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當彌勒遇到彌陀」 淨土論壇啟發淨土信仰真義
專於彌陀淨土的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陳劍鍠教授主講,在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覺培法師主持,精彩的問答之間,引領現場近250位大眾契入彌陀淨土和彌勒淨土的莊嚴及其信仰真義。 圖說:佛光山叢林學院學生聆聽「當彌勒遇到彌陀」淨土論壇。 圖/佛光山叢林學院提供 陳劍鍠教授點出,「信、願、行」是踏入彌陀淨土大門的通行證,不僅要相信,還要真信,如銅牆鐵壁,亦如滂沱大雨也打不濕、淋不透的相信。他認為,求生西方不是去享福,而是去修行,若抱持逃避五濁惡世的心態求生淨土,就無法成就,因為極樂世界是大乘菩薩道場,要發「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菩提心,為攝受眾生而去,強調淨土法門是自利及利他。 王雪梅教授點出,彌.....
佛心企業 移地教學的自覺式管理文化
成五年即榮獲日本百大景點與伊香保十大名勝之譽。這就是人間佛教的管理學,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思想。 佛教經典如何運用於管理學?妙凡院長講說《維摩詰經》管理學,說明市場、通路,就如經云:「佛言:寶積!眾生之類是菩薩佛土。所以者何?菩薩隨所化眾生而取佛土。」群眾在那裏,成就就在那裏,以直心、深心面對人事物,才能隨其心淨則國土淨,心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 課程特別邀請跨國際企業的立明集團總裁劉招明賢伉儷,談「從商之道與人間佛教的共融」,分享夫妻共創事業經營之道。談到自身成功的經驗是秉持著做生意與做人一樣的道理,要有情有義對待客戶,並以廣結善緣的心胸與對手相同時時奉行佛光山四給信條「給人信心、給人歡喜.....
學者與行者探討《金剛經》 共論安心與成佛
如何保持不退心?如何安心?因此,這部經講述下來,其實就是安心的法門。 談到《金剛經》的核心思想,李教授引用經文中以「布施」及「佛的身相」兩組譬喻,反覆說明「無相安心」及「無住為本」的概念:「離一切相,生清淨心」,深入淺出點出《金剛經》的人生觀及世界觀。 追隨星雲大師出家32年的覺誠法師,提到《金剛經》中的「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作了一番經驗談:當初調往巴西前,大師叮嚀:「你是一個橋梁,記得到了那邊,要讓芸芸的眾生,就是這些巴西人,有機會學習到佛法。」於是,在巴西十餘年間,不只一次遇上帶著槍彈的搶劫,心中萌發的念頭反而是:「我度不了你這些可憐的邊緣人,我去度你的孩子總可以吧!」由.....
《阿含經》佛陀的修行弘法日記
出「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第五堂課「《阿含經》的修行觀」,邀請佛光山都監院二單書記慧讓法師,及浙江省社會科學院哲學所所長陳永革教授主講,主持人是三好體育協會副秘書長慧功法師。 《阿含經》是原始佛教佛陀的生活記錄,後來經由弟子結集為《阿含經》,這部由很多小經彙集而成的《阿含經》,具有180多卷,內容包含了世界觀,人生觀、修行實踐的方法綱目。 對《阿含經》有深入研究的陳永革教授指出「阿含」梵語 Āgama 是教規、教本之意,意指阿含兼具教法之本,經藏之源,聖典之集,是一切佛法的本源,具有根本性和奠基性,在意義上是佛教相承相傳的教法與教說,是傳承釋迦教法的聖典結集教法之本,同時也是釋迦時代最具有代表性.....
《勝鬘經》的佛性觀 認識如來藏
」。由渥太華佛光山住持永固法師主持,邀請佛光山美國西來寺住持慧東法師,以及上海大學文學院教授程恭讓教授擔任與談人,共同探討《勝鬘經》的如來藏思想,並從人間佛教的視角來理解《勝鬘經》,將經文的理論落實在生活中實踐。 程恭讓教授指出,「佛性論」思想是整個佛教教法義理學思想的重要基石。《勝鬘經》全名《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是大乘佛教「如來藏」義理學的「宗經」之一,是「如來藏」思想的一部原創性大乘經典。 程教授從梵文來說明「如來藏」可以作二種解讀,一是如來胎藏,也就是如來的嬰幼兒狀態,一是如來的子宮,也就是孕育如來的東西。因此如來藏具有「生命性、過程性、超越性」的特殊意義。 程教授也從梵文來說.....
