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 學術研討會暢談理論實踐
報思想的建立,但是中國佛教只有一半的佛教,在根本教義上只有消極的解釋,缺乏積極的作為,重視出家,不重視在家;重視出世,不重視入世;重視寺院,不重視家庭;重視山林,不重視都市;重視男眾,不重視女眾。因此佛法的弘傳,不能全面性、普遍性的展開。而人間佛教把這一切融合、完整、圓滿了。本次大會主題是「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希望透過理論與實踐的探討,讓人間佛教不只影響知識份子,也能影響普羅大眾。 程恭讓教授說,佛陀本懷不離人生,佛教不離社會;現代人間佛教為百年漢傳佛教最重要、最重大的動向;星雲大師及其領導的佛光山系統人間佛教,對於現代佛教有卓越、重大的貢獻,值得深入觀察研究。他並指出,當代人間佛教已取得.....
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發表會 大覺寺開幕
,他趣稱自己是「文革一聲炮響出生的」,自幼與佛教結緣,後師從賴永海教授,參與人間佛教研究。 王雪梅教授則鼓勵青年學子為自己而活,「發菩提心,立堅固願。」她認為佛教要處理好與政治的關係,所謂「不依國主,佛法難立」,星雲大師在這方面處理得非常圓融。此外,佛教與文教及大眾的關係也特別重要,因此復興中華文化,佛教不可缺席。 現場青年提問教育問題,依空法師表示,「3歲定終生,家庭教育要從胎教開始」,期勉家長要將佛法融入生活,培養孩子的感恩心、慈悲心,才能讓人格教育愈臻完善。 人間佛教座談會 發揚佛教普世價值 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人間佛教在東亞與東南亞的開展」國際學術研.....
人間佛教首度英文研討會 探討佛陀本懷
、平等也深具生活化及人間化。星雲大師還原人間佛陀的本來面目,以此應用十方,傳揚國際。 法國法華禪寺慧聖法師以第三章〈人間佛教的核心概念〉,討論人間佛教的根本教義。法師強調從傳統至現代的佛教,最重要的是佛法在生活上的實踐。美國波士頓覺謙法師探討第四章〈佛教東傳中國後的發展〉,認識歷史背景有助了解人間佛教的來龍去脈,人間佛教適於社會各階層,從政治人物至平民百姓,都有相互關聯及影響。 妙西法師及知悅法師討論第五章〈當代人間佛教的發展〉。為使人間佛教深耕於西方國家,得考量其人道主義、文化交流及本土化。尤以本土化,為其特別量身打造的弘法方式,才能達到星雲大師「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常流五大洲」宏願。 最後.....
我見我思《星雲大師全集》 具體展現人間佛教
,和大眾合影留念。 人間社記者林靖敏攝 人間社記者 王虹月 大樹報導 2017人間佛教座談會圓滿 成果豐碩具「三高」 圖說:蔡孟樺說,《全集》記錄了當代人間佛教的發展與思想,使人間佛教成為一宗法門,讓佛法的真義回歸到佛陀本懷。 人間社記者蘇清文攝 蔡孟樺以自身擔任《全集》主編的經驗,分享《全集》主要精神,指出大師在《全集》中說明人間佛教以戒定慧為本體、以緣起中道為根本、以群眾需要安身立命的方法為依歸。並謙虛表示,自己只不過是一個人間佛教的隨喜者,不敢以倡導者自居;只是主張弘揚人間佛教,並不是研究人間佛教的學者專家。 「《星雲大師全集》是人間佛教教法的具體展示。」蔡孟樺指出,《全集》十二大類可分.....
國際佛教學術會議 專題討論當代人間佛教
推薦於會議中作專題介紹。 22日晚,人間佛教研究院研究員知悅法師、Arthur Van Sevendonck,首先介紹《世界佛教美術圖典》的出版緣由,是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為讓世人看見佛教文化內涵,獲得佛法的喜悅和利益而特別編製,自2002年起,費時12年編纂,可謂迄今為止世界佛教美術的首次大結集。美術圖典分類彙編,按建築、石窟、雕塑、繪畫、書法、篆刻、工藝及佛教美術人物分成八大類,合計20卷冊。Arthur Van Sevendonck則說明美術圖典的出版,對宗教、歷史、教育、藝術所具有的意義與特色。 「當代人間佛教─50週年之佛光山」圓桌專題討論,由美國西來大學宗教研究系主任Jane Nao.....
