的分析探討——以佛光山人間佛教在巴西的發展為研究
有鑒於研究者旅居海外多年的經驗,試圖透過本文闡述佛光山人間佛教在巴 西的發展,以人間佛教的基本思想爲基礎、敘述當地佛教現況爲背景、文化差異 的洞察為主軸,分析佛光山在巴西的別院「如來寺」發展的現況、困難與展望。 巴西的歷史有其獨特的發展脈絡,無論是社會結構、人文思想都受到「外來」 的影響,因此,它是一個融合了不同種族、文化背景的大冶洪爐。文人政府時期 的巴西受到全球化的帶動,陸續接受來自各地的移民。本論文所要闡述的即是由 亞洲移民所引進的佛教信仰,尤其將著墨於佛光山人間佛教對當地社會的影響。
佛光山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精神
人間佛教是二十世紀漢傳佛教提出的佛教運動,在台灣與大陸開枝散葉,開花結果。幾位宗教師與僧團不約而同的以集體創作方式,為了淨化人心、淨化社會、提升人的精神品質,採取了此一溫和的宗教運動方式進入社會與民間,並以全球化的視野與願力,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影響力。在此之間,台灣佛光山星雲大師為其中一員,以佛光山僧團(出家僧團)與國際佛光會(在家教團)相輔相成,積極、不退轉的以推動人間佛教為職志。本文即以星雲大師所創辦佛光山為研究對象,探討其教團創辦至今以來對於人間佛教的推動,就此去掌握其「人間佛教」精神所在。 進而說明「人間佛教」一名,雖在現代佛教中屢屢被提出,然彼此之間同異皆有,或根本精神不同。佛光山也是提倡人間佛教的僧團之一,如何掌握佛光山人間佛教的根本精神,應由星雲大師對人間佛教提出的說明為準則。論文整理星雲大師著作中論及「人間佛教」的觀念與精神,藉以說明佛光山「人間佛教」現代精神的實踐義與文學傳教特色,並提出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法無定法,唯有精神耳,其大願即「建設人間淨土」。
佛光山人間佛教管理智慧探微
佛光山自1967 年開山建寺以來,已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這與星雲大師及佛光山教團的人間佛教管理智慧密不可分。精通佛法奧妙的星雲大師在揚棄傳統叢林建制的基礎上,立足於現代社會實際需求,創設諸多契合時代因緣並兼具學習力、執行力的組織機構,發展出以宗務委員會統攝五院十四會,這一卓有成效的管理體制,帶領佛光山教團僧信四眾,強力推動人間佛教的各項事業。伴隨著佛光山人間佛教宏偉事業的巨大發展,世人在驚歎之餘,普遍對佛光山的管理訣竅深感好奇。樂於為世人解惑的星雲大師,在總結多年的管理經驗時,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因果管理」、「心靈管理」等精妙理念。以心靈、因果這種新穎的管理視角,深入探究星雲大師及佛光山教團的管理思想,有利於眾多社會團體及現代企業,學習其先進的經驗智慧,這無疑具有極大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從《話緣錄》看星雲大師小品文創作的「人間性」與「文學性」
以《話緣錄》為例,嘗試對星雲大師的小品文創作,進行全面、深入的研討,以期探究該類文體在大師筆下所蘊含的宗教意涵和文學韻味。小品文寫作,實質是大師踐行、弘傳人間佛教的一種方式,具備濃重的「人間性」;又因大師善用故事打動人心,辨理明晰且情感充沛,故其文本呈現出顯著的「文學性」。人間修心、人間修行、人間弘法,是大師小品文中體現「人間性」的三個維度;敘事、辨理、情感,則是其小品文中呈現「文學性」的三個層面。而「人間性」與「文學性」本質上有機統一於「以文弘法」。「以文弘法」不僅是大師最初對自己的人生規劃,亦是其極力推崇的傳教理念。以此為切入點進行研究,希冀對大師「以文弘法」的理念作出細緻、貼切的解讀,力求探研大師獨特的佛法理路、弘傳實踐與宗教情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