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人間佛教青年學術研討會 探討人間佛教當代走向
為佛教傳播需要神聖敘事的建構,同時也需要因地制宜的本土化,尤其應關注文化的傳播現象,有助於理解佛教中國化和佛教國際化歷程。 談及人間佛教當代的主流方向,夏德美認為人間佛教為現代社會提供了「平等、智慧、慈悲」的價值理念,「平等」包含人人平等、人眾平等、人佛平等三層面,與儒家看重血緣身分等級秩序和西方一神論下,神對人的優越性,有著本質區別。「智慧」涉及人如何認識世界,佛教智慧旨在引導人類對世界進行整體關照,與知識、邏輯、思惟的認知層次不同。「慈悲」,星雲大師強調佛教是樂觀的宗教,予樂是慈,拔苦是悲,宣導運用佛教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最後妙凡法師對老師們的發言予以總結與回應,希望大家能在與歷史的交會中.....
「人間佛教的生命書寫與家國關懷」 圓桌論壇登場
力支持人間佛教研究中心的教務工作,以及永富法師和鄺美雲會長的護持,令中心的運作得以順暢。陳教授指出,《貧僧有話要說》是人間佛教生命體驗的最佳例證,印行數百萬冊,影響深遠。星雲大師以筆名「趙無任」撰寫《慈悲思路‧兩岸出路》,關注內地與台灣兩岸相關的事物,也很值得觀察分析。 梁元生於80年代在美國教書時,已收看當地華人電視台播放星雲大師的佛法講學,他在開幕致辭時表示,論題很值得積極探討,大師的兩本著作,顯示出人間佛教要從深山走進社會度眾的精神,「佛法要應用在身邊的事情,這兩、三年與永富法師和大師的會面中,看到他們身體力行的表現,深受感動。」 永富法師有感於香港社會目前出現對立的動盪境況及學生輕生事.....
人間佛教觀音信仰論壇 開放報名
推出第三場次「有形可感:觀音信仰的形象與神韻」,禮請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成功大學副校長陳玉女教授主講,邀請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主持,透過觀音菩薩莊嚴的形象與神韻,引領大眾感受觀音菩薩慈悲的力量。 歡迎大家踴躍報名,與善知識一起深入法海。 人間佛教思想專題 觀音信仰 「觀音,半個亞洲的信仰」。2022年起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與佛館、叢林學院共同舉辦「觀音信仰」論壇,三月份起從「經典、歷史、藝術」的視角,帶您走入人間佛教的觀音信仰。.....
人間佛教學第四堂課 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
,目標是「實現人間的和平、幸福和繁榮。」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踐,帶動當今佛教的發展,蔚為指標。 《法華經》記載佛陀出世在世間,「一大事因緣」是為了讓眾生能夠開示悟入佛的知見,這是佛陀救渡眾生的大慈悲心。《法華經》提倡比丘和菩薩教團融合,授記一切眾生皆本具佛性,闡發契理、契機的教義,最佳詮釋了人間佛教「傳統為本,現代為用」,再現佛教對人心之淨化的緣由。 永本法師從學術考究,發掘佛陀度化眾生之精神。從教義探討有關「平等、融合、慈悲」等內涵,能對當代予以積極啟示。從「諸法實相」揭示人與自然一體,「六度」思想,賦予新的慈悲意涵。從而總結出:《法華經》為當代問題提供解決之道,營造尊重生命、愛護生態.....
懷念星雲大師第六堂課「星雲大師人間佛教與現代管理實踐—探索性的研究」
提供良好的管理教育資源,幫助管理者建立成熟的人格,完成「心的管理」的高級修煉。 「菩薩利人的管理精神」與「順應人性的管理風格」是「心本管理」的實踐之道。「心本管理」並非要管理者做個濫好人,而是將智慧與慈悲結合,將管理智能與佛法智慧結合,在情、理、法上拿捏到最適的分寸。 黃老師分析人間佛教領導學有五項特色:「最高領導,以心帶人」、「被領導學,僕人精神」、「提供願景,集體創作」、「人性領導,尊重包容」、「德行領導,正身治人。」這是依大乘佛法精神與實踐提出的人間佛教式的道德領導模式。 黃老師提出「彌陀管理」是星雲大師管理思想特別之處。「彌陀管理」要求管理者思惟彌陀淨土的秩序運作原理,提升自身與部屬的.....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 弘揚佛教十大貢獻照耀人間
序幕,大師闡述「人間佛教」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要讓大眾有自尊、自信,勉大眾「以出世的發心,做入世的事業」,勿消極要樂觀。心保和尚也在影片中分享出版《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是要讓大家更了解大師的精神、慈悲和智慧,並勉勵大家從「我是佛」中了解「人人都具有佛性」。 慈惠法師分享,星雲大師終其一生都在弘揚人間佛教,這對弟子而言都是大師一生依止的聖教,可見其重要和莊嚴。在大師圓寂後,有感於義理不能散失,於是在程恭讓教授的協助下編纂成100萬字的《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 上海大學佛教思想史與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暨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研究室主任程恭讓也透過影片,分享協助大師諸弟子編纂《星雲大師人間佛教.....