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論文發表會 宜興大覺寺開幕
,希望學子珍惜學術因緣。 開幕式後,程恭讓教授舉行《佛不是喪,佛是慈悲、智慧和精進》的主題演講,結合當下網路流行的「喪文化」和「佛系」現象,針對「佛本是喪」的觀點,程教授提出從佛陀本懷的角度出發,闡釋佛法、佛教並不是喪文化。他在演講中介紹,佛陀在古印度種姓制度盛行的極不平等時代背景下,提出眾生平等的世界觀,其本身就是非常積極的思想。《華嚴經》中講到大乘菩薩修行的十個波羅蜜多,程教授總結為:慈悲、智慧和精進。而所有波羅蜜多都是自度度他、自利利人,並沒有一個波羅蜜多是消極頹廢的。他認為,在現代文化環境中,需要以人間佛教傳承、開發佛教的真精神,為社會帶來正能量,這才是對錯誤理解佛教文化的最好回應。 .....
人間佛教論壇 — 菩薩情懷的善巧方便
薩精神,這一切都是大師善巧方便智慧和菩薩情懷的深澈彰顯。 溫金玉教授回顧了與星雲大師以及佛光山結緣的經歷,深為大師精進不懈、努力弘法的的精神所感動。其後溫教授又從佛教戒律中國化的角度,對菩薩行者在弘揚佛法過程中所應具有的善巧方便智慧與所應堅持的基本原則作了深入闡述。 王雪梅教授從自己長期從事的彌勒信仰研究出發,指出彌勒菩薩信仰具有人間性、智慧性和善權性三大特徵。這些特徵與現代人間佛教思想核心高度契應。彌勒菩薩在弘法中常作善巧施設,而星雲大師在弘揚人間佛教過程中亦同樣深具善巧方便智慧,由此可以進一步看出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與彌勒信仰之間的一致性。 程恭讓教授在發言中指出:大乘佛教的本質在於對菩薩.....
人間佛教座談會 學者雲集 開展研究新視野
佛教的討論,為人間佛教論題開展新視角。韓國中央僧伽大學本覺法師連結史蒂芬‧霍金《偉大設計》和《華嚴經‧世界成就品》的宇宙觀,提出〈眾生行業打造的世界成就〉論文。韓國東國大學中文系教授朴永煥從惠能大師「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的理念出發,指出台灣的人間佛教具有「儒佛結合」特徵。 日本駒澤大學佛教學部教授大澤邦由,探討日本檀家制度、喪葬佛教結合的現象,發現檀家對佛教義理無意了解,為此表達憂心。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社會系研究科教授高橋晃一,將唯識學和菩薩道的關係做了梳理。北海道武蔵女子短期大學教授鈴木健太分享對小品般若的研究,體認到和不同信仰、修習不同法門者的和諧互動,包容是關鍵。 人間社記者 蕭惠珠.....
人間佛教研究院成立 西方弘法里程碑
人才」的宗旨創立西來大學,搭起中西佛教的橋梁;27年後,大師雕像矗立在西來大學,象徵人間佛教在西方弘傳的成果。 慧東法師感謝西來大學全體師生的努力,以及大眾對人間佛教的支持。回想佛陀在2600年前,將佛法傳播於印度;而星雲大師以92歲高齡,在全世界創建5所大學、200多間寺院道場,弘法五大洲。西來大學如今成立人間佛教研究院,正是要藉由國際語言英文,引領全世界人士探索佛教的智慧,造就人類福祉,為後人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 蘭卡斯特教授表示,太虛大師是近代最早提倡以人為本的佛教,打開新世紀的大門。而星雲大師以他的遠見,確實地將人間佛教推廣弘傳。經過多年與大師的相處和對人間佛教的研究,教授發現其中無限.....
探討「佛陀本懷」 四川大學舉辦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座談
開會的契機反思佛教與當代社會的問題,為當今大陸佛教提供一個可依循的參考。主辦單位妙凡法師總結表示,人間佛教以戒定慧為本體、以現代群眾所需為依歸(三好、四給、五和)。希望大家以愛護佛教的心深入研究,幫助佛法的弘傳。並鼓勵學者專家投稿《人間佛教學報.藝文》,讓好的思想流布人間,以深入淺出的佛理帶給眾生引導與學習。 圖說:段玉明所長從幾個面向說明佛教的改變。 人間社記者劉樂攝 圖說:佛光山叢林學院院長妙凡法師。 人間社記者劉樂攝 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座談會10月28日首次於大陸四川大學科華苑賓館召開。本次座談會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與四川大學宗教研究所、國家社科基金會重大項目「中國寺觀文化史」課題組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