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的發展 實相體認與實踐轉向 —憨山大師與星雲大師認識內外教關係研究 人間佛教的判教與其發展路徑的關係探析 應機之融和 —析星雲大師人間淨土思想對傳統淨土思想資源的繼承與應用 人間佛教的建構途徑及其實踐邏輯 —以星雲文教館為例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念的空間實踐及意義 —以佛光大學海淨樓中的日常生活為中心 佛光山僧眾的人間佛教美育研究 本土化互動 ―佛光山與馬來西亞宗教界的交流探究 國際佛光會檀講師制度研究 「身」與「心」的結合 —星雲大師體育弘法 黃 凱 002 楊本華 042 馬 俊 094 郭 旭 134 陳鈺玲 168 楊化強 194 姜桂芹 22.....
2023年度人間佛教研究獎學金通啟
tp://fgsihb.org/ 九、主辦及學術協作單位 (一)主辦單位: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二)協辦單位:鑒真圖書館 (三)學術協作:西北大學佛教研究所 (四)聯絡途徑: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知泉法師 E-mail:fgshbi@gmail.com (五)報名請將資料郵寄至fgshbi@gmail.com fgsdharma-30 fgsdharma-30.....
2023年度(第八屆)人間佛教研究獎學金
的所有佛教議題的研究。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及佛光山全球弘法研究。 四、主辦及學術協作單位 主辦單位: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協辦單位:鑒真圖書館 學術協作:西北大學佛教研究所 聯絡途徑: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知泉法師 E-mail:fgshbi@gmail.com 申請日期:2023年2月1日至2月28日 內容詳見附件 2023年度人間佛教研究獎學金通啟 關注人間佛教 傳承中華文化 2023年度(第八屆)人間佛教研究獎學金 開始申請囉~~ 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主題座談「拭目以待的挑戰與機遇:人間佛教如何面對AI時代的降臨」
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的理念,指出佛教不僅強調智慧,更強調共情與慈悲,這正是人間佛教與AI的根本區別。在AI時代,人類應當更加珍視“情”的價值,持續將“情”作為連接個體與世界,超越技術與異化的重要途徑。 此外,張教授結合自身在日本的學術研究經歷,提到近代中國佛教的現代化轉型受到了日本佛教學術界的影響。在中日佛教文化的交流過程中,學者們也在思考AI技術對宗教的影響。他指出,AI的出現不僅是對傳統佛教傳播方式的衝擊,也促使我們重新審視“何為真正的自我”。當AI能夠替代部分思維活動時,佛教如何在技術浪潮中保持自身的核心價值,這將必然成為值得深思的問題。 而後,王雪梅教授圍繞“人何以存在”“人如何.....
淺析星雲大師「一筆字」的美學價值及其家國情懷
書法是中華文化的基本形態,也是國際公認的「四大國粹」之一,既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最凝練的物化形態,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精神得以傳承和發揚的重要方式和途徑。作為一名文化學者和書法實踐者,深感星雲大師的「一筆字」不同於一般的書法藝術,其中傳遞著對生命大義的思考,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探尋,對萬千大眾的鼓勵和開示,讓人心生法喜。觀星雲大師的法墨,心生無限感慨,正如著名詩人余光中先生所言:「一筆貫日月,八方懸星雲。」
「全媒體」時代下佛光山人間佛教傳播實踐研究
「全媒體」指媒介信息傳播採文字、聲音、影像、動、網頁等多種媒體表現手法(多媒),利用廣播、電視、像、電影、出版、報紙、雜誌、網站等不同媒介形態(業務融合),通過融合的電網路、電信網路以及互聯網路進行傳播(三融合),最終實現用戶以電視、電腦、手機等多種終端均可完成信息的融合接收(三屏合一),實現任何人、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任何終端獲得任何想要的信息。 現代宗教的發展,在現實社會變革的衝擊下,応該作為社會的「第三部門」,通過大眾傳媒的作用,發揮其應有的社會穩定控制、文化傳承和整合、個人、群體身分認同的功能。全媒體時代下的大眾傳播方式,不僅沒有同當代宗教形成對抗或摩擦,而是應該更加緊密地合作與共存。本論文在翻閱大量資料的基礎上,總結梳理了佛光山弘法布教的路徑方式,從佛光山人間佛教傳播實踐的「全媒體」形態入手,概括出六大方面,即紙質媒體形態傳播、數字媒體形態傳播、實體建築參觀傳播、直觀體驗感受傳播、菩提種子建設傳播、佛事活動儀式傳播,並對這六大方面的具體傳播內容和途徑進行了細緻論述,強調了現代社會傳播對弘揚佛法的重要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