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新時代的新倫理——星雲大師的「十要十不要」
人間佛教的主旨是「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如何契理契機,攝受大眾,將佛法的正知正見傳達到社會人群之中,使他們在品質層面有所提升,心靈層面有所淨化,日常行事有所遵守,生活倫理有所敬畏,這成為當代宗教家思考的焦點問題。星雲大師的《貧僧有話要說》一書,延續了以往佛教人間性的主題,以及平和親切的敘事風格,用最簡潔通俗的文字,表達著對當代社會倫理走向的人文關懷。大師在書中列出許多欄目來闡述人間佛教的主張,第三十說為「我訂定佛教新戒條」,集中闡述對戒律現代化的思考,「十要十不要」的新戒條,是大師「護教安眾」的創新。這樣的「新戒條」打破了僧信界限,融合了世俗倫理與出世戒法,人人都能守法持戒,世界就會消除人我區別,以同理心來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就是「人間佛教」的使命,這就是「佛光新戒條」的普世意義,這就是佛陀一代時教為未來人類帶來的一道光明。
論貪、欲及人間佛教的普世價值——以美國為例
貪婪,我們都知道貪婪是個原罪。由美國公民麥道夫(BernieMadoff)所規劃的投資基金相當成功,吸引不少富裕投資客。每年他總能回饋投資客高於其他基金的報酬,不過最後卻爆出他其實並沒有將資金投入市場,而是仿照龐茲騙局及老鼠會的手法,拿新進投資客的資金作為前批投資客的報酬。龐茲所經營的非法吸金騙局曾經相當火熱,並讓他成為紐約市的明星,受到金融界高度讚譽。不過,一旦客戶得知損失鉅額資金,他頓時淪為貪婪的小丑。當然,局中的參與者也是貪婪的俘虜。
回到「生活世界」的人間佛教——以星雲大師「行佛」思想為中心
如何在現實的生活世界中建設「人間淨土」,重構人間佛教的「生活世界」,是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的一個重要特點。星雲大師提出「行佛」的思想,旨在提升佛教徒的信仰層次,實現「信仰生活化」、「生活佛法化」。行佛的目標是成佛,所謂佛即覺者,有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三層義蘊。星雲大師「行佛」思想強調主體心性的高度自覺,行佛就是「心行」;認為行佛就是悲智雙運的菩薩道,宣導在日常生活中奉行「三好」、「四給」、「五和」。行佛所行,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踐行佛法的中道生活,回歸人間佛陀的生活世界。作為人間佛教思想實踐論的核心內容,「行佛」要求在日常生活中踐行佛法,體現了「佛教信仰的真義」,是「人間佛教的神聖真理」。
「世界神明聯誼會」體現宗教的生命終極關懷
2016年12月25日由「中華傳統宗教總會」主辦,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承辦的「2016世界神明聯誼會」,共有宮廟教堂685間3、神祇2,188尊與會,締造「最多宮廟教堂參與」、「最多宗教的佛像神尊聚集」兩項世界紀錄,逾十萬名信眾共同參與盛會。郭書宏〈看人間神明聯誼致融和世界和平契機〉一文亦指出,此活動具有「一、同中存異,神佛同在。二、釋儒道合,中華道統。三、放下本位,和諧尊重。四、有情有義,人神相挺。五、無我利眾,同體共生。六、創舉突破,世界瑰寶」等六點特色,「世界神明聯誼會」實開啟大眾認識台灣宗教信仰所蘊藏的豐富寶礦。
人間佛教的出世觀——以《阿含經》為主
印順法師在其所著的《佛在人間》一書中,闡明了他的人間佛教思想。他說:「從佛出人間的意境中,一重人間,一重佛道。這我們稱為人間佛教的,不是神教者的人間行,也不是佛法中的人乘行,是以人間正行而直達菩薩道,行菩薩而不礙人間正行的佛教。」(印順:《佛在人間》,頁73)而印順法師的依據就是出自《增一阿含經》的「佛世尊皆出人間,非由天而得也。」(《大正藏》第2冊,頁694a)依我個人的理解,印順法師所講的人間佛教就是《阿含經》中所反映出來的佛教。
人間佛教的入世傾向與出世堅守
人間佛教的理念與實踐,與佛教內在鮮明的人文精神密切相關。大乘佛教的「世間出世間不二」、「涅槃與世間,無有少分別」的不二中道思想,給人間佛教提供了理論基礎。繼禪宗之後,人間佛教消解了佛教理想的彼岸性,使成佛的修行成為一種現世的生活態度與生活方式,適應了新時代人文關懷的需要,體現了人本位。
近世東亞文化交流中的禪宗
綜觀東亞文化交流的歷史,佛教始終是最重要的載體之一,例如中日之間,從「入唐八家」、歷經宋元時期的五山禪僧,乃至於明清之際東渡日本的黃檗宗,在彼此溝通交流的舞台,佛教始終扮演著積極的作用;中韓之間亦然,在朝鮮崇儒抑佛政策大行其道以前,曰佛教為兩國相互觀看交流最重要的平台殆無疑義,新羅金地藏、《高麗大藏經》等相關故實已然膾炙人口。
黑豹旗達標四強 普門中學棒球隊的致勝之道
人間佛教制度研究——以《僧事百講.道場行事》為中心
「僧伽制度是佛教的核心制度,然而,它並不是佛陀所發明的,眾所周知,佛教的僧伽制度起源於佛教興起前的古印度宗教運動。當佛陀成為一個托缽的修道者時,托缽的族群早就已經存在了」。「出家」或「出離」是這個團體的根本特徵。出家所摒棄的不僅是家庭生活,還有一切的社會經驗與制度體系。佛教興起後完全繼承這一傳統,從「在家到無家」,奉行這一生活儀式的人組成遊方的修行團體。他們乞食為生,居無定所,過著少欲知足的生活。
成長在中華文化沃土的人間佛教
百年來,人間佛教代表人物的思想共性,是人間佛教發展的動力。人間佛教的思想實踐發展已經有百年歷史,目前發展的勢頭更為強勁,對於人間佛教的思想和實踐的研究也有半個多世紀。在我看來,人間佛教興起的一百年,是中華民族經歷歷史巨變的一百年;是中國人經歷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百年;也是中華民族經歷農耕社會、工業社會,再到資訊社會的一百年。所以,佛教走過不同尋常的發展道路,重要性可以從很多方面體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