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論文發表會 宜興大覺寺開幕
間佛教研究院妙願法師,受邀出席此次發表會。來自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中央民族大學、武漢大學、西北大學、南開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大學的十多名碩博俊彥參加並發表論文。 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是星雲大師為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培養未來佛教人才,鼓勵青年學者研究人間佛教所創設,已成功舉辦三屆。今年活動自3月啟動以來,近百名碩博士報名參與,經過遴選、開題、寫作、評選,今日得以成功發表。 開幕致辭中,程恭讓教授介紹,大師為傳承中華文化和佛教文化,培養佛教人才,創設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意義深遠。他鼓勵青年在國家實現文化復興之路上要有所擔當。王雪梅教授認為,此次論文發表不僅是寫作獎學金的結束,更應是今.....
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題報告會 開展多元新思惟
圖說:2017傳承中華文化—人間佛教寫作獎學期開題報告會在上海星雲文教館舉行。 圖/知玉提供 人間社記者 黃凱 上海報導 圖說:人間佛教研究院主任程恭讓教授講評。 圖/知玉提供 圖說:參與開題報告會的青年報告論文。 圖/知玉提供 圖說:華西師範大學教授王雪梅勉勵青年。 圖/知玉提供 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題報告會 開展多元新思惟 圖說:妙凡法師講評。 圖/知玉提供 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的「傳承中華文化-2017年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題報告會」,6月9日在.....
人間佛教論壇 — 菩薩情懷的善巧方便
學院程恭讓教授、西華師範大學王雪梅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溫金玉教授應邀擔任論壇與談人,現場蒞臨嘉賓有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所所長暨中國宗教學會會長卓新平教授賢伉儷等二百多人。 慧得法師在論壇上為大家分享了星雲大師一生弘揚人間佛教事業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善巧方便智慧。他指出:大師一生注重細行,踐行三好四給,強調平等的菩薩精神,這一切都是大師善巧方便智慧和菩薩情懷的深澈彰顯。 溫金玉教授回顧了與星雲大師以及佛光山結緣的經歷,深為大師精進不懈、努力弘法的的精神所感動。其後溫教授又從佛教戒律中國化的角度,對菩薩行者在弘揚佛法過程中所應具有的善巧方便智慧與所應堅持的基本原則作了深入闡述。 王雪梅教授從自己長期從.....
人間佛教座談會 學者雲集 開展研究新視野
流與禪宗〉、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永本法師的〈淨‧靜‧境‧竟──禪修之道探討〉、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陳劍鍠的〈人間佛教的管理心法〉、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教授李玉珍的〈重訪聖地復興佛教──星雲大師與印度〉。 第一場座談呈現人間佛教和其他學科的對話。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院長賴品超以中英文在Google搜尋佛教、和解、Buddhism、Reconciliation等關鍵字,比較佛教與天主教、基督宗教的寬恕與和解,發現宗教對話的確可在化解國際衝突與暴力中扮演重要角色。江南大學宗教社會學研究所所長鄧子美,從哲學與佛學的角度釐清科學與人文的關係,建議用善知識引導高科技,以中道智慧駕馭技術運用,.....
首屆人間佛教翻譯論壇 科技建構現代譯場
經場。 12日在麻竹園法輪堂舉辦開幕式,《佛光大辭典》英譯計畫總召集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表示,透過論壇探索佛光山在21世紀所扮演的角色,並跨越語言的隔閡,從英文延伸至其他語言。期許從星雲大師給予的「語言現代化、科技弘法、修持現代化、寺院學校化」四個方向努力。 人間佛教學術論文全球翻譯計畫總召集人、南天大學人間佛教中心主任覺瑋法師則說,佛教的發展乍看之下很興盛,然而從世界觀來看仍然很渺小,大家的使命就是讓法輪常轉。並叮嚀大家筆記型電腦不離身,隨時實作,「因為這是一場理論與實踐並進的論壇」。 此次邀請到的資深佛典及翻譯專家,有漢傳大藏經專家、加州柏克萊大學榮譽教授蘭卡斯特,漢譯《.....