開創研究新契機 「以法相會─寶寧寺、毗盧寺明、清代水陸畫展暨學術研討會」登場
大樹報導】 近年規模最大、最具國際性的水陸畫研討會─「以法相會─寶寧寺、毗盧寺明、清代水陸畫展暨學術研討會」,11月21日起在佛光山舉行兩天,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以「沒有門檻的殊勝國宴」形容水陸法會的大慈悲心量,而且畫展和學術研討同時在佛光山舉行,參與者可以大飽眼福和耳福。 配合日前在佛陀紀念館展出的「以法相會─寶寧寺、毗盧寺明、清代水陸畫展」和即將登場的「佛光山萬緣水陸法會」,佛光山文教基金會、人間佛教研究院和南華大學聯合舉辦學術研討會,邀請兩岸、韓、日、美等地學者同台交流研究心得,希望能提昇宗教儀軌與藝術研究成果。 開幕儀式在傳燈樓舉行,學者專家和聽眾坐滿會場。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名譽教授林保堯.....
有法可依 首場觀音信仰論壇登場
依:觀音信仰的經典與法門」,禮請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西北大學玄奘研究院院長李利安教授主講,並邀請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主持,共吸引逾千人在現場及線上一起聽經聞法,從經典與法門中領悟觀音信仰的慈悲與智慧。 五種經典 契入觀音法門 「一般人談到觀音信仰,除了眾所周知的稱念菩薩聖號、持誦〈大悲咒〉及《普門品》之外,還可以從哪些面向的經典來認識觀音菩薩?」對於妙凡法師的提問,李利安教授提出了五部經典,首先最具代表性的當屬《普門品》,其基本特徵是相信觀音具有「觀其音聲」的方便之力和隨緣顯相的「威神之力」,屬於「神力保佑型」。其二是《無量壽經》及《觀無量壽經》,經中闡明人們對淨土的想像與渴望,也.....
「當彌勒遇到彌陀」 淨土論壇啟發淨土信仰真義
求佛道,下化眾生」的菩提心,為攝受眾生而去,強調淨土法門是自利及利他。 王雪梅教授點出,彌勒淨土的世界是由眾生成就,依彌勒菩薩的本願──修五戒十善,發菩提心與持之以恆的精進,就能進入彌勒淨土,他表示,慈悲的禪定就是彌勒淨土,彌勒是未來佛,關注現實且不離世間,從彌勒菩薩的身上,能充分體現出佛陀本懷人間淨土的思想理念。 對於如何建構人間佛教的藍圖和實現人間佛教的理想,陳教授就人間佛教的建構提到,一切都是心的問題,一分清淨一分積累,先從身心淨化才能有資糧得生淨土。王教授表示,人間淨土和彌勒淨土很相應,我們要在人間修持五戒十善,發慈心、忍辱,以成就未來的淨土。 覺培法師勉勵眾人要將佛法落實在生活中,即.....
佛心企業 移地教學的自覺式管理文化
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的法則,才能使企業的經營,邁向開闊的目標。 最後,妙凡院長總結,從商之道也是為人處世,做生意不只是賺錢,更重要的是賺一份善緣與歡喜。從做生意到做朋友,商場間也要有情有義,因為慈悲沒有敵人,最後連競爭對手都變朋友。劉招明夫婦是佛心企業家的典範,也是人間佛教的管理學成功案例。 佛法談的本就是心的管理,只要能掌握自己的心,就能掌握好周圍的變化,並帶動改變這個世界的動力來源,讓人我之間日趨和諧發展。因此,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結合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合作舉辦2023自覺式管理文化課程,希望透過佛教的心法管理,提供當代西方管理學一種新的理論思惟,找到企業突破的瓶頸與借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