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第九屆人間佛教青年學術研討會 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開幕
師對於學術認真的態度,在長達幾個月的擬題、開題、修稿、定稿的過程中,得到非常顯著的體現。第二、溫度。主辦單位對此次活動盡心盡力籌備,法師們在交流群裡發送各種資訊,同學們熱切地交流與互助,體現人間佛教與傳統文化中人文關懷的溫度。 第三,深度。學生們參加人間佛教研究獎學金的活動,在老師指導下,呈現出具有深度的學術論文,收益頗多。曾經參加人間佛教研究獎學金的學生,有些已成為教授,有些成為國家社科基金的主持人,在在體現了此項活動的意義。 夏德美研究員指出,通過人間佛教青年學術研討會,從中瞭解年輕學者的研究前沿,自己受益良多。同時讚歎主辦單位多年堅持舉辦青年學術研討會過程中付出的人力、物力與心力的辛苦,.....
第二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研討會 兩岸激盪智慧火花
教最具代表人物為星雲大師,得到廣泛的共識;加上社會環境的變化,已對佛教有正面、明確的認同,甚至包括政界、宗教管理部門,例如十八大,中國總書記習近平提出發揮宗教和信眾在社會上的積極作用。他強調佛教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最大的優勢,佛教既是宗教又是傳統文化,所以有責任把佛教、特別是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做更深廣的推廣。 宜興市副市長吳青峰談到,佛教在宜興的淵源與歷史發展,有唐朝天台宗九世祖湛然、清初玉琳國師、當代中國佛教大師星雲大師等得道高僧,是著名的江南佛地。星雲大師所倡導的人間佛教,是中國漢傳佛教的偉大創新,藉由研討會,眾多知名學者專家碰撞思想和智慧,對弘揚人間佛教思想、昇華.....
首屆「文明互鑑青年學者論壇」成功舉辦
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意義。 會議的閉幕階段,張文江教授、方旭東教授就會議內容做了精彩的學術總結。與會嘉賓共同期待「文明互鑑青年學者論壇」這個平臺能夠繼續發揮推動高品質回歸人本的人文研究,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作出更加積極的貢獻。 2023年11月25日至26日,首屆「文明互鑑青年學者論壇」在揚州市鑑真圖書館舉辦。本次論壇由中國哲學史學會指導,揚州大學社會發展學院、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聯合主辦,揚州大學哲學系、鑑真圖書館·揚州文化書院承辦,並得到了武漢大學文明對話高等研究院、華東師範大學文明互鑑研究中心等合辦單位的大力支持。.....
國際佛教學術會議 專題討論當代人間佛教
lan 教授共同研究的成果,並介紹研究內容為佛光山在大多倫多地區本土化發展過程中的各個面向。他強調,「華裔信徒」並非單一身份,而是包括種族、文化的多元因素。各族群的特質也表現出一些不同的看法:有的重視傳統文化和語言的傳承,有的希望在本土英語族群中播撒佛教的種籽,有的則努力建設兩者間之橋樑。研究更發現一個意義深遠的結論是,許多年輕佛教徒,較傾向認同自己「只是佛教徒(Just Buddhist)」的身份,主要是他們突破了種族、地域、文化的局限,對彼此的差異性有較高的適應能力。 郭守仁則以西來寺的成立,為社區創造了神聖的性靈空間,搭建了東西文化的橋樑;提供佛教徒信仰、精神之依歸。「人間佛教」理念的推.....
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論文發表會 宜興大覺寺開幕
師,受邀出席此次發表會。來自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中央民族大學、武漢大學、西北大學、南開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大學的十多名碩博俊彥參加並發表論文。 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是星雲大師為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培養未來佛教人才,鼓勵青年學者研究人間佛教所創設,已成功舉辦三屆。今年活動自3月啟動以來,近百名碩博士報名參與,經過遴選、開題、寫作、評選,今日得以成功發表。 開幕致辭中,程恭讓教授介紹,大師為傳承中華文化和佛教文化,培養佛教人才,創設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意義深遠。他鼓勵青年在國家實現文化復興之路上要有所擔當。王雪梅教授認為,此次論文發表不僅是寫作獎學金的結束,更應是今後學術研究的新起點.....
隨順根機《法華經》善巧方便接引有道
教授,共同探討《法華經》的思想特色和善巧方便對佛教發展的重要性,以及在修行和弘法上的啟發與實踐。 董群教授對佛學、宗教倫理、中國哲學等方面的研究,造詣甚高,並長期致力於人文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探索,在中國傳統文化推廣上著力尤深,佛光文化出版,由他釋譯的《法華經》,更是深受歡迎。對於《法華經》的善巧方便觀,董群教授從三個層面來展開,分別是《法華經》經題要義的解說、思想的內容歸納、以及善巧方便的詮釋。 董群教授認為「諸法實相」是《法華經》根本內容之一,而「開、示、悟、入」佛知見,更是佛出世的一大因緣,也是《法華經》的重要特色,對於用權便之教來顯現一乘的實教,即所謂的「開權顯實、會三歸一」也是《法華經》.....
《星雲大師全集》贈書儀式暨座談 北大舉行
、中國佛學院等佛教院校的法師等50餘人與會。 王頌教授致詞指出,星雲大師是當代傑出的華人佛教領袖,人間佛教思想的踐行者。《星雲大師全集》簡體版的出版不僅是兩岸佛教界的一件大事,也是兩岸炎黃子孫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盛事。 北京大學佛教研究中心名譽主任樓宇烈教授進行主題發言,釐清了宗教的概念問題,及近代人對宗教理解的變遷,在此基礎上反思人間佛教在當代的價值和意義、《全集》出版的歷史意義。他指出,佛教一開始就是「教化」的宗教,從來不把世間的追求和出世間法對立起來,比如經文中明確寫到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似求兔角」。佛法在今天,應該面對世間,面對當今時代。 隨後與會專家學者分別從星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