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人間佛教研討會線上會議開幕 建設慈悲的未來和淨土
機」——「研討會是推廣人間佛教的歷史性一刻」,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表示,人間佛教是佛光山的宗風理念,亦是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一生弘法理念;心保和尚進一步指出,將人間佛教的智慧、慈悲、包容及精進落實在生活,才能夠體驗解行並重及佛法的殊勝。 本次研討會聚焦氣候變遷、社會不平等、無家可歸等當代全球性議題,倡議以佛教智慧實現深層的解決之道。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在開幕致詞中強調,佛教作為智慧和慈悲的源泉,為全球危機提供了豐富的見解和實踐工具。此次研討會旨在提供具體應對策略,涵蓋環保、心靈照護及慈悲力量等多方面的議題,立足當代危機,著眼於構建充滿慈悲的未來。 「論壇特點——跨時區對話,聯合.....
《維摩詰經》的不二觀 淵默如雷
《維摩詰經》的用語,與一般人的日常思考不同。日常所見都是相對性的,如動靜、天地、垢淨等等。這種二分法會讓人起分別心,帶來對立與障礙而引來煩惱。「不二法門」以整體、包容、平等無差別來看待世間,不離開俗世生活,不一定在叢林修行,在世俗中修「不二觀」,可以得解脫。 永富法師以「佛光山梵唄讚頌團」為例,有人批評在舞台上演出,並不是修行。然而此時是以「出世心做入世事業」。在歐洲地區演出時,有修女感動落淚,雖然對方不懂唱誦的內容,但清淨音聲,感動與會大眾,以善美連結眾人的心,泯除種族與宗教間的對立與仇視,這難道不是修行嗎? 永富法師曾獲星雲大師墨寶「沉默雷聲」,體會真正的沈默,是一種內省的力量,更具有震撼.....
〔好書分享〕《佛法真義》英文精裝版問世 佛法智慧國際化
,更依照中文版篇章排序,將內容分為佛法義理、佛學思想、佛教常識、佛門行事四大主題,更加符合現代讀者的需求,亦有助讀者依據分類查找相關文章。 佛法義理:說明講解基礎佛法義理 佛學思想:引導讀者思考佛法與生活的關係,將佛法融入生活 佛教常識:帶領讀者穿越時空,從佛教長達2500年的歷史中,了解佛教的發展與精神 佛門行事:展現修行人如何融入菩薩道精神,藉由參與各類佛教活動實踐佛法 此外,套書首次特別收錄〈真誠的告白──我最後的囑咐〉英譯版,讓英文讀者亦能從大師預立的遺囑中,體會大師心繫人間佛教與眾生,願為眾生付出一切的心境。 《佛法真義》英譯版秉持原著的理念與精髓,採平易近人的用字遣詞,確保譯文既忠.....
〔好書分享〕英譯《佛法真義》第五冊問世 穿越時空回歸本懷
光法師帶領國際中心知桐法師等美、英、澳、台、比利時、新加坡、馬來西亞等七個國家地區的青年翻譯團隊共同完成,英譯人員遍及四大洲,展現超越地域與國界的集體創作精神。 《佛法真義》第五冊具備淺顯易懂,生動、生活的描述。從佛陀到六祖惠能大師,乃至20世紀至今的在家菩薩行誼,例如:〈佛陀會生氣嗎?〉表述佛陀對弟子「恨鐵不成鋼」的愛護之心;〈佛陀十難〉則說明了因果業報不能逃避,因為就連成道的佛陀亦須承擔過去行為種下的果報。星雲大師指出,懂得佛陀的心,才能真正懂得佛法。 〈六祖大師不識字嗎?〉、〈為神秀禪師定位〉、〈頓漸平等〉三篇,不僅襯托《六祖壇經》的文學價值,亦肯定神秀禪師的成就,彰顯頓漸兩種法門的重要.....
分享跨文化思惟 妙光法師台中科大暢談國際觀
驗,分享擴展國際觀及提升跨文化思惟的竅門。現場逾60位不同系別的教授、教職員及學生出席。 陳同孝校長致詞及致贈感謝狀時,提及自己的學佛因緣,鼓勵師生思考生命的意義及接觸佛教。陳校長讚歎星雲大師的佛法是生活化的佛法,貼近生活也容易應用。 妙光法師從出家前求學時期,及出家後國際弘法兩個層次,運用多個故事帶出國際觀。他在澳洲求學時,西式教育法令他領略三大要點:(一)學校即社交場所,要面對各式各樣的人;(二)重視解決問題的能力,國中已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三)及早培養社會經驗, 他向獸醫院自薦當實習生,從實習中了解此行業是否自己理想職業。妙光法師分享「心如工畫師,能畫種種物」,我們渴望的東西,全反.....
