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內心和平與和諧之道 解鎖佛教慈悲與智慧
持獲得內心的平靜。提出回歸佛陀的教法,修持「四攝法」中的「布施」、「愛語」、「利行」與「同事」,是應對生活困難的法寶,並指出:「人間佛教的核心在於實踐佛陀所行,為眾生服務。」 他還提到,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就是一位真正的人間菩薩,即便在90高齡中風後,仍以堅強的意志每天書寫病後字,為貧苦學子籌募教育經費。他超越了身體的病痛,始終心繫眾生,經常詢問「我還能為你做什麼?」他的慈悲與智慧,鼓舞著無數人。 在互動環節,妙光法師鼓勵一位經歷重大傷痛的聽眾,溫柔且堅定地說:「永遠不要停止相信,也不要停止嘗試,哪怕是從微小的行動開始,都值得去努力。」 最後,妙光法師總結說,此講座旨在探討如何通過慈悲的理念.....
人間佛教學第二堂課 宜蘭弘法十年記——青年星雲的人間佛教之路
佛教之路」由闞正宗教授主講,簡瑞瑤教授與談。 人間佛教研究院 人間佛教學第二堂課 宜蘭弘法十年記——青年星雲的人間佛教之路 【人間佛教學第二堂課 宜蘭弘法十年記——青年星雲的人間佛教之路】 闞教授認為星雲大師不斷開發新的弘法方式,吸引年輕人學佛,為佛教培養人才。 闞教授說明:星雲大師在中國大陸時期,首次遇見提出「人生佛教」的太虛大師,深受啟發,知道自己需要有新思惟、新觀念,要重新估定世間的價值。 課程影片 人間佛教學 文/宋滌姬高雄報導 星雲大師在創立佛光教團前,曾在宜蘭弘法十年,奠基佛光山未來人間佛教的基礎,重要性不言可喻。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的線上課程【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
第九屆人間佛教青年學術研討會閉幕 學術研究向前有路光明在望
學習到觀照自身、共鳴他人的處事方法。武漢大學文學院博士生李程蔚認為,這是一次學術的碰撞與交流,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與昇華,在活動中獲得友誼與歡喜,帶來前行的力量。 中國人民大學宗教學系博士生邱麗莎表示,星雲大師及人間佛教幾乎與每個學術領域都有接軌,蘊含極為豐富的學術資源,人間佛教的議題也將成為她未來的研究方向之一。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博士生齊勝利分享,研討會讓他感受到人間佛教的踐行,師長們具體而微、面面俱到的點評,使他領略到學者的深厚學養,同時拓寬自身的學術視野。 此次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的評定結果,有4人獲特等獎、11人獲一等獎、14人獲優等獎。王雪梅對獲獎青年表示祝賀,她感恩人間佛教獎學金與大覺.....
第九屆人間佛教青年學術研討會 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開幕
過人間佛教青年學術研討會,從中瞭解年輕學者的研究前沿,自己受益良多。同時讚歎主辦單位多年堅持舉辦青年學術研討會過程中付出的人力、物力與心力的辛苦,希望大家積極進步,共同成長。 大覺寺都監妙士法師提及,星雲大師最重視的是青年,青年是國家的棟樑和未來,是傳統的繼承者和未來的開創者。大師在建設大覺寺時就曾提及,大覺寺不僅是一間寺廟,同時也承載了教化的功能,因此大覺寺有獨特的建築風格。妙士法師希望青年學者能在大覺寺的空間中發掘大師的人間佛教性格以及他對人間佛教的實踐,並鼓勵參加青年學術研討會的同學,能夠在佛光祖庭放鬆心情,寫好論文。 由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鑑真圖書館協辦,.....
第二期佛教口譯工作坊 發心傳遞佛法智慧
口譯經歷,因此課程著重於口譯技巧、策略及實務練習,特別邀請專長中英會議口譯及雙語主持暨「Grace聊口譯與國際溝通」版主黃致潔老師、臺灣大學翻譯碩士學位學程吳茵茵助理教授、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暨星雲大師隨侍翻譯妙光法師及佛光大學佛教學系主任鄭維儀教授為學員授課,講師們融合自身的豐富經驗,深入淺出的教學,並在實際操作後與學員深度交流、反饋。 黃致潔老師與妙光法師聯袂教授口譯技巧「換句話說」,作為口譯實務的應對策略,黃老師建議學員,在口譯現場面對資訊可以先分類、再描述,將專有名詞或詩文以較方便理解的方式翻譯,達到語言的溝通效果。妙光法師則從佛教口譯的角度,提出六個應對策略:保留原詞、描述和解.....
