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之10「天台智顗與佛光星雲的暢佛本懷」
日期 2023/12/01 地點 Zoom及Youtube線上同步播出 日 期: 12月1日(五) 晚上 7:30~8:30 主講人: 尤惠貞教授/南華大學前學務長 主持人: 林志欽教授/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資訊管理學系教授 加入 Zoom 會議 https://reurl.cc/2Woq94 會議 ID:852 2740 1773 密碼:123456 YouTube 同步線上播出 :https://lurl.cc/q0ziQZ 【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之10「天台智顗與佛光星雲的暢佛本懷」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佛教傳播與語言變化——第14屆漢文佛典語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變化的軌跡,描寫變化的過程,探求變化的原因,總結變化與發展的規律,這是歷史語言學的核心任務。導致語言變化的原因很複雜。在已知的當中,語言接觸最為重要。造成不同語言間接觸的渠道和方式很多,宗教的跨語言跨文化傳播又是其中不能忽視的一種。大規模的宗教傳播,通常要依靠經典的翻譯。經典的翻譯,不論是口頭的還是書面的,本身就是一種語言接觸。任何翻譯作品的語言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源頭語的影響。這一點在通常是外來傳教者將熟悉的源頭語翻譯為不熟悉的目的語的宗教經典的翻譯中表現更為突出。因此,宗教經典的翻譯文本通常會含有超乎尋常的大量原典語言成分。這些成分又成為造成宗教經典神聖性的重要因素。經典的誦習無疑會對信眾產.....
2013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
宜興佛光祖庭大覺寺 2013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 論文集 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
協辦單位:人間佛教研究院、宜興佛光祖庭大覺寺
2014 維摩經與東亞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佛光山寺、佛光大學 2014 維摩經與東亞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緣起: 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致力推動漢傳佛教研究,培育新一代研究新秀,從一〇二年十月開始執行專案研究計畫「維摩經與東亞文化」,從文學、藝術、哲學、宗教、文獻等方面,深入探索《維摩經》與東亞文化的關連,第一年計畫聚焦於宏觀式的考察與既有成果的反省批判,故在佛光山與佛光大學召開國際學術研討會。 此計畫敦請萬金川教授主持「維摩經與東亞文化」大型研究計畫,以《維摩經》為研究對象,邀集國.....
2014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
宜興佛光祖庭大覺寺 2014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 主題: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研究。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實踐研究。 佛光山全球弘法及文化適應問題研究。 以人間佛教理論實踐為中心的現當代漢傳佛教的開展之研究。 人間佛教思想建構及其經典淵源之研究。 其他相關研究。 論文集 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
協辦單位:人間佛教研究院、宜興佛光祖庭大覺寺.....
2015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
宜興佛光祖庭大覺寺 2015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 主題: 星雲大師佛教理論研究。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實踐研究。 佛光山全球弘法及人間佛教文化適問題研究。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經典著作解讀與研究。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藝文化研究。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當代應用之研究。 以人間佛教理論實踐為中心的現當代漢傳佛教開展之研究。 人間佛教思想建再及其重大理論、實踐問題之研究。 其他相關研究。 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
協辦單位:人間佛教研究院、宜興佛光祖庭大覺寺.....
2015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
台灣高雄佛光山 2015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 大專院校本科生、碩博士生及博士後 緣起:以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及實踐為指導及方向,發揚人間佛教精神,闡明佛教思想文化真義。鼓勵碩博士生研究撰寫人間佛教論文,本科生閱讀心得報告,透過文字寫作弘揚正信佛教,實踐中華文化倫理道德,推動兩岸文化交流,建設「自心和悅,家庭和順,人我和敬,社會和諧,世界和平」之五和人生。 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
承辦單位: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2016國際青年生命禪學營
6566110 報名辦法: 2016國際青年生命禪學營 報名日期: 18~35歲全球大專院校青年 活動官網: 聯絡方式: 以「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三好運動為理念,提供全球優秀青年交流平台,推動各項文化、教育、環保等議題,養成現代青年服務、互助、利他的人生觀,推動社會和諧、世界和平。 提倡禪學,注重品德教育,推動心靈環保,接引青年體驗人間生活禪,開發內在潛能,建立和諧的人我關係。 2016國際青年生命禪學營 佛光山寺 即日起至2016年5月30日。(大陸地區:2016年4月30日截止) 為響應環保,活動一律採取線上報名,請至活動網址填寫線上報名表。 錄取名單,6月15日公佈於活動網址,並透過.....
2016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
碩、博士生 2016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 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
協辦單位: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2017近世東亞佛教的文獻和研究計劃內部工作坊
東亞的詮釋史進而談論江戶學者的批判性視角,來說明詮釋之間的衝突。 廖肇亨教授發表「黃檗宗初期歷代住持著述論考:從隱元隆琦到悅峰道章」此一研究同時牽涉到佛教、文學藝術、文獻、外交史、海洋史,由此檢視東亞文化意象的形塑與流變。不論從生命經驗的特殊性或異文化體驗的角度,明末清初東渡日本的僧人著作當中都有豐富無比的積澱,更是聯繫溝通東亞文化趨勢與品味的樞紐,有待更深入的抉發。 黃繹勳教授發表「明清三峰派藏外典籍題解I」整理了明清三峰派藏外典籍題解讓世人了解三峰派一到三代的興盛以及該派在明清社會互動狀況。 劉家幸博士後發表「來也錯去也錯,一隻草鞋活如龍――日本黃檗山萬福寺第三祖慧林性機生平著述考」,初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