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關鍵字現觀,共5筆結果:
記、觀音寺遊記、觀音殿堂廳閣楹聯以及豐富多采 的觀音變文、俗講等;其四是各類文學作品中對觀音及其有關角色、 有關場景的描寫;其五是比較成熟的觀音文學,主要指宋元以後形成 的各類觀音傳記以及專門表現觀音菩薩顯化濟世事蹟的中短篇小說、 戲劇、說唱作品。觀音世俗文化中的藝術內容體現在建築、雕塑、繪 畫、音樂等幾個方面[2]。觀音世俗文化中民俗方面的內容大致有四 類:一是由觀音節日產生的廟會;二是由觀音顯化故事而形成的民間 節日或其他形式的風俗習慣,如雲南大理的三月街;三是由觀音法門 中的某些義理或儀軌產生的風俗習慣,如觀音懺、大悲水法、觀音七、 觀音素等;四是受觀音神通信仰產生的風.....
/export/sites/fgsihb/news-event/downloads/events/0701.pdf
「直面」與「對治」—星雲大師「要有向困難挑戰的勇氣」的佛學淵源研究
面對困難有兩種態度,分別是逃避困難和正視困難,其中「人間佛教」積極面對困難。在阿毘達磨文獻中,「阿毘」即體現了「直面」的意涵,是對法的直接證知,從修行方法上講具體指的是「現觀」。「現觀」直接證知「四諦」,是直面「四諦」的勝義。「現觀」開始於「見道位」之初,終止於「修道位」之初,總共包含十六個剎那。「對治」則可以指一切修行方法,在阿毘達磨文獻中常被用於對治現觀過程中。在《大智度論》中有「對治悉檀」,主要指某些具體的禪法針對性地應對具體的困難。隨著大乘佛教的興起,修行活動的內涵逐漸從止息個人的煩惱擴大到幫助、度化一切眾生。其重點也從止息個人的煩惱轉向服務大眾、幫助大眾,以此教化眾生的「人間佛教」修行。最後本文認為,星雲大師對困難的論述在佛法中有淵源,是當代佛法的重要表現。
/publications/77f56dc3-f3e4-11ee-96ea-c9de5a43d6bf/
宗喀巴《現觀莊嚴論金鬘疏 》「四抉擇分」釋義
/publications/journals/item_123456789_3381/
