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佛教文獻對中國佛教文學的影響
佛教傳播深遠廣大,佛書卷帙浩繁,單是漢文大藏經就有數十種之多;加上藏文、日文及南傳巴利文語系的各種三藏十二部,已足可構成一個佛教圖書館的基本規模。這些佛教典籍形成一個龐大的文獻群,成為人類歷史的珍貴遺產。
漢唐中原與佛教藝術
當我在林中(外二章)
略談中國茶人的四種修養
心中禪韻
斧在口中
慧遠鳩摩羅什之爭與晉宋之際中國佛學思潮的轉向
廬山慧遠與鳩摩羅什之間的理論論爭,是中國佛教思想史上一個極為重大的事件。研究中國佛教特別是魏晉南北朝佛教的學者,無不對這一事件給予極大的關注。以《大乘大義章》為中心,詳盡地分析和研究這兩位佛學大師之間的往返問答和思想差異,成為該領域學術研究的重心和主流。相應地,在這一研究領域,學術界也取得了相當豐碩的研究成果。儘管對某一問某一答等細節的具體分析上,學者們間或還存在著一些不同的看法,但總體上來說,前輩學者們對這一專題的研究可以說是相當得詳盡完備了。倘若再就事論事地對《大乘大義章》的記述進行分疏,恐怕並沒有多少下足的餘地。
晚清民初巨變——現代中國佛學復興的歷史背景
今天我要討論的是,1900 年前後的歷史巨變與中國佛學復興的背景。1 傳統時代各個文明體曾經相對封閉,可是隨著世界地理的大發現與西力東漸,近代世界形成了一個彼此關聯的網絡。近代以來各個國家的很多變化,都是因為互相衝擊、影響和交流才出現的,所以,研究近代諸國歷史,一方面要多多考慮外部原因,即這些新變化是否可能與異域有關,一方面也要深入考慮內部背景,即這些外來因素為什麼會促進文化史這樣變而不是那樣變。
成長在中華文化沃土的人間佛教
百年來,人間佛教代表人物的思想共性,是人間佛教發展的動力。人間佛教的思想實踐發展已經有百年歷史,目前發展的勢頭更為強勁,對於人間佛教的思想和實踐的研究也有半個多世紀。在我看來,人間佛教興起的一百年,是中華民族經歷歷史巨變的一百年;是中國人經歷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百年;也是中華民族經歷農耕社會、工業社會,再到資訊社會的一百年。所以,佛教走過不同尋常的發展道路,重要性可以從很多方面體現出來。
論漢譯佛經音樂史料中所體現的人間性
佛教非常重視音樂的作用,佛教「五明」中的「聲明」包括了語言與音律,其中音律就屬於音樂的範疇。佛陀在人間講經說法的49 年中,多次說到了音樂,佛陀所說的音樂可以分為兩類,一類為佛國音樂,另一類為世間音樂,這也是佛教真俗二諦義理在音樂中的體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