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佛光大辭典英譯線上培訓 妙用AI指令提升翻譯效率
作為AI輸出翻譯時的參考,如此能生成更精確、更貼近佛教語境的翻譯。這流程適合落實在《佛光大辭典》英譯計畫,可協助譯者有效地校審AI生成的翻譯。他也鼓勵譯者在翻譯過程中使用二至三種以上的工具,讓AI成為自己的學習良伴,增進對佛典原文的理解。 最後,Nehrdich博士以汽車製造者及駕駛員來比喻AI翻譯軟體工程師和人類譯者的關係,再好的汽車性能也需要依靠駕駛員來將之發揮得淋漓盡致,因此,兩者在這個人類與AI攜手共進的時代,是互惠互利而非彼此取代。副院長妙光法師亦表示,希望藉由此次與MITRA的合作因緣,未來能再舉辦類似的翻譯工作坊。 妙光法師分享用AI理解文言文、增進翻譯品質的經驗,表示博士的教學.....
主題座談「拭目以待的挑戰與機遇:人間佛教如何面對AI時代的降臨」
早已與AI深度綁定,AI成為了我們學習和研究的助理,其發展勢必越來越迅速,且很快將超出大家的想像。妙凡法師認為,我們不應該排斥AI的潮流,而要去接受、認識並有效運用它。在這一過程當中,我們應當不斷提醒自己,不要過度依賴AI,因為“人”作為AI使用的主體,永遠是AI的“老闆”,要始終堅持自身的判斷力。 妙凡法師進而補充,判斷力實則來自於人類自身的覺知與覺察,當人們習慣去依賴一樣東西時,就會失去自己的判斷。AI缺乏真正的情感,往往容易自私或僵化,即使它經常刻意扮演出文學性的樣子,但它仍然缺少溫度與靈魂。法師鼓勵同學們,無論是AI還是他物,堅持主體性並依靠自身往往可以做的更好。 座談尾聲,在場同學積.....
星雲大師第八屆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系列報導(一)
業性,更是充分凸顯了這個會議平台的理論性,現實性及實踐價值。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代表星雲大師感謝諸位參會學者並播放大師影片。大師在影片中說,「我們要肯學,要肯忍耐,要給人家能接受,要發揮自己的勤勞,要負責任,要為社會服務,一定要發展自己,要自己有前途」,相信大師的這段話一定能激勵參會的諸位學者,特別是青年學者積極主動的為人間佛教和佛教文化學術研究事業的發展作出努力。妙凡法師提到,此次研討會以「人間佛教與文明交流互鑒研究」為核心主題,主要目的在於對人間佛教展開系統性的研究。21世紀的中國佛教已經進入到以人間佛教為主流的時代,人間佛教的整體理論思想的建構必須藉由各位專家學者的幫助才能.....
懷念星雲大師第七堂課「凝視人間.悲智雙運——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性格與實踐範型」
者跟著他的節奏步伐,一起前進,並深為他所致力的使命所感動。陳教授在研究過程,發現大師的人間佛教性格,具有典範轉移的實踐範型。 對於學者質疑人間佛教是否流於世俗?是否具有神聖性?陳劍鍠教授說明星雲大師有自己的修持體證,清楚地明白空性的法理。大師所開展的、施設的種種活動的背後,必然是深藏佛教「緣起性空」的真理。而緣起性空的般若智慧正是佛教的不共法。 陳劍鍠教授說明人間佛教並非一般論者指稱,不重視了脫生死之出世問題;人間佛教不只是世俗諦,也是第一義諦。人間佛教任何作務、行持、活動皆須時時觀照自心,藉由種種作務、活動之境緣,作為證入第一義諦的手段。陳教授說:「人間佛教的正行在於『行佛』,發菩提心,修菩.....
佛教三寶節首場論壇 探討佛陀的神、人定位
教三寶節首場論壇 探討佛陀的神、人定位 佛教三寶節首場論壇 探討佛陀的神、人定位 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闡述每一年佛誕節「浴佛」的意義,期盼大眾在浴佛當下清淨身口意、去除貪瞋癡,在灌沐如來的同時也清淨自己的心。 本次論壇由如常法師主持,以星雲大師著作《釋迦牟尼佛傳》一書為與談內容,共同探討佛陀的身分定位及對人間佛教傳播的影響力。 人間社記者李慧琳 「2023年人間佛教信仰系列——佛教三寶節」首場主題論壇「佛何須沐浴:是神人還是哲人」,5月20日於佛館大覺堂盛大登場,此系列活動由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與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共同主辦,禮請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與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主任萬金川教授主講、佛陀.....
