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關鍵字十善,共5筆結果:
君子與善人——儒家倫理視域下的「三好」說
儒佛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兩大重要組成,儒家倫理一直是中國社會的主流,儒家倫理的當代實踐中,「君子」文化為一個重要面向。星雲大師提出的「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三好運動,從佛教教化角度給予現代人行事準則指導。「三好」說與君子文化同為傳統文化創造性的當代詮釋,二者在理論層面和實踐層面同中有異,「三好」說既是佛教人間化的具體落實,也與儒家倫理相融相通,具有更強的操作性,對社會的文明發展和有序運行有莫大益處。
/periodicals/5e508a40-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人間佛教的慈善理念與實踐
佛教的慈善事業早在印度佛陀時代就開始了,佛陀說法49年,教化眾生,建立講堂,接受僧俗七眾弟子皈依佛教,倡導五戒十善,開始教化人心的工作,以種種法門示教利喜,所做的就是利益眾生的公益事業,他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慈善家。
/periodicals/226be634-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十善業道經》的管理法
這部經一開始,佛陀即開宗明義的說:「一切眾生,心想異故,造業亦異,由是故有諸趣輪轉。」因為每個人心念不同,而有不同的身口意三業行為和果報。在人道各有貧富貴賤、美好醜陋的正報,海中眾生也有形色的大小粗鄙。 接著,佛陀講述有關十善業的功德。十善由五戒延伸擴而言之,它是生為人的樞紐,也是做人的根本道德。十善是身三:不殺生、不偷盜、不邪行;口四: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意三:不貪欲、不瞋恚、不邪見。
/periodicals/844bb4f3-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