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關鍵字六十華嚴,共2筆結果:
《華嚴經》的圓融觀 12月1日線上開講
講者: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中國計量大學人文學院院長邱高興教授主講。這場講座將帶領大眾一窺《華嚴經》的佛法富貴,並提供如何在生活中理解與實踐經典的方法。 《華嚴經》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有《六十華嚴》、《八十華嚴》、《四十華嚴》不同譯本,內容揭示「一真法界」、「圓融無礙」的境界,並指出成佛之道,信、解、行、證的歷程,因此有「不讀華嚴,不知佛家富貴」的說法。 主持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推動兩岸、全球研究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主編《人間佛教》學報.藝文,及《星雲大師人間佛教論文》等相關內容,以及策劃傳播人間佛教相關論壇、講座。 主講者如常法師是佛陀紀念館館長,也是《世界佛教.....
/news-event/news/TSNews-000254/
《華嚴經》圓融思想的實踐 善用其心
說明《華嚴經》全稱為:《大方廣佛華嚴經》,是華嚴宗的宗經。佛門有「不讀華嚴,不知佛富貴」的說法。佛弟子的〈三皈依文〉,就出自《華嚴經》。漢譯本有北天竺佛馱跋陀羅(覺賢)譯的六十卷三十四品,稱為舊譯或《六十華嚴》、于闐實叉難陀(喜學)譯的八十卷三十九品,稱為新譯或《八十華嚴》、唐般若譯的《四十華嚴》,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簡稱《普賢行願品》,是《華嚴經 入法界品》的異譯。佛陀宣說此經的地點有「七處八會」或「七處九會」的不同說法。內容在宣說菩薩的修行過程,可以從「次第行布」及「圓融相攝」兩個角度理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以及「淨行的價值:如何善用其心」等,都是本經的重要.....
/news-event/news/TSNews-0002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