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Humanistic Buddhism as an Approach to Management
The Humanistic Buddhism advocated by 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 serves as an antidote to the negativity, escapism, and long-running flaws of traditional Buddhism. It allows Buddhism to embed its profound prajñā wisdom into the fabric of society, enabling it to approach society to improve mankind and perfect character through altruistic deeds. In terms of wealth, Humanistic Buddhism does not harbor a negative view of money. Rather, it advocates making good use of wealth to promote the welfare of humanity and propagate Buddhist undertakings to advance the purification of this world.
人間佛教與中國佛教的現代化――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對中國佛教現代化的引領示範作用
中國佛教要在社會中發揮全方位的正能量作用,就必須現代化。中國佛教現代化有四個基本的方面,即佛教文化社會功能定位現代化、佛教事業發展現代化、佛教管理現代化、佛教教育和人才培養的現代化。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對推動中國佛教的現代化,具有重要的引領和示範作用,包括:第一、對佛教文化社會功能定位認識的提高澄清作用;第二、對佛教組織管理體制的規範完善作用;第三、對佛教教育和人才培養的推動提升作用;第四、對佛教事業發展的拓展示範作用。
星雲大師對佛教經典之管理實用的當代詮解
本文從星雲大師詮釋佛教經典之管理學內容,萃取出其中能為現代管理應用提供重要啟發的三點:品格管理、智慧管理、善緣管理。品格管理要求經理人具備良好品格美德,除了避免因其不道德行為造成企業的重大損失,更積極的意義是善巧運用某些優良品格特質,有助領導力與管理力的提升。其次,管理者除了養成優異的管理技能,還須開發無執清明的決策智慧,看清事情各面,洞悉未來情勢,作出卓越的經營決斷,而佛教的般若智慧修鍊有助開發經理人的智慧。廣結善緣的管理哲學植基於佛教的因果觀,多行善法將會帶來事業經營的助緣,與人結善緣則會減少事業成就的障礙。
第二章 人間佛教管理學的建構探索
開發「人間佛教管理學」的當代意義與價值
東西方管理學與傳統文化兩界的學者專家們,已對中國儒、道、法諸家與基督宗教的管理思想及其應用進行了多種視角的探索,或是研究東西方學說的管理思想內涵,或論述傳統思想在現代管理情境中的應用方式,或檢證傳統文化對於經營管理實務的影響效應,發表了許多學術論文與專書。相較於此,探研佛教管理思想與實務應用的著述顯得甚為不足。面對現代企業界所發生的領導能力偏失及道德觀念問題,傳統文化應用於當代管理場域的價值逐漸受到關注,佛教作為一種傳播廣泛及正被實踐的傳統宗教,應能對當代管理學提供思想資源與實用指導。 借鑑中國思想傳統在現代管理領域的理論發展與應用推廣,本文論證人間佛教是能夠裨益當代管理訓練的良好思想與學修體系;其次,探索人間佛教在現代管理領域的應用價值與可行模式。
佛光山人間佛教管理智慧探微
佛光山自1967 年開山建寺以來,已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這與星雲大師及佛光山教團的人間佛教管理智慧密不可分。精通佛法奧妙的星雲大師在揚棄傳統叢林建制的基礎上,立足於現代社會實際需求,創設諸多契合時代因緣並兼具學習力、執行力的組織機構,發展出以宗務委員會統攝五院十四會,這一卓有成效的管理體制,帶領佛光山教團僧信四眾,強力推動人間佛教的各項事業。伴隨著佛光山人間佛教宏偉事業的巨大發展,世人在驚歎之餘,普遍對佛光山的管理訣竅深感好奇。樂於為世人解惑的星雲大師,在總結多年的管理經驗時,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因果管理」、「心靈管理」等精妙理念。以心靈、因果這種新穎的管理視角,深入探究星雲大師及佛光山教團的管理思想,有利於眾多社會團體及現代企業,學習其先進的經驗智慧,這無疑具有極大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人間佛教的管理心法
佛教自釋迦牟尼佛創教以來,就有一套獨特的管理學,佛陀所建立的僧團也有健全的組織和完整的制度。因而,佛門自古以來的管理是以自我發心、自我約束、自我覺察為原則,管理目的是為了使僧團能和合發展,俾令正法得以久住。佛教組織管理的核心價值在此,是佛教徒共同接受的主流價值觀。自我身心管理是佛教管理的首要準則,心正則身正,身正則能讓佛教團體走向健全之路,和合發展而使正法久住。星雲大師強調:「管理是一種藝術,有其靈活巧妙之處。」 靈活巧妙在於「心」,從「心」下手才能獲證正報莊嚴;進行環境管理而攝受依報莊嚴。在宗教上,則以自我內心的管理為主,以外在人事的管理為輔。這是必然要求,使有情世間的正報與器世間的依報,得以依正融通,事理無礙。
論朱元璋的佛教管理思想
淺談佛光山的管理與超越
二○一五年春節前,我有幸參加了程恭讓教授組織的企業人士參訪佛光山活動,這是我第一次到佛光山,也是第一次拜見星雲大師,滿懷著欣喜,更帶著許多的疑問。通過幾天的參觀交流和學習,特別是與大師的座談,不僅讓我的疑問一個一個解開,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佛光山人間佛教的生生不息:比如人間佛教在兒童和青少年教育中起到非常正向和積極的作用,佛光山的組織和管理如同一個現代化企業,管理有方、充滿智慧,令人驚歎。
從「心」出發的管理學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管理學》一書輯於《星雲大師全集》第十冊,全書共收錄了大師有關佛教管理學的論文二十七篇,內容涉及佛法的管理法、叢林的管理法、禪門的管理法、人間佛教的「治心十法」,以及大師的佛光山管理實踐與日常弘法實踐中的具體實例。書中不少論文立足於佛教經典本身,闡幽而發微,既有佛學思想啟發的高度,也有隨緣善巧的應用廣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