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關鍵字世間,共43筆結果:
從四悉檀析論星雲大師的思想——再論大乘佛教的善巧方便一系概念
佛陀以何因緣應化世間?此一疑問開啟本文發展的線索與思路。程恭讓教授在其著作《佛典漢譯、理解與詮釋研究―以善巧方便一系概念思想為中心》,透過《大乘善巧方便波羅蜜多經》、《法華經》、《維摩經》、《華嚴經》、《勝鬘夫人經》等諸多佛經,已明白證明「善巧方便」這一系概念是佛德中非常重要的第七度方便波羅蜜;尤其是唯有發菩提心度化有情的菩薩,才會開展出來的大智慧,是故佛陀的善巧方便是為度化一切有情同圓種智而生,乃佛陀應世最重要的本懷。
/periodicals/189628bd-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一筆字‧ 紙上展】世間自然的法則
/periodicals/935ef5d9-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三世因果經》的管理學
這部《三世因果經》是在阿難的提問下,佛陀開示與會弟子,因果對我人的關係影響,如經云:「一切世間,男女老少,貧賤富貴,受苦無窮,享福不盡,皆是前生因果之報,以何所作故?先須孝敬父母,敬信三寶,次要戒殺放生,念佛布施,能種後世福田。」無論達官貴人或販夫走卒,都在「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定律下,業報輪迴,法界流轉。在因果之前,不分貧富貴賤,男女老少,因果業報如影隨形,人人平等;因果是人間最公平的仲裁者,也是宇宙人生最高明的管理學。
/periodicals/192c273d-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佛遺教三經」的管理法
人離開世間的時候,總有一些交代,稱為「遺囑」。佛陀在涅槃前,也有弟子問他,如:「佛陀您在世時,我們以您為師;您涅槃後,我們以誰為師呢?」佛陀說:「你們應當以『戒』為師。」又問:「對於惡人,佛陀您在世時,有您對治;您不在了以後,怎麼對治呢?」佛陀說:「對於惡人應默擯之。」
/periodicals/07c87328-6c2d-11ef-a8d0-c9de5a43d6bf/
我從世間來
/periodicals/585176ed-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為作世間慈悲人
/periodicals/4eab3859-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