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2024年度人間佛教研究專案選題論證會主題座談 回歸本懷與開啟未來—主題座談揚州開講
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夏德美研究員參與座談,線下30餘位碩博研究生及兩岸四地39位聽眾線上參加了此次論壇。 李利安教授認為回歸佛陀本懷是一個實踐的過程、也是一個理論評估、分析、把握的過程,是一個傳統和現代有效對接的過程,更是現代人在現實中彰顯佛教精神的過程。 首先,由妙凡法師對星雲大師的佛陀本懷思想進行介紹。妙凡法師介紹了《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一書的緣起,又從宇宙觀、人生觀、社會觀三個方面對本書的書名進行了詮釋,接著從弘法觀、教義觀、佛陀觀三個方面強調人間佛教的思想史是繼往開來的過程,最後強調回歸佛陀本懷,就是去繁瑣化和神秘化,從遠離世間到回到人間,把未來成佛回歸到當下覺悟的過程。 同時,妙.....
2025年度人間佛教研究選題論證會 圓滿閉幕
大學博士生旦增成林表示,將繼續潛心鑽研、精進學業,不辜負大師的恩澤。清華大學碩士生馬斯澄表示,師友們從學術前沿、心靈關懷、文化傳承到國際交流等多方面深入探討人間佛教的實踐意義,每個選題都如同一扇窗,展現出無限可能。 王雪梅教授認為人間佛教研究獎學金為大家提供了一個優質的學術平臺,讓老師同學們能夠得到學習和啟發的寶貴機會。張文良教授勉勵在場青年學子,面對自己不滿意的學術成果時,不喪失信心,不過度焦慮,要給予自己時間和空間繼續成長,這才更重要。 李利安教授充分肯定參會學生的學術熱情與專注態度,同時囑託同學在研究過程中既要深入把握佛教思想精髓,更要注重學術研究與時代需求的結合,推動傳統智慧的現代轉化.....
2025年度(第十屆)人間佛教研究選題論證會開幕
囑咐與會同學,希望大家可以在活動中有所收穫,共同增進善緣。 上海星雲文教館館長滿蓮法師致辭時,首先講述一塊石頭的故事。她說一塊相同的石頭,在菜市場、百貨商場、拍賣會等不同的場景中會賣出不同的價格,這體現出位置差異對石頭價值的影響,這也是為什麼需要思考人生的「位置」。他也用另一個故事繼續激發大家的思考:「如果蓮花開放的數量每天都成倍增長,並在第三十天開滿池塘,那麼蓮花開到一半的日子,實則是第二十九天。」他以此鼓勵青年,堅持與積累是成功的關鍵。 中國人民大學張文良教授分享年輕時參與學術會議的故事,並表示理解青年學者在學術生涯初期的躊躇。他鼓勵青年學者積極參加學術活動,注重與會的過程與體驗,鍛煉學術.....
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頒發 22位碩博俊彥獲獎
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妙士法師說:「一支筆可以興國,一支筆可以讓佛教復興,這份獎金也是一份責任,各位碩博士身負研究佛教的重任,希望今後各位為創造一個歡喜人間繼續做好佛教研究工作。」程恭讓教授則舉辦《現代佛教的精神》講座,從佛法化、中國化、全球化三個方面來講述當前佛教研究與發展的現狀。 參加發表會的每位碩博士均提交了優秀的學術論文,他們擁有不同的專業背景,以不同的視角對人間佛教展開深入研究,涵蓋佛學、儒學、社會學、傳播學、文學等多學科領域。在為期一天半的發表會上,程恭讓教授、王雪梅教授對每一位學子的論文仔細評審,除了對其優點給予肯定,也指出其中存在的問題。教授認為,此次獎學金對各位碩博士來講,.....
第二屆人間佛教座談會 7國60位學者齊聚探討人間佛教
賴永海教授遠從大陸趕到座談會,他提及,與海內外學者歡聚研討人間佛教,特別是人間佛教實踐的理論,可謂因緣殊勝機會難得。人間佛教在大陸不論是學界、教界,甚至是政界,人間佛教儼然是當代佛教的主流,星雲大師是現代人間佛教最具影響力及代表性的領袖人物。他以宜興大覺寺舉辦首屆素博會為例,當時他問大師要不要組團來,結果素博會人潮一日5萬人,這是有目共睹的盛況,可見大師有能量成就這番功德,這也是學者建構問題的重要切入點。 中央大學中文系萬金川教授讚嘆佛光山做事非常積極,從上次6月舉辦座談會至今,12月再次舉辦,尤其看見與會學者除了研究人間佛教方面外,另有政治經濟及社會等專業領域專家,從各面向了解人間佛教發展,.....
