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藏海無涯‧大藏經通俗講座」首場開講 近600人齊聚佛光山法寶堂
列活動。 談到金陵刻經處的歷史與國際影響,如常法師介紹,該處由楊仁山於1866年創立,珍藏12萬5千餘片經版,他一生刊刻經典211種、1155卷,流通佛典逾百萬卷,並創立中國佛教第一個文化出版社、高等僧伽教育機構「祗洹精舍」、佛學團體與刊物,培育太虛大師等重要人物。該處不僅入選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與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亦被列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此次佛館展覽中,展出佛光山珍藏的多種金陵刻經處重印經論,包括《大佛頂首楞嚴經》、《淨土四經》、《大乘起信論》等,其中首次亮相的〈真誠的告白—我最後的囑咐〉雕版,更成為全場焦點。 最後,如常法師勉勵大眾珍惜聞經因緣,珍視經本.....
第八屆人間佛教青年學者主題論壇「人間佛教的百年回望與反思」宜興舉行
來人間佛教與社會的關聯,歸根結底是傳統與現代的問題,是古今中西的節點,人間佛教需要在世間開出新路。」 夏德美副研究員分別分析了太虛大師與星雲大師在制度變革的努力。太虛大師主要從僧伽制度、佛寺管理條例、僧伽教育制度三方面來進行制度的變革。在僧伽制度上,太虛大師指出教制革命的中心是要改革僧眾的生活、組織制度,建立起適應時代需要的住持僧團。在佛寺管理條例上,太虛大師注重對叢林制度的整頓,使寺廟制度能更適應時代。在僧伽教育制度上,太虛大師創建了中國最早的佛學院——武昌佛學院,以及漢藏教理院,居功甚偉。星雲大師同樣從三方面對制度進行改革,一是總結戒律的基本精神,即不侵犯,認為持戒就是修行;二是適應現代社.....
跨種族宗教對談平等觀 台印性別平等促進研討會參訪團來山交流
20條問題。妙凡法師侃侃而談回應,就國際學術合作方面,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累積了豐富的經驗,近年來與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北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武漢大學等高等學府進行合作;就教育體系方面,有關佛光山的僧伽教育及社會大眾教育之系統、學生畢業出路及社區大學等,都一一扼要介紹。此外,學者亦關心佛教對台灣社會的正面影響,妙凡法師舉例,每年有大量佛教徒受持五戒,無形中對台灣社會形成一股穩定、和諧、進步的力量。 參訪團對佛光山的各項弘法事業興趣濃厚,兩小時的交流意猶未盡。最後,妙凡法師贈送大家《人間佛教論文選要》英文論文集及《人間佛教的法要:國際佛光會世界大會主題演說》英譯版,林明傑教授代表與會學者接受大.....
人間佛教座談會 認識佛光山
會。 人間社記者梁清秩攝 人間社記者 文桂梅 高雄報導 人間佛教座談會 認識佛光山 圖說:代表教育院的佛光山教育院院長永光法師特別提到,佛光山教育從幼稚園到大學都有,各級層教育以人格及品德養成為主,而僧伽教育為佛教培養各種弘法的人才,實現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讓世界更美好。 人間社記者梁清秩攝 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為期兩天的「人間佛教座談會」,6月14日午間在雲居樓6樓舉行茶會。來自海峽兩岸知名學者共23位與佛光山開山寮特助慈惠法師、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及多位法師相談甚歡,互動熱絡。 「感謝各位學者受邀到佛光山,今天看到大家參與有很深的感受,希望一年能辦1-2次」。慈惠法師表示:以.....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新書發布座談會 人間佛教傳燈萬方
教發展走向提供深遠的啟示。 李玉珍教授發表〈星雲大師的教育理念與僧團管理智慧〉,分析大師興辦教育的動機與方式、建設完整教育體制與相對應的教育機構、通過各種研習會與教界共享辦學方法等,皆表現大師對於扎實僧伽教育的重視,視之為培養一個理想菩薩僧團的基礎,幫助教團建立起以「集體創作,尊重包容」為共識之僧團管理文化。 何建明教授發表〈承前啟後、繼往開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讀後〉,前半部以「承前啟後」論說這套書編撰和出版的重要歷史意義,後半部以「繼往開來」開啟有關「佛光宗成立」的探討。回顧這套書之所以能夠順利出版,體現佛光山教團自覺履行星雲大師所開創的「集體創作,制度領導,非佛不作,唯法所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