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阿含經》佛陀的修行弘法日記
經》,具有180多卷,內容包含了世界觀,人生觀、修行實踐的方法綱目。 對《阿含經》有深入研究的陳永革教授指出「阿含」梵語 Āgama 是教規、教本之意,意指阿含兼具教法之本,經藏之源,聖典之集,是一切佛法的本源,具有根本性和奠基性,在意義上是佛教相承相傳的教法與教說,是傳承釋迦教法的聖典結集教法之本,同時也是釋迦時代最具有代表性的聖典的總集彙編。陳教授認為《阿含經》的特色,分成四點,一、經典中的經典/根本佛典、原始佛典。二、三乘共法,人間共學、共修、共行之法。三、具有佛法的本源性,更體現聲聞的追隨性。四、呈現佛陀及其聲聞弟子修學的生活場景。五、內容廣泛,對象多元,聞法親近。六、體現原始佛法修學.....
《佛光大辭典》英譯培訓 前進舊金山
的嚴謹,也了解英譯《佛光大辭典》一絲不苟的工作流程,更通過交流提升自己的佛學素養。 最後一天下午工作坊圓滿,三寶寺妙忠法師勉勵義工要發恆常心,共同圓滿這項有歷史性的英譯計劃,並希望大家在過程中也能深入佛法,在佛學上更有進一步的學習。妙忠法師表示,翻譯不離修行,不但要理解每個名相背後的因緣,更要懂得與人處事的美德,團隊溝通的技巧,才能真正達到培訓的目的。 圖說:蘭卡斯特教授特別強調星雲大師對《佛光大辭典》英譯計畫的目的與期許,表示此計畫不但有學術價值,更能讓佛教在英語界普及化,讓人人都能理解佛教的義理。 人間社記者心穎攝 《佛光大辭典》加州英譯工作坊1月19至21日在美國舊金山三寶寺舉行,由佛光.....
隨順根機《法華經》善巧方便接引有道
離染著,佛說,我從成佛以來,用種種因緣、譬喻,廣泛演教,通過無數方便,來引導眾生,令離諸著。第二,離著後,使眾生「離苦得樂」的歡喜心,即是「法喜」,第三,透過善巧方便,令眾生得一切種智。 慧屏法師則從佛法的學習和實踐上,提出對善巧方便的理解,他表示,看見並給予眾生當下所需要的,然後引導他獲得更美好、圓滿的一個未來,就是善巧方便。善巧方便是慈悲跟智慧的融合,慧屏法師引述星雲大師的觀點說:我們在做任何事情,如果遇到困難,要不然就是慈悲不夠,要不然就是智慧不夠。所以,他認為善巧方便其實就是解答。能夠力行善巧方便,實際上就是跟諸佛菩薩的願心相應,就是在實踐了。 對於《法華經》中的善巧方便,如何運用在修.....
《星雲大師全集》贈書儀式暨座談 北大舉行
概念問題,及近代人對宗教理解的變遷,在此基礎上反思人間佛教在當代的價值和意義、《全集》出版的歷史意義。他指出,佛教一開始就是「教化」的宗教,從來不把世間的追求和出世間法對立起來,比如經文中明確寫到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似求兔角」。佛法在今天,應該面對世間,面對當今時代。 隨後與會專家學者分別從星雲大師詮釋、開創與改革傳統佛教,結合理論和實踐發揚人間佛教的卓越貢獻,及大師在全球佛教界的定位、對當代和未來佛學研究的影響等議題,展開廣泛而深入研討。學者細數大師具體踐行的成就,致力將人間菩薩道推展至全球的非凡功績,與《星雲大師全集》記述的般若文字輝映,大師是當代人間佛教「知行合一」.....
《華嚴經》圓融思想的實踐 善用其心
「七處八會」或「七處九會」的不同說法。內容在宣說菩薩的修行過程,可以從「次第行布」及「圓融相攝」兩個角度理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以及「淨行的價值:如何善用其心」等,都是本經的重要內容。 邱教授指出,佛法以「圓」來說明宇宙人生,理要圓,事要圓,理事皆圓,事事皆圓,這也就是《華嚴經》所倡明的四法界。星雲大師對《華嚴經》圓融思想闡釋有:「理事無礙就是人間佛教」、「圓融無礙就是圓滿人生」、「為人處事的準則,要做到處事圓融」。又引用《迷悟之間・養量》:「經云:『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你能把虛空宇宙都包容在心中,那麼你的心量自然就能如同虛空一樣的廣大。」顯現星雲大師為人處世的圓融智慧。 如常法師以〈華嚴.....
自覺式管理文化課程開學 打造管理學的最高管理心法
是利益他人」。 最後,陳劍鍠教授為學員做課程介紹及師資簡介,為期四個月的課程,包含「自覺式管理經典」、「自覺式人才管理與組織績效」、「自覺式管理企業禪」、「自覺式創新力思維與智慧資本」,陳教授指出,把佛法自覺的觀念應用在企業組織或自我生命都相當重要,「要先理解,才能運用」。此次課程不僅結合佛教管理理論,更能從法師的修持中看到「自覺」心法的實踐。「求學如叩鐘,不叩不鳴」,陳劍鍠期勉學員,把握課程中每一次交流的機會,踴躍提問與學習,希望人人開啟智慧、提升自我,如此才能在一期一會的課程中,以自覺開創人生最大的成效。 自覺式管理課程開學典禮 「自覺式管理文化課程」開學典禮嘉賓 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