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人間佛教觀音信仰論壇 開放報名
任永本法師、東華大學台灣文化學系教授李世偉主講,邀請佛光山叢林學院院長妙南法師主持,從觀音信仰的歷史傳承談起,敘說觀音信仰的流變。 10月8日推出第三場次「有形可感:觀音信仰的形象與神韻」,禮請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成功大學副校長陳玉女教授主講,邀請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主持,透過觀音菩薩莊嚴的形象與神韻,引領大眾感受觀音菩薩慈悲的力量。 歡迎大家踴躍報名,與善知識一起深入法海。 人間佛教思想專題 觀音信仰 「觀音,半個亞洲的信仰」。2022年起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與佛館、叢林學院共同舉辦「觀音信仰」論壇,三月份起從「經典、歷史、藝術」的視角,帶您走入人間佛教的觀音信仰。.....
聘任陳登翔博士為人間佛教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登翔博士為人間佛教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佛光山拓展歐洲弘法已逾三十年,成就斐然,如何為人間佛教在歐洲的本土化經驗進行系統性研究,是一份迫在眉睫的文化使命。為此,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秉持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理念,致力於系統性記錄人間佛教的現當代發展,於今年2月延攬德國法蘭克福大學社會學系博士畢業的陳登翔博士為本院助理研究員,擔任佛光山歐洲弘法史的專書寫作計畫主持人。 陳博士的研究專長是宗教社會學、社會心理學和質性研究方法,近年關注佛光山的相關研究,曾任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兼任助理教授、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目前是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的訪問學人,也是該所「南臺灣區域社會」「多元宗教與社會」研.....
人間佛教學第四堂課 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
「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由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永本法師主講,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院長郭朝順主持。 人間佛教研究院 人間佛教學第四堂課 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 【懷念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學十堂課第四堂課 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 星雲大師要大家直下承擔「我是佛」。這是基於人人皆具清淨、平等之本性,而人間佛教的「三好、四給、五和」是《法華經》正是菩薩道的現代實踐。 《法華經》說「成佛非難」,能夠落實行佛,不斷修持,成佛並非遙不可及。 宋滌姬高雄報導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的線上課程「【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6月1日在線上播出第四堂課「人間佛.....
懷念星雲大師第六堂課「星雲大師人間佛教與現代管理實踐—探索性的研究」
「星雲人間佛教與現代管理實踐——探索性的研究」,由南華大學宗教所黃國清教授主講、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侯坤宏教授主持 【人間社 宋滌姬 高雄報導】 懷念星雲大師第六堂課「星雲大師人間佛教與現代管理實踐—探索性的研究」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的線上課程「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第六堂課「星雲大師人間佛教與現代管理實踐—探索性的研究」,邀請叢書作者南華大學宗教所副教授黃國清8月1日線上開講,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教授侯坤宏擔任主持人及與談人。 黃國清老師分析現代管理學是相對成熟的學科體系,但現代學院管理訓練存在「管理者成熟人格的養.....
佛光西來學校菩提學子座談 以佛法智慧應對現代挑戰
,該如何處理侵入性思維 (intrusive thoughts)?」妙光法師以「最好的朋友送了一個巨大熊玩偶」為例,說明當下的喜悅可能會隨之帶來困擾,鼓勵學子分享自己的應對方法。藉此啟發他們運用創意轉念,認識到雖然無法改變外在環境,但可以透過選擇接收的資訊來保持內心的平衡與正念。 菩提學子Alice Wang 問道:「在美國以基督教為主流的社會中,當面對不同信仰時,應該抱持什麼樣的態度?」妙光法師引用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一半一半」智慧,闡述世界本是平衡的一半一半,例如白天與夜晚。他鼓勵學子運用智慧創造空間,尊重並包容彼此不同的生活方式。 90分鐘的座談會在充實的交流中不知不覺地結束。菩提.....
