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藏海無涯‧大藏經通俗講座」首場開講 近600人齊聚佛光山法寶堂
她生動描繪雕版印刷的繁複工序——選木、浸泡、陰乾、刨平、抄寫樣稿、反覆校對、細刻、修版、試印等,每道程序皆精細嚴謹;熟練印工每日可印1500至2000張,新刻版可印數萬次不損。宋代書體更在雕版中融合唐代名家風格,孕育出沿用至今的「宋體字」。 佛光藏珍──走讀金陵刻經處 針對妙凡法師提問佛館展出「佛光藏珍—走讀金陵刻經處」的緣起,如常法師回顧,2016年佛光山藏經樓落成,星雲大師為山門題名「慈悲門、般若門、菩提門」,寓意入佛道以慈悲為始,閱藏啟智慧、發菩提心。 2017至2018年間,長老慈惠法師有意籌辦藏經版本展覽與講座,如常法師遂向時任國家圖書館館長的曾淑賢借展經典寫本。雖歷經諸多挑戰,最.....
人間佛教學第三堂課 人間佛教回傳印度研究
陀見到百姓老病死的痛苦,感同身受,因而出家。星雲大師在印度看到被貧困、種姓所束縛的民眾,感受到當年佛陀的痛苦。大師本著「佛光普照三千界」的願力,以推動文化教育的方式,將佛法回傳印度。 邱教授說明中國從唐代開始,就有佛教回傳印度的紀錄,但這些回傳還不夠圓熟。邱教授又將當代斯里蘭卡的摩訶菩提會以及印度安貝卡「新乘佛教」運動,和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回傳印度做比較。摩訶菩提會雖在地理、文化、語言上有優勢,但弘法經驗較為欠缺。安貝卡帶領民眾大規模集體皈依,40年間,佛教徒增加了 612萬人,但這是為了提高印度低種姓的地位而採取的政治社會運動。星雲大師回歸佛陀對人間的深切關懷,實踐佛教文化的現代轉型和全球傳播.....
佛教解經學與人間佛教教義體系學術研討會圓滿舉辦
教育與文化工作需要長期努力和奉獻,方克有功,今日的解經學研討會正是「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的工作實踐,期勉與會大眾能在此次的發表中,體會佛教解經學的要義。 第一場由李四龍教授發表〈湛然解經與唐代天臺宗立義方式〉,探討唐代天台著名學者湛然在整理和解釋智顗大師著作時,以「判教」做為解經方法。湛然結合問答辯破、專題論義和章句訓詁三種方法,促使祖師的著述成為天台宗的根本典籍。浙江工業大學鄭興中教授則在〈《大乘義章》與解經學:基於教理解釋的視角〉,探討《大乘義章》是如何組織教理,教理解釋的重點是什麼,並分析它與印度毗曇學的差異。這樣的研究有助於更深入地理解唐代天台宗的解經方法,以及《大乘義章》.....
暢談觀音藝術造像人間化的發展與演變
佛法滅亡,南印度普陀洛伽山的觀音道場也消失,流傳到中國後,觀音的形象便逐漸中國化、本土化,最終演變成以浙江普陀山的觀音為信仰代表,也對中國佛教產生了極大影響。 觀音造像的演變 如常法師說明,六朝後期至唐代,由於淨土信仰的流行,淨土觀音也隨之流傳開來。唐代時傳入瑜伽密教,因此也輸入一批密教的觀音造像,其中以千手千眼觀音及大悲觀音最為盛行。隋唐兩宋時期,從印度傳入中國的觀音信仰,主要表現在淨土觀音信仰、般若觀音信仰和密教觀音信仰這三個系統。 就流傳於中土的觀音形象而言,各種不同的觀音故事,也呈現出不同的觀音形象,如常法師將之略分為三大類:佛教觀音、密教觀音與中國化觀音,並簡述三者的不同。 佛教觀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