佛教海線絲路研究 中文場講座線上共讀
職),提到翻譯是原典的來世。本書中文版,也是由英文版經過了一個艱辛的翻譯過程,今天能夠出版面世,包括文字的智慧、文化脈絡,不斷的梳理,以及佛教的名相「如筏喻者」,黃心雅相信博物館和研究院的翻譯團隊,和自己一樣都是充滿法喜的,希望能夠讓更多漢文的讀者,透過文字以及現場多媒體的傳播方式,認識這段曾經被掩埋的一個佛教海上弘傳的歷史。更從陸路傳播路線、海域的路線作了梳理,先進的攝影、電腦以及GIS軟體進入考古現場運用經緯度,精確標示出遺址的位置,而有佛法弘傳的法脈史絡。 歡迎大家一同閱讀,蘭卡斯特教授所著作的《佛教海線絲綢之路》的這本書。觀眾可再次點閱中文場線上講座:http://lnago.com/.....
佛光大辭典英譯線上培訓 人工智能翻譯更上層樓
佛光大辭典》英譯計畫將人工智能導入翻譯流程,讓翻譯人員有更多時間研究和理解佛教辭條的意涵。他希望能教導學生使用人工智能,發揮其最大效益。妙光法師回應,這個時代已離不開人工智能,在使用人工智能時必須訓練自己思考和判斷。 培訓開始前,翻譯人員先選擇一則辭條,利用人工智能工具翻譯初稿,再核對原文並加以修潤,輔以各種資料佐證,以加強翻譯的效率、準確度與流暢性。翻譯人員在翻譯流程中利用多種工具輔助,例如ChatGPT、DeepL等各種人工智能翻譯網站,人工智能遂成為翻譯利器之一。 此次培訓主要由翻譯人員報告使用各種人工智能軟體作為輔助工具的翻譯流程,再由教授和妙光法師講評。大部份翻譯人員先從了解辭條內文.....
英文線上研修 大般若經中明瞭「如」
《大般若經》要義。教授指出,《大般若經》的重心不是「空」,而是「如」(suchness)。「如」無窮無盡,沒有起源、中央或終結。活在「如」中,身邊一切都是「如」,大家也是「如」的一部份。「如」並非顯得自己特別,而是如實體驗事物,不起分別。教授也指導如何成為不退轉菩薩:菩薩不因魔的誘惑而離開大眾獨自修行;菩薩不自認比他人優秀,而是活在眾中精進修行。不退轉如同學習外語單字,不斷薰習下,有一天發現已牢記,一生都不會忘記。不退轉菩薩亦如是,不斷修行、奉獻,終能自然而然地永不退轉。 除了經義,蘭卡斯特教授更指導授課技巧。正如佛陀施設種種方便法門,教學的目的是讓人懂,不是傳授教義,而是因材施教,考量學生的.....
佛光山英文線上共修直播論壇 危機就是轉機
難關。 覺凡法師表示,危機是考驗大家的修行,正見是很重要的修行方向,不抱怨,用面對、接受、配合的態度,以慈悲及智慧來解決問題。覺凡法師分享,修行目的是幫助他人,因此,每當有信徒或遊客踏進寺院,總是提醒自己,能為大家做些什麼事情?如何幫忙大家解決問題,讓大家可以安定身心? 因為佛教是真、善、美的宗教,是給人信心與歡喜。 覺瑋法師用彩虹的美麗,分析「無常」,只有「法」才是真理及可以依據的方向;並用3C – Creativity (創新)︰正見、正思惟,Compassion (慈悲)︰正語、正命、正勤、正業及Capacity (能量)︰正念、正定為方案,讓大家參考,走出危機。 美國佛州的Ina De.....
首屆「人間佛教管理文化」 線上課程開學典禮
年度人物」頒獎典禮視頻,為「人間佛教管理線上課程」拉開序幕。 陳劍鍠教授指出,作為全球首個佛教管理課程,融合傳承中華文化的人間佛教思想與當代管理學的歷史使命,陳教授引用星雲大師的話,「最好的管理,就是自己管好自己;最壞的領導,就是自己言行不一。」陳劍鍠寄語新生在未來四個月的學習裡,必能有驚喜的收穫,小悟小獲,大悟大獲,並鼓勵大家領悟佛陀精神,實踐菩薩道的使命,不斷提升和超越自我,為華人經濟的健康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表示,人,是企業最大的資產,「慈悲、包容、忍耐」是作為一個領導者的基本心理要素,他說:「管事容易,管人難,管心更難。如果員工能以『公司第一,自己第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