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關鍵字念,共309筆結果:
農夫與乳母
/periodicals/905ba0a5-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喫的是草 擠的是乳—魯迅句
/periodicals/7a421d48-2c7e-11f0-b6e2-c9de5a43d6bf/
妄念來了當如何
/periodicals/23886f9f-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谿家老婦閑無事 落日呼歸白鼻豚
/periodicals/25bf573a-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念佛獲救的事蹟
/periodicals/8a07e7cd-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這些人,那些事
/periodicals/531be372-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佛教瞑想論》第二講
前文中提到,「觀」有一類稱作「出入息觀」,從結構上來說,觀察入息、出息的過程可分為所覺知的對象與能覺知的心識作用。所覺知的對象也就是人類感覺的對象,因此與人的六感相對應。 佛教把能覺知的感覺器官叫做眼、耳、鼻、舌、身、意。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至於最後的意,雖然含義不盡相同,姑且用意識來指稱。六感分別產生見形、聞聲、嗅香、嘗味、觸摸軟硬和思考等行為。
/periodicals/175459cb-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佛教瞑想論》第五講
隨著佛教在日本流播,瞑想體系是如何在扶桑被接受的呢?本章主要以此為對象作一考察。 首先,最早記載瞑想法門傳入日本的僧傳,是日本中世時期虎關師鍊(1278-1346)所著《元亨釋書》中的道昭(629-700)傳。據說道昭是最早把法相宗傳入日本的僧侶。據《元亨釋書》記載,道昭約在653 年前後,以遣唐使身分到中國留學,並師事玄奘(602-664),約660 年回到日本。
/periodicals/14bc97a5-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彩繪大悲出相圖藻井
/periodicals/32696036-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以人為宗——《人間佛教佛陀本懷》論要
《人間佛教佛陀本懷》一書,是近年來星雲大師口述「人間佛教」的專門論著。筆者就一位感念皈依師的在家弟子身分,反復拜讀此書之後,深感法喜禪悅,大師智慧慈悲的身影,躍然眼前!本書雖由大師口述、弟子記錄,但仍自成系統,理路清晰。尤其口語化的智慧法語,令閱者彷彿親臨現場,恭聆大師口傳,別有一番親切之感。以下就閱後所得,將大師提倡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之思想體系,簡要分述如下,尚祈大師及方家不吝指正。
/periodicals/4bacd040-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