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淺議維摩詰之形象——以鳩摩羅什譯本為例
《維摩詰經》全稱《維摩詰所說經》,又名《維摩經》、《淨名經》、《不可思議解脫經》,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經典,也是漢譯佛經中,文學性較強且對中國文人及其文學創作影響較大的佛經之一。該經前後七譯,今僅存三個譯本,分別是三國吳.支謙譯《佛說維摩詰經》二卷,姚秦.鳩摩羅什譯《維摩詰所說經》三卷,唐.玄奘譯《說無垢稱經》六卷。在這三個譯本中,鳩摩羅什的譯文義理信達、簡潔平易、生動曉暢、文學性極強,正如胡適所說:「他(鳩摩羅什)譯的書,雖然掃除了浮文藻飾,卻仍有文學的意味。……委曲婉轉,務求達意,即此一點求真實求明顯的誠意便是真文學的根苗了。」
南北傳佛教相會──人間佛教於緬甸之挑戰與契機
大乘佛教和南傳佛教的對立關係從早期佛教時期延續至今,不易解決,但過去數十年間,南北傳佛教的文化交流與互助合作之活動,甚至逐漸在跨傳統理解和溝通上有所突破。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之下,本文依據筆者最新的田野調查資料和已有的相關文獻,略述人間佛教在緬甸的挑戰和可能的發展潛力。
《作為思想的近代佛教》第六講: 大乘佛教的實踐——從研究的視角出發
《系列大乘佛教》全10冊(春秋社,2011-2014)是《講座.大乘佛教》全10 冊(春秋社,1981-1985)的續集。我有幸入選該系列叢書的編輯委員。該系列第1 冊的主題是 「什麼是大乘佛教」,但如何對「大乘佛教」進行定義這件事本身就是極為困難的。
「大乘」觀念的嬗變與人間佛教的圓融特質
大乘佛教,一般認為是隨著《般若經》等大乘經典的出現而興起的思潮,時間在公元前後。在古代印度,大乘與被貶為小乘的阿毗達磨佛教之間,在教義面上雖然界限分明,但在教團生活中,信奉和研習大乘經論者,同樣信奉原始佛教以來的佛教戒律,與部派佛教信奉者一起生活,並不存在獨立的大乘佛教僧團。
人間佛教與東亞大乘佛教的現代化轉型
以佛光山人間佛教運動為代表的的人間佛教理念和實踐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使得大乘佛教這一古老的思想體系和實踐體系不僅在現代性衝擊面前屹立不倒,而且如老樹發新芽,為當代社會貢獻了豐富的精神財富和正面的社會效應。
具五善、去五惡——星雲大師的佛教女性思想
佛教興起與流傳至今二千多年,一直和女性有著密切的關係。從原始佛教迄大乘佛教的經典記載中,皆不乏慈悲智慧足以讓男性拜服的傑出佛教女性,諸如大愛道比丘尼、勝鬘夫人,以及天女、龍女等。然而在整個社會大環境的價值觀下,這些傑出的佛教女性在佛教傳播發展上所具有的影響力,畢竟無法完全彰顯。歷史上,佛教女性真正能與佛教男性分庭抗禮,且具有實際影響力的階段,不得不推台灣時期。1949 年後的台灣社會,是真正醞釀出一個適於佛教女性發揮影響力的環境。
佛光童軍團 ─這是佛教歷史閃亮的新頁
支謙譯《佛說老女人經》的佛教思想及其相關問題研究
《佛說老女人經》(梵文名:ārya-mahalalikā-paripṛcchānāma-mahāyana-sūtra)是早期大乘佛教的一部經典,並且是早期大乘佛教中比較明確地具有女性問題意識、也比較明確地包含女性佛教思想的一部佛教經典。此經也是最早由三國時期譯經大師支謙傳譯到中國的幾部早期大乘佛教女性主體角色經典之一,不僅在佛教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在中國佛教譯經及思想的歷史上也有其特殊的價值。本文擬對這部經典的佛教思想及其相關問題加以探討,從性別平等這一大乘思想的特殊視角,管窺早期大乘佛教思想發展的歷程及佛教思想蘊涵的深厚的人文價值。
人間佛教與佛教在人間
「人間佛教與佛教在人間」這個主題,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次序顛倒或換位,而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從兩個不同的角度闡釋關於人間佛教的根本,或者說人間佛教的本性問題。
從《勝鬘經》看佛教的社會思想理論
《勝鬘經》,漢譯全稱為《勝鬘獅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是印度大乘佛教的一部重要經典,是印度大乘佛教如來藏系的核心經典,也是自古以來一直深受中國佛教思想重視和發揚的一部重要大乘經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