開創研究新契機 「以法相會─寶寧寺、毗盧寺明、清代水陸畫展暨學術研討會」登場
畫展暨學術研討會」,11月21日起在佛光山舉行兩天,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以「沒有門檻的殊勝國宴」形容水陸法會的大慈悲心量,而且畫展和學術研討同時在佛光山舉行,參與者可以大飽眼福和耳福。 配合日前在佛陀紀念館展出的「以法相會─寶寧寺、毗盧寺明、清代水陸畫展」和即將登場的「佛光山萬緣水陸法會」,佛光山文教基金會、人間佛教研究院和南華大學聯合舉辦學術研討會,邀請兩岸、韓、日、美等地學者同台交流研究心得,希望能提昇宗教儀軌與藝術研究成果。 開幕儀式在傳燈樓舉行,學者專家和聽眾坐滿會場。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名譽教授林保堯表示,近20年水陸法會在台日漸盛行,從南朝發展的法會儀軌和藝術圖像,其歷史意義、在台演變,.....
有法可依 首場觀音信仰論壇登場
觀音信仰論壇現場大眾合影 人間社記者 丹齡 高雄報導 觀音信仰論壇線上、線下同步舉行。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佛陀紀念館,叢林學院,觀音信仰 主講人心保和尚(圖左),主持人妙凡法師(圖右)。 主講人西北大學玄奘研究院院長李利安教授 有法可依 首場觀音信仰論壇登場 現場與會大眾 有法可依 首場觀音信仰論壇登場 【人間社記者丹齡高雄報導】 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與佛光山佛陀紀念館、佛光山叢林學院共同舉辦的「觀音信仰」系列論壇,3月12日在法寶堂舉行首場講座「有法可依:觀音信仰的經典與法門」,禮請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
「當彌勒遇到彌陀」 淨土論壇啟發淨土信仰真義
就,依彌勒菩薩的本願──修五戒十善,發菩提心與持之以恆的精進,就能進入彌勒淨土,他表示,慈悲的禪定就是彌勒淨土,彌勒是未來佛,關注現實且不離世間,從彌勒菩薩的身上,能充分體現出佛陀本懷人間淨土的思想理念。 對於如何建構人間佛教的藍圖和實現人間佛教的理想,陳教授就人間佛教的建構提到,一切都是心的問題,一分清淨一分積累,先從身心淨化才能有資糧得生淨土。王教授表示,人間淨土和彌勒淨土很相應,我們要在人間修持五戒十善,發慈心、忍辱,以成就未來的淨土。 覺培法師勉勵眾人要將佛法落實在生活中,即要累積資糧與福德,奉行五戒十善且忍辱與精進並持,更期許任何修行人可以厭離貪瞋癡,卻不可厭離世間,應從心開始淨化,.....
企業家齊聚揚州鑒真圖書館 共修「禪·自覺式管理文化課程」
大師創辦鑒真圖書館的初心,並寄語學員:「入寶山不空手而歸」,希望大家能將所學落實於生活、事業與家庭,達成自我實現與社會價值的雙重成就。 李達芳老師強調,在浮躁的現代環境中,「自覺式管理」結合「三好」理念(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有助於企業領導找回內心的寧靜與管理的根本。 妙願法師則以《華嚴經》「五十三參」為喻,指出生活處處是修行,勉勵學員以開放心態向同修、向生活學習,在日常點滴中體悟佛法、共修菩提。 由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學EMBA(中文)項目與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聯合主辦的「2025禪·自覺式管理文化課程」,於4月10日至14日在揚州鑑真圖書館隆重舉行。課程致力於融合中.....
學者與行者探討《金剛經》 共論安心與成佛
如何發成佛之心?如何保持不退心?如何安心?因此,這部經講述下來,其實就是安心的法門。 談到《金剛經》的核心思想,李教授引用經文中以「布施」及「佛的身相」兩組譬喻,反覆說明「無相安心」及「無住為本」的概念:「離一切相,生清淨心」,深入淺出點出《金剛經》的人生觀及世界觀。 追隨星雲大師出家32年的覺誠法師,提到《金剛經》中的「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作了一番經驗談:當初調往巴西前,大師叮嚀:「你是一個橋梁,記得到了那邊,要讓芸芸的眾生,就是這些巴西人,有機會學習到佛法。」於是,在巴西十餘年間,不只一次遇上帶著槍彈的搶劫,心中萌發的念頭反而是:「我度不了你這些可憐的邊緣人,我去度你的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