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關鍵字早期佛教,共3筆結果:
人間佛教的孝道觀——以《阿含經》為主
早期佛教學者如陳觀勝(Kenneth Ch’en)和道端良秀等認為,孝道是中國佛教的特色。後來史太朗(John Strong)利用「通俗的佛教故事」證明,孝道在印度佛教也很重要,但他聲稱這是「佛教在通俗層面向婆羅門教孝道倫理的妥協」。另一方面,邵朋(Gregory Schopen)主要以印度佛教的碑文和銘文為資料進行研究,也證明孝道在印度佛教很重要,但指出,孝道的教導與實踐在早期佛教的經典文獻中找不到證明。本文中,我們從早期佛教的經典文獻──主要是巴利文的五部尼迦耶和中譯的四阿含經中,找出許多與孝道有關的段落和經文,由此證明孝道是早期佛教倫理教導的重要部分。
/periodicals/1bcbfeb3-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南北傳佛教相會──人間佛教於緬甸之挑戰與契機
大乘佛教和南傳佛教的對立關係從早期佛教時期延續至今,不易解決,但過去數十年間,南北傳佛教的文化交流與互助合作之活動,甚至逐漸在跨傳統理解和溝通上有所突破。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之下,本文依據筆者最新的田野調查資料和已有的相關文獻,略述人間佛教在緬甸的挑戰和可能的發展潛力。
/periodicals/fbc3a60a-64d8-11ed-bc72-c9de5a43d6bf/
《維摩詰經.菩薩品》的義理疏解
《維摩詰經》乃維摩詰居士展現大乘更高境界之佛法的根本經典,打破原始佛教和初期大乘經典的意旨,處處拔高遞進。要研究此經,必須有更好的研究方法,以使其意旨得以清晰,又不背離早期佛教意旨。筆者在此以境界論和工夫論的問題意識作為研究的方法。本文之作,乃筆者針對《維摩詰經》意旨解讀的系列研究,前已完成〈佛國品〉、〈方便品〉、〈弟子品〉的疏解工作,本文將針對〈菩薩品〉中的四段文字進行解讀。
/periodicals/668dc3bc-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