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佛光山英文線上共修直播論壇 危機就是轉機
ma看法,透過和平的動員來表示大眾的意見,並透過實際行動,將票投給具有影響力人士,才能真正帶來改變。更重要的是效法佛教寧靜的革命,以慈悲為最大的力量,為世界帶來改變。 最後,覺凡法師用智慧語分享,隨時自我提醒,用內心平和與慈悲,面對及接受危機,作為自我修行。覺瑋法師強調,用3C尋找危機出口,創造人生彩虹,妙光法師用「我是佛」,勉勵大家要有相信自己,給人信心與希望,共創人間淨土。 佛光山英文線上共修Youtube頻道 (Fo Guang Shan English Dharma Services)於台灣時間每周六晚七點半 (北美洲東岸EST早上七點半),播放全英文共修,並搭配15分鐘英文開示,希望.....
首屆「人間佛教管理文化」 線上課程開學典禮
的話,「最好的管理,就是自己管好自己;最壞的領導,就是自己言行不一。」陳劍鍠寄語新生在未來四個月的學習裡,必能有驚喜的收穫,小悟小獲,大悟大獲,並鼓勵大家領悟佛陀精神,實踐菩薩道的使命,不斷提升和超越自我,為華人經濟的健康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表示,人,是企業最大的資產,「慈悲、包容、忍耐」是作為一個領導者的基本心理要素,他說:「管事容易,管人難,管心更難。如果員工能以『公司第一,自己第二』為原則,相信員工能為公司創造更大的奇蹟。」 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杜保瑞教授認為,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包含了教育學、倫理學、政治學和經濟學。佛學體系龐大,內涵無所不包,要學.....
中大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首創佛學碩士班
光山與星雲大師會面。心保和尚感謝中大對人間佛教研究中心的支持,提供一個結合佛學、宗教和文學的碩士課程。人文或文化有關每個人的身心依靠及身心結合,也與修行有關。佛陀除了是一個覺悟的人,也是教育家,佛法是自我教育的智慧,修行上以佛法引導自身的行為,有別一般人以情緒引導行為。學佛對個人及家庭有正面的影響,乃至對社會及國家作出貢獻。星雲大師推動人間佛教,強調把佛法落實於生活中,以及佛法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佛教重視行解並重,學術自有其價值性,把行門也做好就能圓滿。 心保和尚並以「凝聚人間‧悲智雙運」為題,主講人間佛教的修行重點,言精意簡,指出佛由人成,把人的生命價值提升到最高的境界就是佛,學佛可說是對自己.....
第二期佛教口譯工作坊 發心傳遞佛法智慧
, 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 結業式上,師資群頒發「第二期佛教口譯培訓證書」,共有31位學員全程參與15小時的課程。 精通佛教口譯的台灣大學翻譯碩士學位學程吳茵茵助理教授,指導「中進英口譯策略」及「B語言自我提升」,融合自身豐富的口譯及教學經驗,講述英譯時需把握的策略和要領。 第二期佛教口譯工作坊 發心傳遞佛法智慧 為培育佛教口譯員,促進國際弘法,5月17至19日,財團法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佛光大學佛教學院及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於佛光大學雲水軒主辦「2024第二期佛教口譯工作坊」,32位來自美國、澳洲、馬來西亞、印尼、越南、荷蘭、阿根廷、香港及台灣等地的學員相聚佛光大學雲水軒,共同研習佛教口譯.....
文心雕佛 懷念星雲大師第五堂課「般若智與菩提心——星雲大師工夫心法研究」
佛 懷念星雲大師第五堂課「般若智與菩提心——星雲大師工夫心法研究」 文心雕佛 懷念星雲大師第五堂課「般若智與菩提心——星雲大師工夫心法研究」 林教授期勉大眾多閱讀星雲大師的著作,吸收書中正向能量,以此自我提升與淨化內心。 杜教授說明,在《佛光菜根譚》及《往事百語》中,星雲大師以生動、自然的語言敘述待人接物的修養與方法,每一句都是菩薩道的工夫心法。 宋滌姬高雄報導 星雲大師成就全球五大洲事業的工夫心法是什麼?上海交通大學杜保瑞教授於7月1日,在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的線上課程「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第五堂課「般若智與菩提心——星雲大師工夫心法研究」細說分明。這堂課由華梵大學.....
