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關鍵字建構,共32筆結果:
星雲大師的「佛教經濟學」
「佛教經濟學」是正統的經濟學家所不承認的。人們習慣於西方語境下的各種經濟學理論,壓根就不會想到佛教還有什麼經濟學。按照學科的標準,一門學問,要嚴格地稱之為「學」,那一定得有理論上的系統性、規範性、自洽性,而且還得使用大量成套的專業術語。如十八世紀的英國經濟學家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在他的《國富論》中,從「經濟人」和「一隻看不見的手」的角度,論證了財富、勞動、分工、稅收、商品、資本、利潤、殖民、重農主義、重商主義等經濟關係,為資本的市場運行建構了一座理論的大廈,史密斯也因此被稱為「現代經濟學之父」。
/periodicals/86735011-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總論八識
佛教是個講「心法」的宗教,我們從浩瀚的佛教典籍中可以發現,有相當多的經典內容是在談心的問題。這其中又以「唯識學」對心的分析最為縝密透澈,且唯識的主張與實際生活多所相應,完全掌握了人類的心理狀態,因此,「唯識學」可以說是佛教的心理學。「八識」則是唯識學的基礎,唯識學是在「八識」的基礎上,建構出一套人類心理活動的分析體系。因此,了解八識的原理,就能明白自我及他人的七情六欲、善惡心念的現行。我們以唯識為老師,對心理活動有了深刻的認識、了解,面對人事的變化,心境就能保持「木人看花鳥」的平靜,並且對他人的瞋怨毀害,也可多一分包容的心。
/periodicals/85b89335-0a2f-11ed-a13c-c9de5a43d6b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