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從四悉檀析論星雲大師的思想——再論大乘佛教的善巧方便一系概念
佛陀以何因緣應化世間?此一疑問開啟本文發展的線索與思路。程恭讓教授在其著作《佛典漢譯、理解與詮釋研究―以善巧方便一系概念思想為中心》,透過《大乘善巧方便波羅蜜多經》、《法華經》、《維摩經》、《華嚴經》、《勝鬘夫人經》等諸多佛經,已明白證明「善巧方便」這一系概念是佛德中非常重要的第七度方便波羅蜜;尤其是唯有發菩提心度化有情的菩薩,才會開展出來的大智慧,是故佛陀的善巧方便是為度化一切有情同圓種智而生,乃佛陀應世最重要的本懷。
詮釋學視域中的大乘佛教「善巧方便」思想——評程恭讓教授《佛典漢譯、理解與詮釋研究——以善巧方便一系概念為中心》
最近讀完程恭讓教授的新著《佛典漢譯、理解與詮釋研究―以善巧方便一系概念為中心》,收穫頗為豐碩。程恭讓教授是當代著名佛教學者,他的歐陽竟無佛學研究和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極大地推進了中國近現代佛教思想研究,也極大地推進了「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運動的現實進展。
佛教的入世動力問題——評程恭讓教授新著對大乘佛教善巧方便思想譜系的建構
程恭讓教授的新著《佛典漢譯、理解與詮釋研究—以善巧方便一系概念思想為中心》(以下簡稱《佛典漢譯、理解與詮釋研究》)於2017年12月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全書共93萬字,分上下兩卷。上卷以約50萬字的篇幅扣緊本書副標題「善巧方便一系概念思想」,建構了「最高(最後)的波羅蜜多」—善巧方便的譜系,並論證了善巧方便與般若智慧不即不離、不一不二、平衡開發、辯證彰顯的關係,重建了如鳥之雙翼、車之兩輪、人之父母一般之般若智慧與善巧方便並重的大乘佛教智慧學,為未來重新闡釋大乘佛教的內在本質、理解大乘教化的內在統一性,以及理解人間佛教的現代轉型奠定了佛學智慧基礎。
從「善巧」到「靈巧」——星雲大師 人間佛教思想中的「靈巧人」形象
為徹底落實人間佛教即世而修之理念,在大乘佛教菩薩行「善巧方便」法門的基礎上,星雲大師創造性地將日常語義世界中的「靈巧」一詞與「靈活」語合重構,賦予「靈巧」以新義,以此給出作為菩薩行者的「靈巧人」形象。「靈巧人」以「善於讚美」、「藉助藝文」以及「巧用時間」等「靈巧」之法,最大程度地協調了人際關係,接引了信眾,開發了生命潛能,從而將人間佛教菩薩行推進到一個新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