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第二堂課 人間佛教與AI之覺醒與共生
教研究所所長李利安主講、陝西省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黃凱與談,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主持,共同探討佛教在AI時代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李利安將從社會結構變遷、自我價值重塑、人際關係變革等多個角度,深入剖析AI時代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並探討佛教作為一門深具智慧的思想體系,如何為當代人提供重新思考生命本質的路徑。他認為AI與佛教的對話不僅是科技與人文的交鋒,更是人類在快速變遷的時代中,尋找精神依歸的一次契機--在危機中覺醒,在共生中前行。 此外,李利安也以AI與菩薩進行類比,指出菩薩在大乘佛教發展中的革新角色,與AI在現代社會的變革性影響具有某種相似性。例如,AI在醫療輔助診斷、.....
新視角探討人間佛教 首屆人間佛教社會學論壇上海舉行
了佛陀教法旨在為人類探求幸福生活、圓滿福德之道的核心實質,並討論了人間佛教的三大核心價值與星雲大師對佛教社會思想的新貢獻。 四川大學段玉明教授從佛教信仰儀式的歷史發展進入,討論了人間佛教信仰儀式的當代變革。他提出,佛陀的弘法歷程就是佛教的社會發展史,佛教儀式如何因應時代的進步,改變傳統儀式,更為親切地接近社會、給人接受,非常重要。段教授指出,佛教是最有社會學創見的宗教,做宗教社會學研究,佛教是最應該身體力行的。 此次論壇預留了充分的評議與提問時間,有關人間佛教的社會史研究也引起了與會學者的熱烈討論。討論認為,不僅僅是中國佛教社會史,宗教社會學研究也需要不斷拓展和推進。特別是由於佛教與中國天然的.....
人間佛教與中華文化論壇 西安西北大學召開
家的支持而獲得全國性的發展,當然我們已經意識到,在人間佛教的推廣方面還有很多事要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可喜的是,在中國台灣,以星雲大師為代表的高僧大德經過數十年不遺餘力的踐行,人間佛教在理念創新、制度變革、寺院建設、人才培養、組織架構、生活實踐、對外弘法等方面都獲得了重大成就。」 佛光山的人間佛教事業成為一種具有衝擊力和示範性的宗教文化現象,受到全球的關注。尤為可貴的是,星雲大師將佛教與中華文化融為一體,以文化弘揚佛法,以佛法增進文化,使佛教的文化特性得到充分彰顯,從而煥發出佛教的生命力,增強了佛教的適應性,極大促進了佛教價值的發揮。增勤法師表示,2013年歲末,由中國文化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第八屆人間佛教青年學者主題論壇「人間佛教的百年回望與反思」宜興舉行
教在改革開放之後,還可以繼續細分為復蘇與重建階段及整頓與發展階段,大致以2000年前後為界。總體上看,百年中國佛教史是與世界歷史、中國歷史深度關聯的佛教轉型史,是海峽兩岸共同推進的從傳統走向現代的佛教變革史,其主線便是人間佛教的形成和發展。 妙凡法師其次邀請張文良教授介紹佛教與中外百年文化變革的關聯。張文良教授首先介紹了中華文明所具有的鮮明特點,即原生性、延續性、更新力和創造力,其中,更新力和創造力主要得益於中國人對外來文化的創造性詮釋和創新性發展。張文良教授其次談及中國歷史上兩次大規模的外來文化輸入,即印度文化輸入和歐洲文化輸入,這催生出新的文化樣式和文化形態。特別是這一百年當中的外來文化輸.....
天普大學人文藝術學院講座 探討慈悲與包容面向社會的力量
、接納彼此的觀點,才能促進真正、長久的和諧。 在提問環節中,研究生們積極發問,討論的焦點圍繞如何應對當前社會的不公現象,以及人文教育在解決社會問題中的價值與貢獻。妙光法師引用甘地以仁慈和非暴力推動社會變革的實例,鼓勵大家即使面對艱難,也應堅持為和平發聲。知悅法師則表示,雖然社會矛盾無法完全消除,但我們可以在正確知見的指引下,透過每一個小小的行動,如投票、與他人對話或提升社會意識等,從個人的力量出發,逐漸累積成更大的社會影響力。 最後,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與天普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宗教系互贈紀念品,以表達彼此的感謝與參與。研究院特別贈送星雲大師著《佛法真義》英文版套書、《星雲說喻》英文版,以及蘭卡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