佛光大辭典英譯 佛教研究新利器
人間通訊社 佛光大辭典英譯 佛教研究新利器 【人間社記者 李生鳳 大樹報導】 一部擁有數萬筆詞條的辭典全數翻譯英文,工程何等浩大,所投入的人力、物力、時間難以想像;而這當中,又會產生多少困難必須克服?佛光大辭典英譯計畫最高學術顧問、柏克萊大學佛學榮譽教授Dr.Lewis R. Lancaster,於佛光大辭典英譯人才第二次培訓課程表示,中譯英相對比較困難,但如果完成最佳的英譯版本,對於佛教弘傳將會帶來劃時代的貢獻。 佛光大辭典英譯計畫翻譯人員及義工招募培訓.....
臺灣佛教論壇佛光大學召開 探討臺灣佛教跨域移動
學佛教學系、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與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協辦 之「第二屆台灣佛教論壇:台灣佛教的跨域移動」,11月3日至4日佛光大學雲水軒舉行。 法鼓文理學院、玄奘大學、佛光大學、慈濟大學、圓光佛學院等校師生百餘人齊聚一堂,線上則有來自中國大陸、馬來西亞、印尼、越南、澳洲、美國等60餘人參與。十方大眾共襄盛舉,討論熱烈。 開幕式上,佛光大學董事長慈惠法師 致詞提到,佛陀在印度遊化弘法就是跨域移動的展現,這種弘法利生的積極精神貫穿了佛教二千年的歷史,而臺灣佛教在歷史中與不同地域的人們、宗教、文化、習俗等各面向產生互動交流,藉本次論壇可以讓人們更清楚地體認到台灣佛教的多元與精采。 佛光大學校長何卓飛 表.....
佛塔與經典對論 蘭卡斯特探討金剛經含義與結構
圖說:佛光山大眾和叢林學院學生聆聽蘭卡斯特教授講說「金剛經的含義與結構」。 人間社記者李生鳳攝 人間社記者 李生鳳 大樹報導 佛塔與經典對論 蘭卡斯特探討金剛經含義與結構 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的英文佛學講座,3月4日晚間邀請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東亞語言學系終身榮譽教授路易斯‧蘭卡斯特(Prof. Lewis Lancaster),以「金剛經的含義與結構」為題,探討在《金剛經》中,佛塔和經典的對論,演講以全英文演說.....
《佛光大辭典》美國英譯團隊 正式啟動
辭典》美國英譯團隊 正式啟動 柏克萊大學教授Lancaster,12月3日在西來大學說明翻譯《佛光大辭典》英文版計畫,逾20人出席,西來寺監院滿光法師與滿敬法師、滿貫、知宣等法師,及西來佛教書苑3位學生也前往聆聽。 Lancaster教授受委託擔任佛光大辭典英譯學術最高顧問,此次特別帶領西來寺義工參與翻譯工作。他講解翻譯工作的困難,以及著手的方式、技巧,並指導大家如何善用網頁,如SAT Daizokyo Text Database、Google Ngram、Google Translator和Korean Catalogue Muller等,把中文翻譯成淺白易懂的現代英文。 教授請現場與會者嘗.....
「宗教實踐與星雲大師文學創作學術研討會」 宜興大覺寺登場
圖說:星雲大師和參與「宗教實踐與星雲大師文學創作學術研討會」的學者合影。 人間社記者周雲攝 為佛教一生寫作不輟 人間社記者 知聞、應嬌 宜興報導 「宗教實踐與星雲大師文學創作學術研討會」 宜興大覺寺登場 以文學弘揚人間佛教 「宗教實踐與星雲大師文學創作學術研討會」由武漢大學文學院、武漢大學中國宗教文學與宗教文獻研究中心、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共同主辦,9月13日至14日在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舉行。來自台灣大學、佛光大學、南華大學、中山大學、香港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南開大學、四川大學及中國社會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