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2017近世東亞佛教的文獻和研究計劃內部工作坊
上對“受齋”修道持不同觀點的爭論。 金程宇教授發表的「稀見明清僧集文獻及其價值」介紹和發掘稀見明清佛教文獻的版本及其價值,期望能夠為學界開發新的議題與解讀。 林鎮國發表「從明末到江戶的《觀所緣緣論》詮釋:真界、智旭、基辨、快道四家註」先是介紹了《觀所緣緣論》東亞的詮釋史進而談論江戶學者的批判性視角,來說明詮釋之間的衝突。 廖肇亨教授發表「黃檗宗初期歷代住持著述論考:從隱元隆琦到悅峰道章」此一研究同時牽涉到佛教、文學藝術、文獻、外交史、海洋史,由此檢視東亞文化意象的形塑與流變。不論從生命經驗的特殊性或異文化體驗的角度,明末清初東渡日本的僧人著作當中都有豐富無比的積澱,更是聯繫溝通東亞文化趨勢與品.....
2018神明聯誼會學術會議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2018神明聯誼會學術會議 活動簡介: 2017年12月25日來自世界各地儒、釋、道及天主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的代表數萬人及二千多尊的神明,共同參與了佛陀紀念館舉辦的「神明聯誼會」;其中,英國東倫敦清真寺、巴西國家聖母院、法國猶太教代表、武當山道教協會,還有香港的黃大仙廟,突破宗教的藩籬前來參會。大家共同見證了「世界神明聯誼會」,以宗教融合,宗教對話,推進和平、和諧,共生共榮的世界宗教交流的實況。緣此, 首屆「2018年神明聯誼會學術會議」邀請各國和台灣學者專家深入探討「神.....
「2020佛法真義——當代佛法實踐與再詮釋」論壇
線上 「2020佛法真義——當代佛法實踐與再詮釋」論壇 講座回顧影片 講題:在近現代中國佛教思想的脈絡中看《佛法真義》 講者:程恭讓教授 (上海大學文學院、道安佛學研究中心主任) 日期:2020年11月6日 (星期五) 影片: https://www.facebook.com/cuhkcshb/videos/3634138113303249 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2021人間佛教思想十堂課
所講座教授 慧開法師 國際佛光會檀講師 趙翠慧教授 時間:10月1日(五) 19:30-20:30 CST 台灣時間 語言:中文/國語 海報:JPG版 講義:〈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信念「生命不死」的現代詮釋〉 網址:YouTube:https://youtu.be/vP8fZrUqlLc (10月1日開放) 微信公眾號:https://mp.weixin.qq.com/s/UVdFow8kO4q10jpNByQE9A 第九堂課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講題:人間佛教的建築觀 講師:佛光山淨土文教基會執行長 慧知法師 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 段玉明教授 時間:9月1日(三) 19:30-20.....
【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之6《星雲人間佛教與現代管理實踐——探索性的研究》
合「佛教」與「管理」二個學術領域進行探討研究。在佛教經論中所教導的核心教法,通常偏向於解脫與成佛的目標,內容比較高深,雖然能夠指導現實人生,但與現代人的社會生活並不易貼近,必須有深通佛法的過來人加以詮釋與連結,佛法方容易為當代世界所用,這正是人間佛教的一大意義所在。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2025年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十堂課
,逢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尤惠貞、浙江大學哲學學院副教授張家成共同與談,講題為「星雲大師是現代人間佛教璀璨的燈塔」,程恭讓將透過對星雲大師思想的論述,從現當代人間佛教發展歷程及全球佛教的發展趨勢,闡釋星雲大師創造的佛教新格局與貢獻,探討人間佛教如何為未來人類文明提供智慧的借鑑。 透過學者對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的詮釋與論證,引導現代人更深度地理解人間佛教的思想內涵與實踐價值。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再次推出兼具學術與人文關懷的講座,做社會大眾的眼目,一起探討佛教亙古彌新的真理,共同推動社會和諧與心靈提升。 Zoom線上會議:https://reurl.cc/O5NKxr 會議ID: 899 3699.....
第一屆近世東亞佛教的文獻和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討會 黃啟江、廖肇亨、黃繹勳、劉國威、林鎮國、Paul Groner(美)、Jakub Zamorski(波蘭)、吳疆、陳一標、闞正宗、金程宇、武春白楊(越)、林佩瑩、陳玉女、吳孟謙、郭朝順、鄧偉仁、釋慧峰、曾稚棉、野口善敬(日)、柳幹康(日)、萬金川、梅謙立(德)、李焯然(新) 研討會緣起: 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佛光大學於2013年4月成立的校級研究單位,以人間佛教的理論建構及探索漢傳佛教之未來方面為發展之目的,致力於跨視域、跨語言的漢傳佛學及其經典之研究,促進漢傳佛教為主體的佛教智慧底蘊與當代學術思潮之對話。為實現此一開放之佛教論學平台,並發掘未來漢傳佛教最可能的發展方向之一的人間佛教的甚.....
第三屆維摩經與東亞文化國際研討會
佛光大學 第三屆維摩經與東亞文化國際研討會 研討會緣起: 佛光大學於一○二年四月成立佛教研究中心,以人間佛教為發展精神,致力於漢傳佛學及其經典之研究,批判地繼承傳統思想,創造地發展當代詮釋,促進佛教智慧底蘊與當代學術思潮之對話,使現代佛學之論述開拓出嶄新的研治格局。為實現此一開放之佛教論學平台,並確立人間佛教所引領的學術指標,佛教研究中心特敦請萬金川教授主持「《維摩經》與東亞文化」大型研究計畫,於2013年10月開始執行此一計劃,並於2014年9月首度召開第一屆維摩經與東亞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匯聚了海內外佛學研究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對《維摩經》的各個層次內容作了深入的探討 。接著.....
人間佛教管理文化--「佛教管理」線上課程
節課,每月一次交流會,四個月(2021年9月~2022年1月)完成課業。 課程時間 課程包括四個單元,每單元為12節課,共48節課。 * 課程皆依編定之時間及日期上課,如有任何調整,課程主辦單位擁有解釋權。 * 如因特別事故或講師請假,課程主辦單位有權更改與課程有關之一切安排。 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財團法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師資陣容(依姓名筆劃排序) 心保和尚,佛光山住持 如常法師,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館長 妙凡法師,財團法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 妙南法師,佛光山叢林學院院長 李傑先生,鴻海集團副董事長 杜保瑞先生,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 林聰明先生,南華大學校長 陳劍鍠先生,香港.....
「人間佛教在東亞與東南亞的傳佈」國際研討會
教與非政府組織(NGO) 「人間佛教在東亞與東南亞的傳佈」國際研討會 香港中文大學 現代民族—國家(Nation-State)在西元16-17世紀的歐洲大陸誕生,接續的啟蒙運動,使得基督宗教與政治權力釋放出公權力和公共領域的主導權,讓民間社會享有自治空間,並與政權之間建立制衡的合作關係。這種相生相剋的概念雖源自西方的現代化過程,但隨著百有餘年的傳播,卻在不同程度上使得亞洲各國予以正視、面對。 宗教傳佈與公民社會講求自主與自治,具有密切關係。宗教自由除了社會成員能選擇信仰自主權之外,亦使宗教能夠成為民間組織,從宗教靈性、文化藝術、教育、學術研究、慈善醫療,到公共政策的探討,皆擁有自主空間。宗教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