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2017近世東亞佛教的文獻和研究計劃內部工作坊
生平製作略年譜。 簡凱廷博士後對於「晚明與江戶時期唯識因明的研究與文獻」提出二點報告,首先報告目前「明末江戶唯識因明稀見文獻集成」後續點校出版的書目及期程規劃,其次對於論文研究的部份發表「空印鎮澄《攝大乘論修釋》對相宗學說之商榷」提出鎮澄極具思辨性與批判性的論學特色,也需留意鎮澄所重視「聖言量」與「理量」的說法。 最後閉幕會中國際禪學研究所野口善敬所長總評:佛教研究中心此「近世東亞佛教文獻和研究」計畫成果是漢傳明清佛學研究五十年來最大突破,樂見佛研中心朝此方向繼續努力。 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
2021人間佛教思想十堂課
:人間佛教的教義觀 講師:佛光電子大藏經主任 永本法師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 張文良教授 時間:4月1日(四) 19:30-20:30 CST 台灣時間 語言:中文/國語 海報:JPG版 講義:〈「大乘」觀念的嬗變與人間佛教的圓融特質〉 網址:YouTube: https://youtu.be/5V_99JGSXZ4 (4月1日播放) 微信公眾號:https://mp.weixin.qq.com/s/0C2SQ5BJ2JJZjlGL8RFSUA 第六堂課 講題:人間佛教的念佛觀 講師:佛光山台北道場住持 滿謙法師 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 陳劍鍠教授 時間:11月1日(一) 19:3.....
【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之5《般若智與菩提心——星雲大師工夫心法研究》
/reurl.cc/2Woq94 會議 ID:852 2740 1773 密碼:123456 YouTube 同步線上播出 :https://youtu.be/756w5hLAMOQ 杜保瑞教授認為大乘佛學的般若智,就是整個原始佛教哲學理論精華的總綱領;但是行大乘菩薩道如果沒有慈悲心,沒有救度眾生的願力及行動力,光有般若智也無法成佛。易言之,在菩薩成佛救度眾生的過程中,一方面要救度眾生,一方面要空掉自己的執念,所以必須以般若智為基礎,因此「般若智」與「菩提心」兩個觀念都是最重要的。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人間佛教在東亞與東南亞的傳佈」國際研討會
亞及東南亞華人社會佛教實踐的共識,「人間佛教」的向度就是佛教在現代世界必需有其社會性、公共性及時代性,誠如星雲大師所云:「佛滅後,佛教徒側重義理的研究,而忽略了佛教的社會性及時代性,於是主張解行並重的大乘佛教應運而生,挽救了佛教衰微的危機,因為大乘佛教的菩薩道思想,就在於人間佛教的實踐。」職是,此次國際研討會以「人間佛教在東亞與東南亞的傳佈」為主題,著眼點在於集海內外學界、教界之力,從實踐到理念,從個案到通則,乃至從實然到應然,集思廣益地共同思考「人間佛教」的菩薩道精神,透過佛教的現代社會責任以傳播佛法,俾利眾生在自利與利他的菩薩道上執智慧劍破煩惱魔,共創祥和利樂的有情世界。 香港中文大學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