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關鍵字僧伽,共15筆結果:
青年星雲大陸時期佛教改革思想的形成(1939-1949)
青年星雲約1949 年農曆春節後來台,1950 年冬,在苗栗大湖法雲寺看守山林期間寫下《無聲息的歌唱》系列散文。《無聲息的歌唱》是青年星雲來台後所集結的第一本書,其撰寫時間約在1950年。該書透過佛教法物、法器等,點出佛教弊病。因「物語」所揭櫫的佛教現象,距其來台不過一年,故無疑絕大部分佛門事態,當是其在大陸時期的見聞。而文中透過「物語」所傳達的佛教沉痾,不僅是近現代中國佛教所欲改革的內容,更重要的是成為吹響人間佛教的號角。從中更可一窺青年星雲的改革理念,以及其人間佛教藍圖的僧伽教育觀。
/periodicals/84936c59-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青年星雲早期僧伽教育思想初探(1951-1953)
1949 年春天,青年時期的星雲大師(以下簡稱青年星雲)隨著僧侶救護隊來到台灣,輾轉於中壢圓光寺、苗栗法雲寺看守山林,幾度流離奔波,直到1951 年12 月受新竹靈隱寺住持無上法師(1907-1966)之邀,前往由大醒法師(1900-1952)所主持之「台灣佛教講習會」擔任教務工作。
/periodicals/65ea30b0-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僧伽教育下自我的突破
/periodicals/f71e93e7-ceea-11ef-b2d8-c9de5a43d6bf/
人間佛教制度研究——以《僧事百講.道場行事》為中心
「僧伽制度是佛教的核心制度,然而,它並不是佛陀所發明的,眾所周知,佛教的僧伽制度起源於佛教興起前的古印度宗教運動。當佛陀成為一個托缽的修道者時,托缽的族群早就已經存在了」。「出家」或「出離」是這個團體的根本特徵。出家所摒棄的不僅是家庭生活,還有一切的社會經驗與制度體系。佛教興起後完全繼承這一傳統,從「在家到無家」,奉行這一生活儀式的人組成遊方的修行團體。他們乞食為生,居無定所,過著少欲知足的生活。
/periodicals/60d0cca4-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