人間佛教研究院成立 西方弘法里程碑
人間通訊社 人間佛教研究院成立 西方弘法里程碑 【人間社記者 真裕、常樂 洛杉磯報導】 西來大學「星雲大師銅像」暨「人間佛教研究院」揭幕典禮10月18日於校園廣場舉行。校長張錫峰、佛光山西來寺住持慧東法師、人間佛教研究院主任Dr. Jane Iwamura,和柏克萊大學榮譽教授蘭卡斯特博士(Dr. Lewis Lancaster)共同剪綵。逾百位法師、教授、學生和佛光人見證歷史時刻。 星雲大師銅像以青銅鑄造,高2.3公尺,基座1.5公尺,由郭玄昌和羅曉靜設計。張錫峰向各位來賓闡述此次典禮對於西.....
天普大學人文藝術學院講座 探討慈悲與包容面向社會的力量
天普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宗教系副教授馬德偉教授之邀,講述「慈悲與包容:社會動盪與政治兩極化的出路」。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天普大學人文藝術學院講座 探討慈悲與包容面向社會的力量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致贈星雲大師的《心經》墨寶卷軸予Marcus Bingenheimer教授。 【人間社 李苑嫣 賓州費城報導】 2024年10月7日,財團法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應美國天普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宗教系副教授Marcus Bingenheimer之邀,於該系所講演,主題為「慈悲與包容:社會動盪與政治兩極化的出路」。妙光法師分享在社會與政治動盪中,如何應用佛教的慈悲與包容來應對當前的挑戰。參與者主.....
趙氏廷箴懷芳佛學講座系列英文論壇 談佛教待人與待己的慈悲
,而是需要透過道德修養與自律來培養。亦分享一所舊金山高中,通過禪修課程轉變校園文化的成功經驗,表示慈悲的實踐可以為學校及社會帶來正面的影響。 論壇最後,佛光山贈送人間佛教英文書籍給校方,有今年新出版的星雲大師著《佛法真義》英文版套書、《星雲說喻》英文版、蘭卡斯特教授新著《邂逅佛教》等。亦贈送星雲大師墨寶卷軸給麻省理工學院院長以及各位校方代表,以示感謝。 此次論壇意義深遠,為現代社會慈悲的實踐提供寶貴見解和經驗分享,主辦方期望未來能繼續推動更多此類活動,促進慈悲理念的廣泛傳播。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代表贈送星雲大師墨寶「雲水禪心,祥和歡喜」給麻省理工學院院長Melissa Noble.....
佛教解經學與人間佛教教義體系學術研討會圓滿舉辦
容。他指出,在佛教中人人皆可解釋佛經,例如法師為了宣揚教義而闡釋佛經,學者們為了探究真理而詮釋佛典,這都體現了佛教的開放與平等精神,尤其基於緣起性空的特質,這對解經學的發展至關重要。妙凡法師回憶起當年星雲大師因腦溢血住院,致使團隊難以請示《星雲大師全集》的編纂問題。當時法師在強調「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識,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的原則,做為《全集》編纂的基本原則。同樣地,「四依止」也是解經學的關鍵要點,也是大眾思考佛陀本懷和星雲大師思想的切入點。更重要的是,佛陀曾教導弟子要以切近民眾的語言宣講佛法,讓大家「聽得懂」。星雲大師也說「但願眾生得離苦,也為自身求安樂」,這說明佛教要能回應人心需.....
美國萊斯大學佛學講座 慈悲是內在平靜與人際和諧的基石
而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慈悲是一種選擇 從己做起 生活無處不是檢視自我內心和體驗佛法智慧的生命成長之旅。妙光法師以自己15歲移民澳洲,因語言障礙和文化差異而在學校遭遇霸凌的經歷為例,分享佛教信仰和恩師星雲大師的智慧如何引領她。面對環境的不友善和內心恐懼,過程中多次想對欺負者惡言相向,然而星雲大師講述的「一半一半的世界」讓她學會忍耐,提醒她要保持平和,乃至用創意的方式克服外界給予的挑戰。經過一次次的堅持,最終獲得同學的接納與尊重。妙光法師表示,慈悲不僅是一種情感或態度,更是個人主動選擇的行為。她很感念自己忠於自己回應困難方式的選擇,另也引喻《法華經》的「火焰化紅蓮」,鼓勵大家在生活中培養慈悲與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