中美文化講壇系列 紐約佛光人共享佛法傳遞的喜悅
,邀請出家與在家代表共同分享佛法的智慧與實踐。與談人包括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副院長妙光法師、國際佛光會檀講師趙元修,以及此次論壇主持人趙辜懷箴檀講師。他們從不同的視角深入,探討佛法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與意義,並分享各自在修行過程中所獲得的智慧與喜悅。 論壇主要圍繞兩個方面:一是學習三藏十二部經中,哪一部最具啟發性;二是學習人間佛教或親近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過程中的最大啟發。妙凡法師首先分享早年入佛門時的深刻體會,特別提到四無量心「慈、悲、喜、捨」。他引用《佛遺教經》中「忍之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勉勵與會者修持忍辱,並強調在生活中應保持清淨心。 妙.....
人間佛教思想講座 與中研院精彩交流
之八十的學生求授三皈依,另外也由當地人成立了佛光會,使得佛光山南美弘法更進一步。與會學者提問巴西人對於佛教的看法,以及學習佛法的關鍵。妙佑法師回應,巴西人雖會參與天主教活動,但也認為佛教的慈悲、智慧在生活中相當實用,因此認識佛教後,會持續學習佛教知識,在兩個宗教之間的參與並不牴觸。 第二場次由妙光法師介紹「《佛光大辭典》英譯計畫與AI應用」,首先說明該計畫的歷史和發展過程,包含數位化的過程、從紙本人工處理到數位版的改變,並談到新世代對於閱讀數位化資料的習慣,使得佛經數位化成為弘法的重要策略。妙光法師強調,AI人工智慧的出現,造就了眾多翻譯的工具和平台,如:DeepL、ChatGPT、Gemin.....
奧斯汀香雲寺中英文講座 尊重慈悲待人好
生機盎然,各項活動豐富多彩,本土信眾興旺,寺院氣氛歡樂祥和。 接著演講從何謂五欲及其過患開始,到如何正確面對及平衡自己的欲望,用奉持五戒來對治五欲。述說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和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在平時生活中,是如何透過佛法中的智慧,尊重和慈悲的對待每一位眾生。 知悅法師和知桐法師分別在下午的演講中,講述各自學佛的因緣,與星雲大師相處的點滴感動,從觀察大師的一言一行,真正理解人間佛教的智慧。知悅法師分享學佛以後領悟到轉念的重要性。當困難來了,最怕被習氣阻礙前進,要學習快速的轉念,來提升自己的適應力。知桐法師分享透過禪修察覺內心的我慢,提醒自己,同時接受不完美的自己,透過佛法的力量改變和超越,轉換.....
中美文化講壇 佛法帶給我們的喜悅
人」。啟發了他在修行中學會忍耐,並帶給他生命的智慧。在修行路上,忍耐非常重要,忍耐可以成就戒、定、慧。忍耐不是忍耐別人,而是忍耐自己的習氣。忍耐不是傻傻的壓抑,而是三思而後行,讓我們用更好的方式去應對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忍耐可以令人開悟,可以讓我們的慈悲、智慧、包容力會不斷的升級。對於忍耐,趙辜懷箴引用星雲大師說的 「要做事就要忍耐,要成功就要委屈」。讓她非常受用,不要只看到別人站在山頂上,要知道他們也是經過努力付出才到達頂峰的。趙元修分享《法句經》中「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讓他感受最深。簡單的十六個字闡明佛教的教義及戒定慧。 最後環節談到關於星雲大師給予最大的啟發時,妙凡法.....
《星雲大師全集》贈書儀式暨「中華文化與人間佛教」論壇 武漢大學文學院召開
的深刻。二、人文主義學科應該以人為中心,佛學不是神學,而是人學,人學幫助人們安頓自己的心靈,星雲大師的佛學具有人學的意味。我們的人學就更應該有鮮明的人學性質,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技術化。三、注重學理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傳播者所宣說的道理要能夠提升受眾的心靈,而不應過於關注形而上的體系。 李建中教授就「文心與佛性:青年劉勰與星雲大師」主題作了發言。李教授認為《文心雕龍》雖字字無佛卻通篇有佛,劉勰的佛性是通過文心的方式表現出的。《文心雕龍》的數字體系即來自於印度佛教數法的世界觀,而劉勰之所以能夠融合儒道兩家針鋒相對的許多觀點也正是得益於佛教圓融的方法論。劉勰在解釋文學的時候具有十分廣博的世界意識,這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