第二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研討會 兩岸激盪智慧火花
圖說:第二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在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舉行,圖為開幕式。 人間社記者周云攝 人間社記者 妙普 江蘇宜興報導 圖說:第二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在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舉行,大覺寺都監妙士法師歡迎各位學者與會。 人間社記者周云攝 圖說: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程恭讓教授。 人間社記者周云攝 圖說: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院長賴永海教授。 人間社記者周云攝 圖說:第二屆星雲大師人間.....
文心雕佛 懷念星雲大師第五堂課「般若智與菩提心——星雲大師工夫心法研究」
第五堂課「般若智與菩提心——星雲大師工夫心法研究」由華梵大學佛教藝術學系林素玟教授擔任主持人及與談人,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杜保瑞主講。 人間佛教研究院 文心雕佛 懷念星雲大師第五堂課「般若智與菩提心——星雲大師工夫心法研究」 文心雕佛 懷念星雲大師第五堂課「般若智與菩提心——星雲大師工夫心法研究」 林教授期勉大眾多閱讀星雲大師的著作,吸收書中正向能量,以此自我提升與淨化內心。 杜教授說明,在《佛光菜根譚》及《往事百語》中,星.....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圓桌論壇 探討佛教與人工智能
論壇不僅展望科技與佛教的未來,也討論技術快速發展與利益驅動下容易被忽視的議題,為與會者帶來深刻啟發,激發對佛教與AI融合的長遠思考。最後倫敦佛光山住持妙多法師贈送亞非學院院長Gram一幅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心經》捲軸,並邀請大家參訪倫敦佛光山。 妙光法師在論壇中介紹《佛光大辭典》的發展,並推介即將推出的佛光AI英語數位平台。 為深入探討佛教與人工智能(AI)的交匯點,一場別開生面的圓桌論壇於10月12日下午,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Khalili講堂舉行。由倫敦佛教精舍(London Buddhist Vihara)與英國大菩提協會(London MahaBodhi Society.....
見證半個亞洲的信仰 體證觀音的慈悲
悲救難的形象、母性化的轉變、多變且彈性的形象,以及善用民間文藝的形式,讓觀音能夠符合各個時代所需,因應人心對觀音形象重新詮釋,從而創造更多可能性。 長養慈悲願力 除熱惱得自在 永本法師表示,1953年星雲大師翻譯森下大圓所著的《觀音菩薩普門品講話》指出「拜觀音、學觀音,自己也要做觀音」,透過心靈的淨化,善用慈悲的語言、行為,便能捨離煩惱執著,出離世間纏縛,進一步更能學習觀音的傾聽,以慈悲長養願力、以智慧施予無畏,如此便能帶著自己和眾生脫離生死苦惱,在任何因緣都能隨緣自在。 人間佛教具有喜樂性、時代性、利他性和普濟性等特質,如何讓人們以歡喜的角度來看待感應的事蹟?永本法師強調,理解因果緣起,從而.....
東亞學者齊聚 學術交流談佛教開展
教—以佛光山為中心」的會議場次中,發表各自長期努力的論文。各大學者不只融入古今歷史、政治方針、人文教育、文化震撼、以及經律論述等,更發表自身對該領域的觀察及瞭解。 不只在學術層面的體會,李利安教授更將星雲大師這份人間佛教的宗風深植於心,並分享在寺院參訪時,處處讚嘆佛光山「給人歡喜」,更提及佛光人的正知與共識,讓各地道場都能如同本山般堅屹不搖,並透過社會觀察家的本質道出原因,強調統一與堅定信念的重要。 午後的綜合討論當中,邀請到武藏野大學、天理大學、青山學院、早稻田大學等校教授,針對主題場次的發表,紛紛提出自己疑問與評語,教學相長,彼此的互相切磋,眾志一心,將人間佛教的深刻思想植於心中。 美國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