趙氏廷箴懷芳佛學講座系列英文論壇 談佛教待人與待己的慈悲
與精神。還以演員基努·李維在某次訪談的節目為例,當被問到如何處理插隊的情況時,李維並沒有立即做出情緒化的反應,而是進一步思考,對方有什麼苦衷?這反映他在情緒與反應之間創造了思考空間,避免衝動反應。這種自我覺察正是佛教中慈悲實踐的關鍵,既體現對他人的關懷,也強調對自己的關愛。 趙元修以他在企業管理方面的豐富經驗為背景,探討在企業管理中,如何結合運用慈悲與智慧。他強調,單獨的慈悲可能會導致縱容,因此必須與智慧結合,舉例西湖公司在疫情期間面臨的挑戰,分享如何在艱難時期中,保持企業對員工的慈悲和關懷,從而實現人性化管理。 關於如何在教育中傳授慈悲觀念,馬德偉分享佛教慈悲喜捨四無量心的修行方法,表示禪修.....
美國萊斯大學佛學講座 慈悲是內在平靜與人際和諧的基石
法師、休士頓中美寺當家覺法法師與會。妙光法師探討慈悲的意涵並結合自身經歷,分享如何在現實生活中以慈悲為力量,幫助自己和他人解脫痛苦,進而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慈悲是一種選擇 從己做起 生活無處不是檢視自我內心和體驗佛法智慧的生命成長之旅。妙光法師以自己15歲移民澳洲,因語言障礙和文化差異而在學校遭遇霸凌的經歷為例,分享佛教信仰和恩師星雲大師的智慧如何引領她。面對環境的不友善和內心恐懼,過程中多次想對欺負者惡言相向,然而星雲大師講述的「一半一半的世界」讓她學會忍耐,提醒她要保持平和,乃至用創意的方式克服外界給予的挑戰。經過一次次的堅持,最終獲得同學的接納與尊重。妙光法師表示,慈悲不僅是一種情感或.....
達拉斯講堂人間佛教論壇 「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
人類文明的發展不應以犧牲自然環境為代價,人間佛教可以解決此一現代文明的困境。「透過佛法、戒律以及共修,人們可以實現心靈的淨化。」妙光法師說明,皈依佛、法、僧三寶是淨化心靈的根本,而「我是佛」的觀念則是自我淨化的最佳方式,因為這種信念使人不斷向內覺悟,並保持心靈的純淨。 論壇最後階段,三位與談人分享了對「善美」的看法。妙凡法師指出,能促進世界和平與安樂的事物皆屬於善美,而佛性、善行和淨土是最高的善美體現。妙光法師強調,心的寬廣能決定一個人的世界有多大,放下執著,才能達到真正的自在。趙元修最後引用《慈經》的句子,勉勵大眾保持平和心態,並祝願大家遠離煩惱、平安吉祥。 整場論壇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進行,.....
人間佛教座談會 學者雲集 開展研究新視野
力、社會情緒調控能力、參與社會公共事務能力、宗教活動合法化能力。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分析星雲大師對佛教教義的詮釋,是以原始佛教教義為根本,以大乘佛教為指標,將佛教還原真實面目──一個積極、超越、自我圓滿的佛教。 程恭讓:堅持正確方向 提高人間佛教國際發聲量 •淨化心靈 回應當代社會需求 •人間佛教 漢傳佛教珍貴資產 學術與修行互融 李利安開展佛學新視野 •跳脫空談 關懷人類生命願景 •自我圓滿 還原佛教真實面目 第六屆人間佛教座談會10月26至28日在佛光山雲居樓6樓展開5場討論會,來自大陸、美、加、德、比,及海峽兩岸三地等地的24位學者,針對「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議題,從宗教社會學、歷.....
人間佛教學第四堂課 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
典範。而藥王菩薩是空觀實踐;常不輕菩薩是假觀實踐;觀世音菩薩是中觀實踐。從人間佛教角度,星雲大師要大家直下承擔「我是佛」。這是基於佛性的因地,人人皆具清淨、平等、智慧、慈悲之本性,透過行佛的實踐,不斷自我修持,逐漸顯發佛性而解脫,完成佛性的果德,認識自己,並妥善應對世間人事問題。「人成即佛成」,人間佛教的「三好、四給、五和」是《法華經》菩薩道的現代實踐。 主持人郭朝順教授總結三觀:「『空觀』去執離苦;『假觀』入有化他;『中觀』悲智雙運。」又稱許永本法師將學者及宗教行者平衡融合在這本書中,值得大家研讀並深入探討。7月1日第五堂課「般若智與菩提心——星雲大師工夫心法研究」,由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