蘭卡斯特教授新著《邂逅佛教》 英文原文版 8月推出
《邂逅佛教》不僅深刻闡述佛教核心教義,更是一部將佛法義理融入現代生活的思想與實踐指南。教授以充滿智慧與慈悲的文字,引領我們將恐懼轉化為安然。 蘭卡斯特教授新著《邂逅佛教》 英文原文版 8月推出 由財團法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編輯出版,今年8月推出英文原文版,明年再版中文譯本,期待能與中文讀者共享這份珍貴的智慧。 蘭卡斯特教授新著《邂逅佛教》 啟發人生智慧 在這個變幻莫測的世界中,人們該如何應對生老病死的生命課題?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終身榮譽教授路易斯.蘭.....
「MITRA」問世 柏克萊大學與佛光山合作研發AI佛典翻譯利器
翻譯(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時期等各個階段,包含Google翻譯等工具的問世。此外,他簡介MITRA的三大核心功能:1. 機器翻譯:翻譯梵藏漢等古典語言,以及英漢日韓等現代語言。2. 語義搜尋:使用現代語言查詢古典語言資料庫 ,例如搜尋現代漢文,可得到文言文的答案。3. 教育應用:MITRA能分析梵文的語言結構及規則,方便語言學習。 此外,Nehrdich博士對比了MITRA和其他常用的AI翻譯工具。MITRA 的資料庫收藏了梵、巴、藏、韓、英、漢等古典語言及佛學用語,能同時處理不同語言的請求並進行多語言翻譯,例如佛學中文英譯、漢譯藏、或藏譯漢等,特別是藏英和梵.....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與佛光山簽署合作協議,攜手開發佛教AI翻譯軟體
多語言佛教文本翻譯,並在BLEU及chrF++等AI評鑑平台上取得出色的評分。 Kurt Keutzer博士更表示,很榮幸有機緣可以和佛光山合作佛典翻譯與AI應用的項目,讓佛法在全世界的流傳更為廣大。現代技術和AI可以明顯提高翻譯效率及準確性,利用優質的數據資源,可以取得比傳統翻譯流程更好的效果。同時它能夠擴大知識和思想的傳播範圍,使更多人能夠接觸重要的佛教資源。 簽約前由Sebastian Nehrdich博士說明MITRA翻譯準確度的評鑑標準、介紹團隊、數據的分析及雙方合作的具體範圍及成果。妙光法師則介紹佛光山翻譯團隊及目前正進行佛光大辭典、《星雲大師全集》的翻譯內容,希望未來利用AI工具.....
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第二堂課 人間佛教與AI之覺醒與共生
與佛教的對話不僅是科技與人文的交鋒,更是人類在快速變遷的時代中,尋找精神依歸的一次契機--在危機中覺醒,在共生中前行。 此外,李利安也以AI與菩薩進行類比,指出菩薩在大乘佛教發展中的革新角色,與AI在現代社會的變革性影響具有某種相似性。例如,AI在醫療輔助診斷、智慧交通、精準農業等領域的應用,正如菩薩「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能夠根據不同場景發揮最大價值。此對比將帶來全新視角,幫助我們更深入理解AI的意義與價值。 擔任本場講座主持的妙光法師,亦是《佛光大辭典》英譯計劃總召集人,對AI的研究具有深度與前瞻性。他強調,人們應善用AI提升效率,而非過度依賴導致主觀能動性的喪失。AI雖能成.....
主題座談「拭目以待的挑戰與機遇:人間佛教如何面對AI時代的降臨」
間佛教需要敢於面對並迎接挑戰,這是這個時代的佛教改革議題之一。其次,李老師介紹了“第三次浪潮”的理論,他說第一次浪潮是原始社會一萬年前的農業革命;第二次浪潮是機器產生的工業革命;第三次浪潮則是電腦的出現,也就是資訊化的時代,而AI時代的到來,很可能是人類有史以來從未有過的大衝擊。李老師認為,曾經應對死亡焦慮的問題一直是宗教的範疇,而AI時代的到來很有可能動搖這一局面,因此我們討論AI時代下人間佛教的挑戰與機遇是非常必要的。 隨後,張文良教授通過“情”來展開觀點。他認為AI不僅是科技的突破,更是對人類思維模式的挑戰。現如今,AI甚至能夠創作詩歌、撰寫論文,這無疑對傳統學術和宗教信仰帶來了深遠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