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星雲大師全集》主題論壇(一)
星雲大師以佛法為體,文學為用,著書立作逾一甲子,解行並重的推動人間佛教的宗教實踐,學者譽為實用的佛教文學,因此,成就三百六十五冊的《星雲大師》全集,共三千餘萬字,十二大類,五萬條目,種類豐富、論述多元,堪稱人類文化史上最巨大的出版工程。 2017年5月16日,佛光山在藏經樓主殿舉行《星雲大師全集》新書發布會, 並於當日下午,分別於藏經樓主殿及法寶堂舉辦《星雲大師全集》主題論壇,禮請學者專家及社會賢達,談論大師一生的行佛事蹟。本學報特刊出論壇內容,讓讀者從不同領域,了解這套書的特色及對當代佛教與社會的影響,見證大師的智慧與貢獻。
佛法真義與我們的未來——讀星雲大師《佛法真義》一書有感
人類自誕生以來,物質文明呈現加速度發展的態勢。歷史學家告訴我們,在原始文明階段,人類的物質生產能力和財富積累狀況,在幾千年甚至幾萬年的維度上都沒有絲毫變化,而進入資本主義工業化大生產以後,二百年間的發展超過此前上千年的發展,進入資訊化時代以後,十年的發展就有可能超過此前百年的發展。全世界的國內生產總值即GDP,在1998年合計為31.35萬億美元,到2018年便已經達到了85.79萬億美元,接近翻了兩倍。扣除通貨膨脹的因素,人類社會財富總量的增長速度仍然是驚人的。這給人一種錯覺:人類的歷史是不斷進步的,而且進步的步伐在加快。
一部新時代的佛教類書——讀星雲大師《佛法真義》
佛教經藏可謂「文積巨萬,簡累大千」,佛教的教義與相關的生活內容也是條流深廣,卒難詳覽,於是中國佛教的書寫傳統中,就有了一類可以稱作「類書」的佛教典籍,即把佛教的歷史、法義、修行儀軌及日常生活制度等事項,以類編排,並簡明扼要、辭略意曉地對所擇選的條目內涵進行釋義。從形式上看,這類佛教圖書是作為一般信眾初入門的指導書籍;實際上,一部有特色的佛教類書是集佛教的歷史與義理知識、修行與生活軌範等諸多方面為一體的綜合性佛教百科全書。
初探「星雲大師一筆字」的佛法真義
論現代人間佛教理論、實踐三大方向──以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佛陀本懷》一書有關闡釋為中心
程恭讓教授依據《人間佛教佛陀本懷》一書的論說,從現代人間佛教的佛法化、中國化、全球化3個面向,對現代人間佛教理論、實踐發展方向作一反思。
「三好運動」之倡導與「政治和尚」之解疑
星雲大師於1998 年正式公開倡導「三好運動」,邀請時任副總統連戰先生共同推動。本文主要說明兩個主要問題:一是「三好運動」的倡導及其影響,其中論及近代最早提出「三好」的印光大師,其所述「三好」的內涵大抵配合念佛法門,希望信眾依此而增上,積累往生資。再者,闡述星雲大師對於「三好」的再詮釋與創新。「三好運動」在台灣社會已人人耳熟能詳,還在世界五大洲推展。「三好運動」從自身的修鍊,進而達到社會、國家的安定,引領我們邁向清淨的國土。 二是推動「三好運動」與政治關係解疑,其中論及邀請國家掌權者而引發的相關問題,無須諱言,即牽涉到「政治和尚」這種汙名化的問題。由「政治和尚」問題,反溯中國早期道安法師所言「不依國主,則法事難立」的重新解讀,間中以智顗大師、宗密大師、太虛大師等人的例子作出說明,並重新檢討「政治和尚」此詞的內涵,解疑星雲大師是「政治和尚」的說法。
生活、主體、內在——中國佛教社會史研究的三個轉向
佛教作為人類文明的重要資源,依佛、法、僧三寶為核心而形成獨特的信仰、思想、制度的傳統;同時,作為宗教實體,在歷史傳播與社會演進的過程中,從而在社會、文化領域形成重要的影響與力量。因此,從「佛教整體」出發,根據「佛教」的內涵與外延,佛教研究必須從佛教、佛教與社會、佛教與文化三大層面,進行全方位、立體、綜合的探討。一、從佛教自身來說,典籍、信仰、思想、制度構成四大研究領域;二、從佛教與社會來說,政治、經濟、慈善公益、社會生活成為四大研究領域;三、從佛教與文化來說,佛教文學、藝術、建築等都是重要的研究對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