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慈心悲願,利樂人間——從「慈悲心」看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與實踐
提起佛教的慈悲,一般都會聯想起佛教的慈善事業,但是星雲大師認為佛教的慈悲不應該僅限於慈善,還應該有更廣闊的視野和作為。自星雲大師及其佛光教團在教化人心、淨化社會方面的貢獻進入人們的視野以來,星雲大師所宣導的人間佛教思想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相關研究在港台、大陸及海外取得諸多成果。在研究內容方面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20世紀90年代之前,主要集中在對星雲大師及佛光山經營模式的研究;之後,研究重點轉向為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與實踐研究,兼及佛光山慈善事業等。本文重點關注星雲大師關於佛教「慈悲」的理念,以此為切入點,探討星雲大師在推行人間佛教思想方面的實踐及貢獻。
談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
人間佛教的實踐邏輯與知識類型
本次發言,我旨在以佛教社會學及佛教與社會關係來思考星雲大師開創的人間佛教的理論和社會思想及其在人間實踐的性格,從因、果、緣三者的關係中來考慮星雲大師的社會思想、人間佛教的社會實踐性格。
重估佛教──人間佛教修行論
如果集中於進行大師的思想研究,很大程度上就突破既有的研究界限。正因如此,我們才會緬懷大師的功德,弘揚人間佛教的精神,以做到對人間真情、對大師珍惜,以及對未來漢傳佛教的發展進行必要的反省。
「人間佛教學」研究正式啟動 見證百年佛教新變革
星雲大師的宗教觀如何去理解,甚至如何證明他所推展的人間佛教的廣大包容,我們可以從本次出版的《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學研究叢書》一窺究竟。本套叢書由11位學界資深教授執筆撰述,他們都是透過多年的研究與觀察,孜孜矻矻地透過思想史、宗教社會學、歷史學、文學、管理學甚至宗派融通,梳理出系統性與理論性的見解論述。特別是在跨學科的匯通上,在實踐的理論上都為當代「人間佛教學」的研究走出一條嶄新的學術道路,並提出了原創性的發現與理論性的論證。對於當代人間佛教的歷史發展,留下了可以繼續探索的文獻,及佛教與現代文明對話省思的契機。本文特別針對11本書內容,從作者創作的動機揭示各書的核心旨趣。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書評
此次新編《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上、下)2本書,基本上是源自程教授於2015年出版《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的大半內容。其以哲學思想的專業,嘗試運用詮釋學,納入尋根探源的歷史觀點和宗教學的現象分析等多元視角和方法,歸納併析釐其自 2013年至2019年相繼發表與星雲大師相關之人間佛教研究專論,藉以梳理並欲建構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理論的系統及其實踐的架構。雖並非不易,卻是從龐大紛陳的歷史洪流中,綜整現代中國人間佛教發展始末及其相關學術研究脈絡至為重要的文化工作之一,從而得以洞悉每個轉折過程中的關鍵要素,並作為開展未來的重要基石和指引。
人間、人生、人情、人倫、人心與人文 ──佛教的福音書《星雲法語》解讀
作者從思想主旨與風采格調二大主軸來解讀《星雲法語》,認為整本書中,星雲大師用一個「人」字,說盡了人間佛教的核心價值。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實踐的文化特質
中華傳統文化是一個多元共生、流行大化的整體。佛教自印度傳入中國,經過近兩千年與本土儒道文化的融合,早已成為中華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當代星雲大師及佛光山團隊在全球的弘法活動,是實現傳統佛教向現代轉型的成功案例,同時也是中華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發揮實際功用的典範。佛光山人間佛教的理論實踐活動在當代政教結構框架內形成了良性發展的基本態勢,其在大陸地區開展的弘法活動也並非只是佛教本身的復興運動,同時關涉到大陸地區傳統文化復興的歷程。本文從作為整體的中華文化的角度,考察星雲大師佛光山人間佛教的思想實踐活動,並將其文化特質總結為:中華本位基礎上,以人為本理念、人間關懷格局、人文教化實踐三者的有機統一。
從《星雲禪話》探究佛光人間生活禪的內涵及實踐
本文分從「佛法在世間:《星雲禪話》的人間佛教內涵」、「不離世間覺:《星雲禪話》所呈現的生活實踐」兩個面向,分別論述佛光人間生活禪的內涵及實踐。在人間佛教禪法內涵中,藉由早期(1987)結合電視宣揚讓佛光人間生活禪大眾化的《星雲禪話》版本為研究對象,從「傳播的普濟性」說明星雲大師因應閱聽者所需,透過傳播媒體的推動,將禪帶入每個人的家庭,落實於生活之中,以達成人間佛教的普濟性。而禪法的人間性,則分從「心懷眾生」及「自悟度他」兩點分做論述,認為星雲大師所主張,學佛參禪者須心懷眾生之苦,乃是依循菩薩道的思想而行。在生活實踐部分,則分從「規律、簡樸、惜福的用心實踐」、「生活、生趣、生機的權變妙用」兩個面向,探究依戒生活、知足澹泊乃是實踐生活禪法的要旨。而禪師的立破善巧,所引導眾生見性成佛並能濟眾度眾,可見諸禪法運用的權變妙用。
像教精嚴——人間佛教美術思想及藝文弘法實踐研究
星雲大師創建的佛光山及弘揚的人間佛教,提倡「以文化弘揚佛法」,多年來持續致力於推動佛教弘法、教育、文化事業,大師以藝文弘法的人間佛教美術思想對於漢傳佛教發展所產生的積極影響,即便是在短短幾十年間已經初見成效,樹立了漢傳佛教發展與弘法實踐的典範。本研究主要運用美術史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視角,通過對相關言教、撰述的研讀和細緻梳理,重點關注星雲大師規劃建設佛教文物陳列館(寶藏館)、佛陀紀念館、佛光緣美術館及主持編修《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等具體案例,以點帶面,闡述人間佛教美術思想的核心理念,深入觀察人間佛教如何將藝術作為弘揚佛法的重要方式,並將大師人間佛教美術思想置於近現代漢傳佛教發展的脈絡中進行重新思考和定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