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人間佛教學第三堂課 人間佛教回傳印度研究
際運作上,要能說印度本土語言,用以溝通及翻譯大師作品,傳播人間佛教思想,招收信徒。還要習慣當地炎熱氣候及遲到習性,做事耐心,並能跟印度各宗教教派尋求共融發展之道。 邱教授分析印度是佛陀故鄉,蘊含信徒對佛教聖地的意義、情感、經驗、歷史、重建、復興的使命。人間佛教回傳印度,提高了佛教的世界格局,促進中印兩國關係,解決現代人類文明困境,為建設人類新文明提供啟示。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回傳印度,不只是國際化進程脈絡的一環,更彰顯普世精神中的佛陀本懷。邱教授總結說:「人間佛教回傳印度,任重道遠,必須繼續進行下去。」 座談會後還播放佛光山印度沙彌學園的影片,敬獻星雲大師。影片中顯現佛光山人間佛教回傳印度,振興印.....
《佛教海線絲綢之路》新書分享 蘭卡斯特教授親述研究里程碑
教授(Dr. Lewis Lancaster)研究緣起、海陸絲路的連結、「佛教大圓環」等八個問題,教授的精闢回答開闊聽眾對佛教弘傳歷史的視野,也為二十一世紀佛法弘揚帶來新啟發。 研究團隊到七個國家的佛教聖地拍攝高畫素3D錄像,為佛教海線絲綢之路研究留下重要記錄。 季風除了推動海上貿易,也是佛教在異地發展的契機,等待季風轉向的佛教商人及其家人,是該港口的首批佛教徒。.....
人間佛教學第二堂課 宜蘭弘法十年記——青年星雲的人間佛教之路
人間佛教之路》的作者、佛光大學佛教學系教授闞正宗主講。主持人為佛光大學專案助理教授簡瑞瑤。闞教授以田野調查取得的第一手資料與舊照片,說明青年時代的星雲大師,如何運用般若智慧與善巧方便,將偏鄉宜蘭打造成佛教聖地,一步步奠定佛光山人間佛教的基礎工程。 闞教授說明星雲大師在中國大陸時期,曾在棲霞律學院、寶華山學戒堂、常州天寧寺、焦山佛學院等地參學、讀書,對於僧格的建立,影響深遠。大師在焦山佛學院期間參加「中國佛教會會務人員訓練班」,首次遇見提出「人生佛教」的太虛大師,深受啟發,知道自己需要有新思惟、新觀念,要重新估定世間的價值。 星雲大師1949抵台,正逢白色恐怖時期,迭遇困境,輾轉於中壢圓光寺、苗.....
開創研究新契機 「以法相會─寶寧寺、毗盧寺明、清代水陸畫展暨學術研討會」登場
博物院副院長李勇主講「山西卷軸水陸畫的調查」,他透過ppt展示山西現存水陸卷軸畫的豐富樣貌,讓聽眾大開眼界。 李勇說,山西是中國佛教文化的重要傳播地,出現過法顯、曇鸞、慧遠等高僧,形成以五台山為中心的佛教聖地,擁有全國最多的古寺院,也成為佛教文物藝術的寶庫。 李勇以山西博物院典藏為例,藏有470幅水陸卷軸,最著名的是創作於明代天順年間(15世紀)的寶寧寺139幅作品,是全國保存最完整的一套,非常珍貴,目前在佛館展出的20幅都是精選,而且是展出數量最多的一次。 李勇表示,水陸卷軸的內容可分為佛陀、菩薩、明王、羅漢、天地諸神及其他靈體,畫幅的大小也依序遞減;而且每幅畫的上頭都有「榜題」,標明懸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